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經The Conversation授權轉載,該網站是一家報道最新研究的線上出版物。
科學是困難的,好的科學更加困難——它需要堅持和大量的耐心。當我們15多年前開始計劃前往冥王星的任務時,我們就知道這將是一場,正如他們所說,持久戰。但我們也知道它有巨大的潛在回報。“新視野號”將是首次近距離觀察我們僅僅在70年裡遙遠瞭解的世界。這種挑戰是難以錯過的。我也沒有錯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最早的萌芽
首次認真討論前往冥王星的任務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那時,對遙遠恆星在冥王星後面移動的天文觀測(稱為恆星掩星)表明它有一個甲烷大氣層,可能正在迅速蒸發到太空。考慮到冥王星的小尺寸,令人驚訝的是,它的引力足以維持住大氣層。
大約在那個時候,幾位行星科學家開始認真研究冥王星。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很明顯誰是冥王星科學的熱情貢獻者,我們自然而然地在科學會議上聚集在一起,猜測關於這顆第九大行星的任務。美國宇航局制定了幾個冥王星任務的嘗試,但由於各種原因,沒有一個成功實現,通常是因為資金不足。當美國宇航局在2000年宣佈冥王星任務的機會時,每個人都準備好了一些相當明確的計劃,以最佳化透過飛掠可以完成的科學研究。
冥王星神秘的大氣層
我在1984年作為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生開始對冥王星感興趣。當時對大氣層的瞭解太少了,以至於你可以讓計算機模型預測任何事情。但在那些恆星掩星揭示了其意想不到的大氣層之後,我就迷上了冥王星大氣層的研究。我專注於這顆行星的化學成分。當“新視野號”的首席研究員艾倫·斯特恩開始召集研究人員參與這項任務時,他邀請我加入大氣科學團隊。其他任務成員則專注於表面地質、內部結構以及冥王星-卡戎系統五顆衛星的形成等等。
我主要感興趣的是瞭解冥王星大氣層的化學成分和穩定性。冥王星如何在其太陽系45億年的歷史中保持其擴充套件的氣體層?由於冥王星的引力很小,它應該很久以前就逃逸到太空了。但顯然它沒有。
此外,我也很想知道其大氣層中的甲烷是否產生了複雜的碳氫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會凝結成氣溶膠,向下沉降,並沉積在冥王星的表面。在太陽系的整個歷史中,這些分子應該會積累,因此我們現在應該會在冥王星表面看到數十米的這種物質。
事實上,“新視野號”確實在冥王星上看到了大片的非常黑暗的區域,這些區域可能由這些光化學產物組成,這些產物是在冥王星大氣層中的甲烷吸收紫外線陽光時產生的。類似的化學處理過的碳氫化合物在太陽系外圍的其他地方也可見。它們通常被稱為“索林斯”——一個用來描述這種紅色的通用術語。我們計劃進行進一步的觀測,以探測冥王星的大氣層,並繪製諸如乙烷、乙炔和乙烯等碳氫化合物氣體的分佈圖,這些氣體凝結形成氣溶膠。
漫長任務背後的漫長曆程
當然,我們必須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決定我們試圖解決哪些科學問題,包括哪些儀器,如何有效地在幾十年內操縱探測器並與之通訊。而且我們的工作並沒有隨著九年半前的發射而結束——我們仍然有很多事情要在地球上完成。
也許令人驚訝的是,這個專案從始至終都令人興奮。科學團隊會議總是很有趣且充滿活力,而且在每一步,我們的談話都充滿了對冥王星的各種猜測。即使是無數次的電話會議也通常會穿插一些幽默。
在“新視野號”努力前進的旅程中,我的工作主要包括試圖準備冥王星大氣層的計算機模型,以幫助我們理解我們最終的觀測結果。這比我想象的要困難得多。我們從未遇到過像冥王星這樣的大氣層:氣體以超音速從如此寒冷的行星逃逸,這完全是一種新的情況。而這一挑戰繼續使解讀現在湧入的觀測結果變得複雜。
破解冥王星的謎團
即使在我們發射“新視野號”之後,冥王星的吸引力似乎也在不斷增加,當時除了已知的較大衛星卡戎之外,還發現了另外兩顆衛星。後來,又發現了另外兩顆!人們被冥王星的奧秘所吸引,每一個新的發現似乎都吸引了他們更多的興趣。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在2006年將冥王星從行星降級為矮行星的地位似乎讓公眾更加感興趣。關於冥王星地位的政治爭論,奇怪的發現以及“新視野號”的持續探索透過協同作用,增加了公眾對我們任務的興趣和支援,這反過來又激勵了團隊。
這真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以參與到這樣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中。令人欣慰的是,在未來的幾十年裡,“新視野號”任務將被稱為使我們對冥王星的理解取得最大飛躍的努力,而我是其中的一員。
在我寫這篇文章時,這是相遇後的第二天。我們正在獲得令人震驚的結果!各種發現接踵而至。我們將花幾年的時間來研究全新的資料。這絕不是“新視野號”團隊的終點。我們將繼續合作,為“新視野號”規劃一項延伸任務,飛掠另一顆矮冰行星——代號為PT1或PT3,希望在2018年中期。
本文最初發表於The Conversation。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