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這個經典的假設情景:你的房子著火了,在建築物被火焰吞沒之前,你只能救出三樣東西。你會拿走什麼?除了筆記型電腦和外接硬碟,人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千差萬別——從手寫的愛情便條到有價值的硬幣收藏,甚至是一件在別人看來一文不值的破舊T恤。
將普通物品視為值得尊敬和保護的傾向——像對待念珠一樣對待新秀卡——是一種普遍的人類體驗。這種強烈的情感並非源於任何特定的信仰或信仰體系;然而,它們具有精神品質——許多心理學家使用“神聖”一詞來描述人們宣稱對其具有無限或絕對承諾的物品。
如果人們將神聖的地位賦予財產,那麼他們對自己的道德立場也這樣做就不足為奇了。正如披頭士樂隊的精選集對一個人來說是音樂的巔峰,而對另一個人來說只是賈斯汀·比伯的一張專輯一樣,人們對哪些價值觀是神聖的看法也各不相同——這種多樣性可能會滋生巨大的衝突。例如,墮胎辯論就呈現出兩種對立的觀點:一方認為女性的“選擇權”是神聖的,另一方則認為胎兒的“生命權”是神聖的。最近的一些研究考察了當人們最熱情持有的價值觀受到挑戰時會作何反應。由於這些價值觀經常在政治舞臺上發揮作用,新的心理學見解可能有助於重塑長期存在的國際爭端。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你的錢在這裡不好使
神聖的價值觀不僅僅是一種強烈持有的信念;它是一種道德立場,持有者在任何條件下都不會動搖。心理學家透過觀察人們在被要求妥協時的行為來確定誰認為某些價值觀是神聖的。例如,新學院社會研究學院的心理學家傑里米·金格斯和密歇根大學安阿伯分校的認知人類學家斯科特·阿特蘭詢問印尼伊斯蘭學校的學生,他們是否認為在某些極端情況下,可以接受伊斯蘭教法(伊斯蘭法律)不成為國家法律。研究人員認為,對這類問題回答“否”的學生持有對伊斯蘭教法的神聖信念。其他人可能也強烈認為應該維護伊斯蘭教法,但如果他們願意考慮在極少數情況下可以妥協伊斯蘭教法,那麼根據定義,他們並不認為該價值觀是神聖的。
根植於宗教信仰的價值觀是神聖的,這很有道理,但人們對其他價值觀也表現出如此無限的承諾。有些人認為反對自己的主隊或投票反對自己的政黨是不可思議的——即使有大量的金錢誘惑,他們也不會這樣做。事實上,當人們被提供現金以放棄神聖價值觀時,他們往往會表現出一種特別引人注目的非理性——他們會本能地退縮,即使該提議在客觀上並非不道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家菲利普·E·泰特洛克將這些假設的交換稱為“禁忌權衡”,因為人們對它們會做出道德上的憤怒反應;他們表達憤怒和厭惡,並在談判中變得越來越不靈活。
重塑辯論
2007年,金格斯和他的同事在對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的研究中發現了這種適得其反的效應。他們確定了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他們在諸如西岸和其他爭議領土的歸屬等關鍵地方問題上擁有神聖的價值觀——這些人認為在任何情況下妥協都是不可接受的。研究人員要求持有神聖價值觀的受試者對幾項關於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核心問題的假設性討價還價協議做出回應。當協議包括接受金錢報酬時——例如,為了放棄爭議領土而獲得美國數十億美元的援助——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都表達了更多的憤怒,並變得更加支援以暴力作為一種反對形式。然而,當情景包括另一方妥協其自身的神聖價值觀時,例如以色列人正式放棄他們對西岸的權利或巴勒斯坦人正式承認以色列作為一個國家時,反對情緒會減少。
深刻的歷史和宗教傳統可能是許多不可侵犯價值觀的根源,但一項有趣的新研究表明,即使是相對較新的問題也可能很快成為一個民族的神聖價值觀。西北大學的心理學家莫爾泰扎·德赫加尼和他的同事詢問了75名伊朗人,他們對伊朗放棄核計劃的可能性有何感受,併為他們提供了四種關於裁軍的答覆選項,從“絕對需要發生”到“無論好處有多大都不應該做”。那些選擇後者的受訪者被歸類為將伊朗核計劃問題視為一種神聖價值觀。
在表達他們對伊朗核計劃的看法後,所有參與者都被要求考慮伊朗裁軍的兩項協議之一。一半的參與者閱讀了一項協議,其中美國將減少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以換取伊朗放棄其軍事計劃。另一半參與者閱讀了一項協議,其中美國將減少對以色列的援助,並且還將向伊朗支付400億美元。在考慮了這些提議後,參與者預測了伊朗人民對該協議的支援程度以及他們對該協議的憤怒程度。與金格斯的研究一致,那些認為核計劃是神聖價值觀的人在協議中包含金錢時表達了更少的支援和更多的憤怒——即使這種安排在客觀上對伊朗更有利。其他研究物件更可能欣賞援助提議。
對國際談判的啟示是明確的:當一種價值觀變得神聖時,規則就會改變——提供金錢會適得其反。當雙方都考慮妥協他們珍視的東西時,衝突可能最好得到解決。選擇正確的措辭也可能有所幫助——泰特洛克的研究表明,強調權衡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可以促進衝突解決。例如,當被告知這是阻止死亡的唯一方法時,人們更願意出售他們的身體器官用於醫療移植。最初,出售器官感覺像是一種侵犯,但當援引其他神聖價值觀時,這種本能反應就會改變:利他主義和拯救生命。無論討論的主題是什麼,當神聖價值觀擺在談判桌上時,瞭解禁忌權衡的心理學是有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