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受傷時我們會本能地抓撓自己

為什麼本能地抓住身體受傷的部位有助於緩解不適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如果您曾經不小心手碰到滾燙的爐子,您可能會記得立即用另一隻手抓住燙傷處——這種本能似乎有助於緩解疼痛。 相反,如果別人試圖觸控傷口,我們常常會因恐懼而退縮。 儘管心理學家長期以來已經認識到這種區別,但沒有人真正理解這種認知機制,這種機制使得反射性的自我觸控——而不是陌生人的觸控——能夠緩解疼痛。 《當代生物學》九月線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觸控自己身體的受傷區域可以透過增強大腦的身體地圖來減輕疼痛,而來自他人的觸控無法模仿這種效果。

在這項研究中,倫敦大學學院的認知神經科學家馬喬萊因·卡默斯和她的同事們要求矇住眼睛的參與者將他們的食指和無名指放在溫水盆中,而將中指放在冷水中,這是一種常見的實驗技巧,可以產生中指被灼傷的錯覺。 當參與者從水中抽出手指,僅將兩隻手的中間手指相互接觸或僅將外側手指併攏時,他們發現幾乎沒有緩解。 將所有三根手指放到實驗者的手上也未能減輕疼痛。 只有當參與者將兩隻手的全部三根受影響的手指纏繞在一起時,他們才得以自我安慰,將感知到的疼痛減輕了 64%。

卡默斯解釋說,聯合同一身體的兩個部分會向大腦傳送關於溫度、空間位置和身份的多樣化訊號,這些訊號只能來自自我接觸。 在這種情況下,將所有三根手指放在一起可能為大腦提供了足夠的比較資訊,以重新調整其對每根手指皮膚溫度的解釋。 卡默斯說:“當您從許多不同的訊號獲得輸入時,大腦會增加其身體地圖的連貫性,從而減輕急性疼痛。” 新的發現與之前的研究結果相呼應,之前的研究表明,增加更多的感官輸入可以減輕一些截肢者經歷的慢性幻肢痛:當鏡子欺騙大腦認為身體再次完整時,疼痛就會消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