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呈藍色和橙色斑點的蛤蚧——其發出咯吱咯吱的“to-kay”叫聲是其擬聲名稱的由來——在整個東南亞、中國南部和印度一直很常見。這種攀爬牆壁的爬行動物經常棲息在餐館、花園和房屋中,在那裡它們有助於控制害蟲。
然而,近年來,它們開始在國際市場上以數百萬計地被交易——並且有證據表明該物種正在迅速減少,英國牛津布魯克斯大學的人類學家文森特·尼日曼說。很少有科學家對壁虎種群趨勢進行研究,但研究團隊已證實,在中國、越南、泰國、緬甸(前稱緬甸)、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孟加拉國的壁虎數量減少高達 50%。尼日曼說,據傳,“很多人說,10 到 15 年前他們還能在後院聽到蛤蚧叫,但現在已經聽不到了。”
雖然控制野生動物貿易的重點往往放在稀有且更受歡迎的動物身上,如大象、犀牛和老虎,但數千種更普通的物種也受到商業追捧。尼日曼說,沒有人知道每年有多少蛤蚧被捕獲進行交易,但這個數字肯定超過一百萬或更多。一小部分最終進入歐洲、日本和美國作為寵物出售。然而,絕大多數被運往中國,用作治療哮喘、糖尿病、溼疹、勃起功能障礙以及其他疾病的傳統藥物成分。沒有科學證據支援壁虎作為藥物治療的功效。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果得到合法和科學的管理,這種貿易可以是可持續的,但如果不加以控制,它會迅速失控,甚至威脅到普通物種的滅絕。近期對蛤蚧數量下降的觀察結果讓一些科學家和環保主義者擔心,這種蜥蜴可能會走上野牛、旅鴿和賽加羚羊的老路——這些物種曾經非常常見,但由於過度捕獵和其他人類壓力,經歷了大規模的種群崩潰——而旅鴿則徹底滅絕了。
尼日曼說:“人們認為普通物種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它們很常見。他們不關心它們,不擔心它們,隨意剝削它們。然後突然間,一兩代人之後,我們才意識到它們不再普通了。”他說,只有在事後——當我們看到這些物種的喪失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時——我們才會理解它們的重要性。
目前沒有國際規則保護壁虎免受不可持續的貿易水平的影響,但這種情況可能很快會改變。在本月底,簽署《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 183 個締約方將投票決定是否將壁虎新增到該條約管轄的物種清單中,該條約旨在確保國際貿易不會消滅植物和動物。
然而,新的保護措施並不能保證。推動蛤蚧貿易的主要國家中國和印度尼西亞反對這一舉措。“當然,有些國家對此不太高興,”奧地利 CITES 團隊的動物學家傑拉爾德·貝尼爾說,該團隊——連同其在歐盟的同事們、印度、菲律賓和美國——提議將蛤蚧納入該條約。
許多東南亞國家向中國出口壁虎,但 CITES 的提案指出,印度尼西亞似乎是最大的參與者,其次是泰國。每年,印尼政府都會批准超過一百萬只被標記為人工繁殖的壁虎的出口配額。然而,野生動物貿易監測組織 TRAFFIC 進行的2015 年的一項調查表明,印尼大部分(如果不是全部)“人工繁殖”的壁虎實際上是在野外捕獲的。據貝尼爾稱,在蛤蚧數量減少或消失的地方,仍然存在其他壁虎物種,這表明在印度尼西亞和蜥蜴分佈範圍內的其他地方,過度有針對性的捕獵可能是罪魁禍首。
允許捕獲和銷售一些野生蛤蚧,官員會根據貿易商的要求釋出出口配額。要求的配額會經過政府和學術科學家進行的科學審查,以確認它們不會耗盡相關種群。然而,關於物種保護狀況的資料往往缺乏,特別是對於那些不太受公眾關注的小型動物,印尼 IPB 大學的野生動物生態學家阿妮·馬爾迪亞斯圖蒂說,她經常協助制定配額。當一個物種的資訊很少時,“我們就會運用常識,”她說。“例如,如果這是一個擁有大量森林的大省,或者如果這是一個容易繁殖且沒有瀕危的物種,我們會說,‘好吧,我們將允許他們收穫特定數量。’”
貿易商也參加配額制定會議,他們的願望也會被考慮在內。“政府當然是一個機構。印尼的任何機構都有一個目標,那就是產生一些非稅收收入,”馬爾迪亞斯圖蒂說。“每次貿易商想要出口時,他們都需要支付一些費用,從而產生一些收入。”尼日曼曾參加過配額制定會議,他說,“是貿易商的要求推動了配額的制定。”
去年,印尼將蛤蚧的出口配額定為 25,000 只,但今年,僅爪哇島三個省的配額就躍升至 180 萬隻。尼日曼說,他對今年 7 月釋出的這個數字感到震驚。“這完全是過分的,”他說。他懷疑增加的原因是預期 CITES 的決定。“如果你從 180 萬開始,而不是 25,000 開始,那麼談判地位就大不相同,”他說,他將這種策略描述為“現在將數字定得很高,然後我們可以降低它們以表示我們的良好意圖。”
雅加達印尼科學院的爬行動物學家、印尼 CITES 團隊成員阿米爾·哈米迪斷言,配額增加與 CITES 的提案無關。相反,他說,這是一項實驗,旨在看看壁虎種群是否可以維持更高的捕獵水平。“我不認為這對該物種來說會是一個問題,因為它分佈範圍很廣,而且它被歸類為具有良好的適應能力和快速繁殖能力,”他說。哈米迪補充說,他去年在爪哇島開始的一項基線研究表明,捕獵壁虎是可以持續的。“我住在爪哇島,這個物種在每家每戶和人類住區周圍都很常見,”他說。
然而,貝尼爾警告說,蛤蚧傾向於生活在人類周圍可能會導致人們對該物種的豐富程度產生誤解:“在許多地方,在人類附近很容易遇到蛤蚧。但如果你進入森林,這個物種絕對沒有那麼常見,甚至非常稀有。”
如果 CITES 代表投票決定將壁虎新增到公約中,那麼印尼和其他國家必須開始監測和報告該物種的所有國際貿易,併科學地驗證它不會危害種群。CITES 官員還將能夠調查人工繁殖設施,以確保動物不會僅僅是從野外偷運過來的。
尼日曼說,這些額外的預防措施不僅有助於保護蛤蚧,也有助於保護整個生態系統。他說,蜥蜴可能很小,而且“不是很性感”,但作為一種常見且分佈廣泛的物種,既是捕食者又是獵物,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總的來說,我們實際上應該更關心普通物種,而不是稀有物種,因為是普通物種使系統發揮作用,”尼日曼說。例如,當野牛在 19 世紀從美洲平原消失時,當旅鴿在 1914 年滅絕時,對北美生態系統的影響是深遠的。“渡渡鳥的消失令人難過,但旅鴿的消失是一場悲劇,”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