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抑鬱症的起搏器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抑鬱症的治療可能會發生重大改變,這要歸功於2005年結束的一項小型加拿大臨床試驗的結果。類似起搏器的電極刺激大腦深處一個名為膝下扣帶回的區域,使幾名患有嚴重抑鬱症的患者擺脫了困境,這些患者對藥物、談話療法甚至電休克(電擊)治療均無反應。該研究的合著者 Helen S. Mayberg(她在多倫多大學開始這項工作,之後轉到埃默裡大學)警告說,任何如此小規模的試驗——僅有六名患者——都必須被認為是初步性的。然而,六名受試者中有四名感受到了顯著且持久的效果。

多倫多大學神經外科醫生 Andres Lozano 在患者的鎖骨下方植入了電池供電的、類似起搏器的裝置,然後將柔韌的、頭髮般細的電極連線到膝下扣帶回,這是一個深埋於皮層下的區域,Mayberg 此前發現該區域在抑鬱或悲傷狀態下活躍。電極以每秒 130 次的頻率傳遞 4 伏的脈衝。Mayberg 推測,在嚴重抑鬱症患者中,膝下扣帶回就像一個開啟的開關,讓抑鬱迴路肆虐。

她的研究結果表明,規律的刺激可能會緩和這種活動。四名病情好轉的患者在手術檯上就感受到了效果。“他們會說,‘噪音消失了’,”Mayberg 回憶道。“或者‘空虛感消失了’。這不僅僅是情緒的提升。而是一種痛苦狀態的解除。” 2005 年,在接受持續脈衝刺激一年後,這四名患者在漢密爾頓抑鬱評定量表上的得分從令人麻木的 20 多分降至 1 到 8 分之間——非常健康。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Mayberg 正在嘗試組織更大規模的試驗。她還在尋找確切的治療機制。“我們正在手術室裡關閉某些東西,”她說。“現在我們需要找出是什麼。”

SA Mind Vol 17 Issue 1本文最初以“針對抑鬱症的起搏器”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 17 卷第 1 期(),第 10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206-10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