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冠狀病毒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越來越多的人病情危重,科學家們正在競相尋找一種有助於扭轉局面的治療方法。數十種藥物正在中國進行臨床試驗——現在美國也在進行——以治療這種正式命名為 COVID-19 的疾病。其中一些是已經用於狹義靶向其他病毒的抗病毒藥物。專家表示,這些藥物不太可能對新型冠狀病毒產生太大作用。正在測試的其他藥物——例如吉利德科學公司開發的廣譜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可能被證明非常有效,一些證據表明如此。但只有目前正在進行的嚴格、對照的臨床研究才能證實這種可能性。
在撰寫本文時,COVID-19 疫情已導致全球超過 82,000 人患病,其中超過 2,800 人死亡。目前尚無疫苗或直接治療方法。中國正在進行的 80 多項臨床試驗涉及為治療 HIV/AIDS、瘧疾和埃博拉等疾病而開發的藥物。這些候選藥物包括 HIV 抗病毒藥物蛋白酶抑制劑,其作用是阻止病毒複製所需的酶,以及一種名為氯喹的瘧疾藥物,它不是抗病毒藥物,但在實驗室培養皿中顯示出對 COVID-19 的一些療效。然而,專家表示,專門針對其他病原體的藥物不太可能發揮足夠好的作用。
“現在普遍犯的錯誤是認為[僅僅]任何抗病毒藥物都對[冠狀病毒]有效。這當然不是真的,”比利時魯汶大學醫學名譽教授埃裡克·德·克萊克說,他幫助發現了 HIV 抗病毒藥物替諾福韋。德·克萊克認為,科學家應該專注於開發針對新病毒量身定製的化合物。“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針對[冠狀病毒]特異性的新化合物,並將其作為臨床試驗的主題,而不是急於[測試]所有已知化合物——他們現在稱之為‘重新利用化合物’,”他說。但在可以開發和測試此類化合物之前,德·克萊克表示,他希望瑞德西韋——一種最初為治療埃博拉而開發的實驗性藥物,並且已被證明對SARS 和 MERS 病毒在體外有效——可能會有效。(吉利德公司是瑞德西韋的製造商,它基於德·克萊克共同發現的化合物開發了替諾福韋和其他抗病毒藥物。)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瑞德西韋透過抑制一種稱為 RNA 依賴性 RNA 聚合酶的酶發揮作用,許多 RNA 病毒(包括冠狀病毒)利用這種酶來複制自身。相比之下,逆轉錄病毒(如 HIV)是 RNA 病毒,它們使用一種稱為逆轉錄酶的酶,該酶從 RNA 藍圖建立 DNA。但我們自己的細胞也依賴於轉錄 DNA 的酶,因此在不損害我們自身細胞的情況下抑制此類酶要困難得多。德·克萊克指出,由於冠狀病毒使用 RNA 依賴性酶,因此瑞德西韋等抗病毒藥物很有可能對它們有效。
蒂莫西·帕特里克·希恩是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吉林斯全球公共衛生學院的流行病學助理教授,他是美國從事 COVID-19 抗病毒藥物研究的人員之一。與德·克萊克一樣,他對市場上已有的許多抗病毒藥物是否有效持懷疑態度。“我懷疑現有的已批准用於其他傳染病的藥物會對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產生某種神奇的特性,”他說。“大多數抗病毒藥物的開發都是為了對一種特定的事物具有高度敏感性和效力。”而部分開發過程包括消除“脫靶”效應——即使它們可能抑制其他病毒。希恩還指出,冠狀病毒研究界“一直缺乏隨機對照試驗”。針對 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2003 年首次發現)和 MERS(中東呼吸綜合徵,2012 年首次報告)也嘗試了現有的抗病毒藥物。但希恩說,那些研究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相比之下,目前的疫情將使科學家有機會透過使用隨機對照試驗,以更嚴格的方式測試這些藥物,他說。
希恩和他的同事發表了幾篇論文,表明瑞德西韋對 SARS、MERS 和相關的蝙蝠冠狀病毒以及一些普通感冒冠狀病毒有效。他們目前正在對這種新病毒進行測試。希恩的實驗室還與埃默裡大學的一個小組合作開發另一種廣譜抗病毒藥物,其作用方式與瑞德西韋類似:它模擬 RNA 聚合酶酶使用的核酸,並欺騙病毒將該藥物摻入其基因組中。他的團隊計劃很快提交一些工作成果以供發表。
在同情用藥的基礎上,瑞德西韋被給予了美國首例已知的冠狀病毒患者:一名來自華盛頓州的男子,他最近從疫情中心中國武漢返回。他已經康復良好。但該患者當然只是一個人,需要更大的樣本量才能確定該藥物的療效。目前中國正在進行兩項瑞德西韋試驗:一項針對重症病例 COVID-19,另一項針對輕度或中度病例。預計這兩項試驗的結果都將在 4 月份公佈。另一項臨床試驗計劃在美國進行,將由內布拉斯加大學醫學中心和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進行。該試驗將在全球多達 50 個地點進行,並將測試瑞德西韋與安慰劑的對比效果。
麗莎·格拉林斯基是吉林斯學院的流行病學助理教授,也是希恩的同事,她也樂觀地認為瑞德西韋是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有希望的候選藥物。“我認為如果你能在第一個或第二個星期內將其送到患者手中,它可能會非常有效,”她說。但是,“你不能在有人接近終末期肺病時才來給藥,並改善他們的結局。”在那個時候,肺損傷不再是由病毒複製引起的,而是由於人體自身的免疫反應而發生的——因此抗病毒藥物可能無效。然而,格拉林斯基說,如果有足夠的藥物可用,她會在診斷時給藥。
至於開發新的抗病毒藥物,她認為可能沒有足夠大的市場使其在商業上可行。“這是我們見過的最大規模的人類冠狀病毒重症疾病爆發,”格拉林斯基說。但數字仍然足夠低,以至於“對於製藥公司來說,這不是一個可行的治療方法。”與之前的疫情(如寨卡病毒)一樣,病毒可能會在新藥開發出來之前自行消失——屆時將不再需要它。但是,她補充說,“如果我們已經有了大部分開發完成的東西,就像瑞德西韋的幸運情況一樣,你可以非常迅速地將其提供給人們。”然而,即使該藥物被證明有效,也無法保證生產足夠的藥物並將其分發給所有需要的人。
閱讀更多關於冠狀病毒爆發的資訊 此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