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00年米非司酮作為墮胎藥獲得批准以來,它一直被當作危險物質進行監管。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要求醫生必須獲得專門認證才能開具處方。患者必須簽署協議,確認他們已接受有關其風險的諮詢。最麻煩的是,這種藥丸必須在認可的臨床環境中親自給予——即使另一種用於完成墮胎的藥物米索前列醇可以在家中服用。此外,美國17個州已透過法律,要求在開具米非司酮處方前進行超聲波掃描。然而,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和其他醫療團體表示,數十年的研究表明,該藥物是安全的,這些限制是不必要的。這些規則更多地與政治和意識形態有關,而不是與科學有關。
新冠疫情的爆發才剝去了其中一項法規的科學依據的遮羞布。美國和幾個其他限制米非司酮的國家暫停了親自發放的要求。患者可以透過遠端醫療獲得護理,並透過郵件而不是冒著在診所感染新冠的風險獲得藥物。一項自然實驗展開,突顯了這種方法的安全性。去年12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承認了這一點,永久取消了親自就診的規定。
然而,該機構並未取消其他法規。儘管患者將能夠在藥店或透過郵件獲得處方,但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要求藥房獲得新的認證才能配發該藥物。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表示,這些措施“繼續是必要的,以確保米非司酮的益處大於風險”。研究藥物流產的研究人員認為,在墮胎權岌岌可危之際,這項折衷的決定既是向前邁進了一步,也是錯失良機。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米非司酮透過阻斷孕酮(一種維持妊娠的激素)發揮作用。在標準方案中,該藥物之後會服用一劑米索前列醇,後者會引發宮縮並排出胚胎。英格蘭皇家婦產科學院墮胎工作組主席萊斯利·里根指出:“這與我們通常治療早期流產的方式相同。”在美國,這種藥丸可在妊娠的前10周內使用,但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在12周內使用也是安全的。研究證實,藥物流產在終止妊娠方面的有效率約為95%。需要進一步醫療護理的併發症(如出血或感染)的風險不到1%。
在新冠疫情期間,至少有三項研究表明,在沒有親自臨床就診的情況下,療效和安全性仍然成立。事實上,英國進行的一項大型研究——英國政府也臨時允許遠端醫療護理——發現了明顯的優勢。它比較了政府決定前後兩個多月內超過52,000例藥物流產的結果。研究人員發現併發症沒有增加。
此外,平均治療等待時間從10.7天縮短至6.5天,40%的墮胎在妊娠六週或更早完成;只有25%的親自藥物治療達到這一標準。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生殖健康政策專家阿比蓋爾·艾肯表示,遠端醫療的患者滿意度也更高。原因之一是人們可以更快地得到治療:“當有人面臨意外懷孕時,精神壓力和焦慮會造成損害。” 遠端醫療也更方便、更便宜。里根指出,它佔用的醫療保健資源更少,並且更好地服務於居住在遠離墮胎診所的人們。
英國的研究以及美國進行的兩項研究還表明,除非患者報告需要超聲波掃描的問題(如宮外孕(子宮外妊娠)的症狀),或者他們不記得上次月經的日期,否則超聲波掃描是不必要的。研究表明,日期足以確定墮胎前的孕齡。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在遠端醫療方面的明智之舉可能會擴大各州在墮胎途徑方面的不平等。在大多數州,途徑將得到改善。但古特馬赫研究所的伊麗莎白·納什指出,有19個州有法律規定必須親自進行墮胎護理,“其中6個州明確禁止郵寄藥丸”。如果美國最高法院未能像普遍預期的那樣在今年晚些時候保護墮胎權,那麼在對墮胎持敵對態度的州,可能會出現進一步的限制。艾肯預測,“我們將看到這種途徑不均的景象——這種郵政編碼彩票——進一步分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