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和英國南安普頓大學今天宣佈,他們將共同啟動一個新的科學分支:網路科學。
在過去十年中,全球資訊網已經爆炸式增長到 140 億個頁面,幾乎觸及了現代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個網路的增長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基於少數幾個普遍存在的協議,以及全球資訊網聯盟(一個位於麻省理工學院的網站開發人員論壇)的冷淡指導。本質上,數百萬愛好者花費了無數的時間,一點一點地推動了網路的發展。儘管這種努力是強有力的,但也是零散和低效的。
此外,網路上開始出現大量的湧現特性,沒有人研究它們是如何興起的,或者它們可能對社會意味著什麼。電子郵件導致了即時訊息,即時訊息發展成了諸如 MySpace 之類的社交網路。文件的傳輸導致了諸如 Napster 之類的檔案共享網站,而 Napster 又導致了諸如 YouTube 之類的使用者生成入口網站。用識別標籤標記文件正在促使語義網的出現,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努力,旨在使計算機不僅能夠識別線上文件是什麼,還能識別它們包含什麼型別的資訊以及它可能意味著什麼。語義網有望為使用者帶來各種有用的資料,而不僅僅是文字和影像。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影響深遠的故事的未來。
據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和聯盟的領導者蒂姆·伯納斯-李說,現在是時候以科學的方式分析網路了。透過建模網路的結構、闡明推動其驚人增長的架構原理,以及發現社會慣例如何驅動線上人際互動,網路科學希望找到能夠確保網路繼續高效發展並以支援信任和隱私等基本社會價值的方式發展的機制。正如網路已經發生的變革一樣,透過對去中心化資訊系統進行更深入的科學調查,可以實現更多的進步。
這項工作將透過一個網路科學研究倡議進行,該倡議由伯納斯-李在麻省理工學院領導,以及南安普頓電子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的院長溫迪·霍爾領導。
第一步將是定義一個令人信服的研究議程。這將是一個可能需要耐心的挑戰。“我們正在建立它,以便它能長期存在,”霍爾說。她指出,沒有人確切知道網路科學會是什麼樣子。計算機科學也面臨著同樣的情況,計算機科學是在計算機出現後才發展起來的。霍爾從根本上說,“我們想回答這個問題:這個正在進化的神奇事物是什麼?有些人將網路比作一個生命系統。但它的進化是不同的。活細胞知道它們應該是什麼;然而,網路會隨著人們改變它而改變。進化模式本身也在不斷變化。”
該倡議希望解決一些關鍵問題:當前的網路協議有哪些特性使系統能夠工作?網路使用者如何表示網路內容的含義或語義?開發人員能否利用內容的統計模式和分佈來理解含義和相關性?網路的哪些特性會導致社會影響?使用者如何解決線上隱私保護、智慧財產權和安全問題?哪些趨勢可能會使網路碎片化?
另外兩位專家將指導這項工作:南安普頓大學的人工智慧教授奈傑爾·沙德博爾特和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的首席研究科學家丹尼爾·魏茨納。該小組剛剛在 www.webscience.org 上啟動了其網站,預計啟動成本為 1900 萬美元,他們正在透過政府和企業贈款以及基金會和個人的捐款來籌集這筆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