就像誘騙狗狗追逐未被丟擲的棍子一樣,舞臺魔術師可以製造出她已將球拋向空中的錯覺,而實際上她只是藏起了球。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發現這種錯覺相當具有說服力,其原因僅僅是觀看魔術師的臉部,而不是瞥視藏球本應飛向的位置。“人們聲稱他們在看球,但實際上他們是在利用社交線索,”報告的合著者,英國杜倫大學的心理學家兼魔術師古斯塔夫·庫恩說。
一位表演這個魔術的魔術師將球拋向空中兩次,然後用啞劇表演第三次拋擲 [參見右側影片]。“這是魔術中的標準技巧之一。我知道它非常有效,”庫恩說。為了研究其力量的來源,庫恩和他在英國布萊頓的蘇塞克斯大學的同事邁克爾·蘭德,以兩種方式錄製了庫恩表演這個魔術的影片:在最後的假拋擲中,他要麼向上看球本應飛去的位置,要麼向下看他的手。
研究人員在11月21日的《當代生物學》雜誌上報告稱,在這兩種情況下,一些觀看影片的人根據他們對問卷的回答,聲稱他們感知到在假拋擲後球從螢幕頂部飛出。當庫恩在最後一次拋擲時向上看時,參與者體驗到這種錯覺的可能性幾乎是當他看手時的兩倍。“這告訴我們這是由於預期,”庫恩解釋說。他說,他的目光對於造成這種錯覺至關重要,因為它提示了觀看者的預期。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推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報道。
相比之下,參與者的眼睛顯然沒有被愚弄。研究人員追蹤了觀看影片的人的目光:在前兩次拋擲中,觀看者的眼睛跟隨球到螢幕頂部,而在假拋擲中,他們的眼睛主要集中在庫恩的臉上。
然而,加拿大溫哥華沿海衛生研究所的認知神經科學家阿米爾·拉茲(Amir Raz)也研究魔術,他警告說,這項實驗存在一些缺點。他指出,即使正確地進行,這個魔術也只愚弄了38名測試物件中的19名,這使得對結果的解讀可能更加複雜。他說,眼動追蹤並不是監測注意力的最佳方法。“你仍然可以關注袖子,而無需直接看著它,”他解釋道。
庫恩認為,這個結果說明了預期是如何勝過原始視覺輸入的。“這種情況發生的頻率遠超我們想象,”他說。“我們感覺我們意識到周圍發生的一切,但實際上我們感知到的是我們預期的。魔術師們確實學會了利用這一點。” 狗主人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