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er Sacks 的同事和朋友 Christof Koch 的致敬

這位著名的神經學家兼作家在每位患者身上都發現了獨特性,並品味著存在的奇蹟,無論是在松鼠猴還是人類身上。

奧利弗·薩克斯離開了這個世界。這位出生於英國的神經學家兼作家,在過去半個世紀裡將紐約市稱為他的家,於昨日去世,享年 82 歲,地點是他在格林威治村的公寓。

薩克斯實踐並復興了一種幾乎絕跡的醫學形式,這種形式包括文學案例研究,重點關注隱藏在自閉症、眼癌、失憶症、圖雷特綜合徵、帕金森病、色盲、失明等等這些乾燥的診斷標籤下的獨特神經疾病患者。薩克斯擅長將個體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用華麗的意象和豐富的詞彙描述患上這些疾病是什麼感覺,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患者的生活。

透過他的眾多書籍,以及它們所啟發的電影和紀錄片,薩克斯將腦-心連線帶給了讀者大眾。他教育了那些從不考慮開啟神經科學論文的人,描述了中風、病毒感染或其他身體病理的後遺症如何在精神生活中留下明顯的跡象並導致特定的症狀和缺陷。在他的著作中,薩克斯記錄了無法識別熟悉面孔的情況(例如《錯把妻子當帽子的人》中典型的臉盲症案例),儘管眼睛完好無損卻失去色覺,或者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襲擊世界併成為他的里程碑式作品《睡病》主題的奇怪疾病“嗜睡性腦炎”。這些書為他帶來了名聲、忠實的讀者群,並有助於取代在公眾 discourse 中占主導地位的弗洛伊德敘事,轉而支援神經科學敘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現代醫學對分子機制、藥物干預、磁共振掃描器和其他複雜儀器的強調是一臺偉大而強大的機器;然而,它也是一臺沒有人情味的機器,無論是在患者透過醫院大門後的實踐中,還是在將患者視為統計實體,為其醫療狀況提供精確的數字程式碼和“元資料”欄位以解釋任何特殊性的觀點中。神經科學對神經系統的看法更加抽象,它將同一物種的成員視為共同主題的統計變體,實驗將個體受試者扁平化為平均值。

薩克斯不以為然——他挖掘出每位患者的獨特之處和特質。他足夠冷靜地將同樣的藝術氣質運用到自己身上,就像他在描述他的眼部黑色素瘤時一樣,這種疾病最終會奪走他的生命。透過聚焦放射外科切除腫瘤挽救了他的大部分視網膜,但在他的右眼中留下了一個沒有視覺處理的空區域,稱為盲點。《心靈之眼》(2010 年)中的一章詳細描述了他改變的視覺體驗——當看著藍天或有圖案的磚牆時,盲點中的虛無感是如何被填充的。就像孩子玩新玩具一樣,薩克斯嘗試用他的目光來發現這種填充現象的極限。當他閉上左眼時,薩克斯透過移動目光直到它被包含在盲點內來“截肢”了他的腿。然而,當他擺動腿時,來自他看不到的東西的感覺運動反饋以一種幽靈般的方式使其可見。相反,一群進入他的盲點的鳥突然消失了,但又完好無損地出現在另一邊。他沉思著他失去的深度感以及他視力的其他變化。

儘管薩克斯在職業生涯早期渴望成為一名科學家,但他明智地追隨了另一種召喚——醫生的召喚。他關心細節,將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推理留給他人。然而,他熱愛化學和生物學,並透過拜訪和手寫信件與許多從業者保持密切聯絡——薩克斯不用電子郵件。

正是透過他與 弗朗西斯·克里克 的友誼,我第一次見到了薩克斯。此後,我會在任何可能的時候拜訪他在曼哈頓肉類加工區溫暖而堆滿書籍的公寓。我們會交流新舊科學發現。我清楚地記得與他辯論查爾斯·達爾文關於卑微蚯蚓精神生活的觀點。我們會交換禮物。他會給我留下他的最新著作或文章,或者他認為我更可能使用的冰爪,或者會遺贈給我色彩鮮豔的針織襪子。他像個小精靈一樣,對世界及其所有居民(無論是蕨類植物、松鼠猴還是人)都保持著孩子般的好奇心。他從未失去對存在本身奇蹟的感受。他讓我想起一隻又大又可愛的泰迪熊,我常常感到想要簡單地擁抱他。

薩克斯體現了古老的格言,ars moriendi ars vivendi est——也就是說,死亡的藝術就是生活的藝術。我確實和他談論過他的癌症,他毫不畏懼,平靜地談論著他剩下的時間。(他在廣為流傳的《紐約時報》社論中表達了同樣的 sentiment。)

最後,讓我用一句名言來概括我認識和欽佩的奧利弗·薩克斯。這句話來自一位很久以前的智者,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那就順應自然度過這段短暫的時間,並心滿意足地結束你的旅程,就像一顆成熟的橄欖掉落下來一樣,讚美產生它的自然,並感謝它生長的樹。”

奧利弗·薩克斯——我向您的記憶致敬。我很高興我們分享了永恆中的一些珍貴時刻。

 

——

 

克里斯托夫·科赫為《大眾科學 MIND》撰寫“意識回顧”專欄,並且是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的總裁兼首席科學官

克里斯托夫·科赫 是艾倫研究所和 Tiny Blue Dot 基金會的神經科學家,艾倫腦科學研究所的前任總裁,以及加州理工學院的前教授。他的最新著作是《然後我就是世界本身》。科赫定期為包括《大眾科學》在內的多家媒體撰稿。他住在太平洋西北地區。

更多作者:Christof Koc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