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博物學家的日記
作者:達拉·麥卡納爾蒂
奶草出版社,2021年(25美元)
在這本抒情且常常令人眼花繚亂的回憶錄中,17歲的達拉·麥卡納爾蒂帶領讀者親近自然世界,同時深入瞭解自閉症患者的生活。《年輕博物學家的日記》結構類似日記,跨越一年,在此期間,麥卡納爾蒂一家從他們在北愛爾蘭弗馬納郡的家搬到多山的唐郡。這次搬家起初對這位青少年來說很困難,他覺得在熟悉的地方最舒服。但當他探索新家周圍的樹林時,他對自然主義的熱情加深了。
作者的自閉症與他的寫作和對自然的迷戀緊密相連。“我的腦袋大部分時間都很忙亂,”他寫道,“觀看水蚤、甲蟲、水黽和蜻蜓稚蟲是治療這種過度活躍大腦的良藥。”受身為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的父親的啟發,麥卡納爾蒂在家庭旅行穿越樹林或沿著小溪時,找到了值得欣賞的標本。他將這些戶外探險與在教室裡度過的時間進行對比,他稱教室是“扁平且缺乏靈感的空間”。在自然界中,他無需費心專注於他人的言語和麵部表情,這些能力對他來說並不容易。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他在檢查植物和動物時感受到的熱情是顯而易見的——他承認自己沒有“快樂過濾器”。但所有這些情感都與細緻的觀察相平衡。例如,甲蟲身體的各個部分都用它們的學名來標識,植物則用它們的拉丁名來標識。
這本書最令人震撼的時刻涉及人類造成的環境破壞——一隻被塑膠傷害的海豹,一隻被割草機摧毀的鳥蛋。目睹這種破壞在作者內心深處引發了“太陽耀斑般的憤怒”,我們瞭解到,他正在利用這種憤怒來幫助點燃一場氣候倡議運動。作為格蕾塔·通貝里的崇拜者,麥卡納爾蒂寫到了他在參加有大量人群參加的氣候遊行時感到的恐懼。但熱情戰勝了他的恐懼。除了遊行之外,他還發表演講,並與英國博物學家克里斯·帕克漢姆一起拍攝紀錄片。像他這樣的聲音——以及像這本書這樣的書——使我們能夠欣賞和保護我們的星球。——艾米·布雷迪
雙重盲點
作者:愛德華·聖奧賓
法勒、施特勞斯和吉魯出版社,2021年(27美元)
愛德華·聖奧賓因其以英國貴族帕特里克·梅爾羅斯為主角的黑色幽默小說而聞名,他帶著一個關於愛與科學的歡鬧故事迴歸,故事發生在一個對兩者都日益充滿敵意的世界中。《雙重盲點》情節緊湊但非常有趣,講述了兩位牛津大學畢業生露西和奧利維亞的故事,她們分別愛上了一位資助大腦研究的虛擬現實企業家和一位決心 discredit 神經科學的植物學家。聖奧賓獨特的滑稽風格貫穿始終,穿插著科學術語(“菌根網路”)和維特根斯坦的名言。——A.B.
遺棄之島:後人類景觀中的自然反彈
作者:卡爾·弗林
維京出版社,2021年(27美元)
蘇格蘭記者卡爾·弗林遊歷了三大洲的退化景觀——廢棄的農田、工業廢墟、放射性森林——並在“野生生態系統”中發現了奇異的美麗,這些生態系統甚至可以開墾最劇毒的地形。透過深入的研究和優美的文筆,她表明,這個“被破壞的世界”具有“巨大的修復和恢復能力……如果我們能夠學會放手讓它這樣做。”——塞思·弗萊徹
人工智慧地圖集
作者:凱特·克勞福德
耶魯大學出版社,2021年(28美元)
在這本以製圖方式定義人工智慧的書中,學者和《大眾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凱特·克勞福德巧妙地論證說,人工智慧“既不是人工的,也不是智慧的”,而是“根本上是政治性的”。長期以來描述人工智慧的視角——一種註定要佔據主導地位的中立技術——是一種有意抽象的敘事,它來自現有的權力結構。克勞福德將人工智慧視為一種採掘業,它不僅開採資料,還開採鋰、勞動力和化石燃料,同時常常使不公正的系統永久化。——珍·施瓦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