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義人生的新維度

研究表明,欣賞日常之美可能與擁有宏大的人生目標同樣重要

當我們思考充滿意義的生活時,我們常常關注那些為人類做出偉大貢獻的人。亞伯拉罕·林肯、馬丁·路德·金和納爾遜·曼德拉肯定覺得自己的一生很有價值。但我們這些在平凡生活中辛勤勞作的普通人呢?

許多學者認為,主觀上有意義的存在通常歸結為三個因素:感覺自己的人生是連貫的且“有道理”,擁有清晰且令人滿意的長期目標,以及相信自己的人生在宏大的格局中很重要。心理學家將這三件事稱為連貫性、目標和存在的重要性。

但我們認為還有另一個要素需要考慮。想想漫長冬季過後你停下來欣賞的第一隻蝴蝶,或者想象一下在一次新鮮的徒步旅行後山頂上的風景。有時,生活會給我們帶來微小的美麗時刻。當人們樂於欣賞這些體驗時,這些時刻可能會提升他們對自己人生的看法。我們稱這個要素為體驗式欣賞。這種現象反映了對正在發生的事件的深刻聯絡感,以及從這種聯絡中提取價值的能力。它代表著對生活中固有美的發現和讚賞。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最近,我們開始在一系列研究中更好地理解這種欣賞形式,這些研究發表在《自然人類行為》雜誌上,涉及 3000 多名參與者。在這些研究中,我們感興趣的是,即使我們考慮了連貫性、目標和存在重要性這經典三要素的影響,體驗式欣賞是否仍然與一個人的意義感相關。如果是這樣,體驗式欣賞可能是一個對意義的獨特貢獻因素,而不僅僅是這些其他變數的產物。

作為我們想法的初步測試,在新冠疫情的早期階段,我們讓參與者評價他們對不同應對壓力的策略的認可程度。我們發現,那些透過關注對生活之美的欣賞來管理壓力的人,也報告說生活非常有意義。在接下來的研究中,我們要求參與者評價他們在多大程度上同意各種陳述,例如“我對生活的美有很高的欣賞力”和“我欣賞各種各樣的體驗”,以及其他與連貫性、目標、存在重要性和生活中普遍意義感相關的陳述。我們的結果表明,人們越表示他們“欣賞生活”及其許多體驗,他們就越覺得自己的存在有價值。事實上,即使我們控制了有意義生活的其他方面,這兩個要素也密切相關。在隨後的研究中,我們進一步探索了這些概念之間的聯絡。例如,我們發現,被要求回憶過去一週中最有意義事件的參與者通常報告說在那些時刻有很高的體驗式欣賞。

最後,我們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在實驗中,我們給人們佈置了特定的任務,並再次要求他們報告他們對與目標、重要性等相關的陳述的認同程度。在一個案例中,我們發現,與觀看更中性的影片(例如木工教學影片)的參與者相比,觀看令人歎為觀止的影片(例如 BBC 紀錄片《地球脈動》的開頭片段)的參與者報告說,他們對生活中的體驗式欣賞和意義感更強。同樣,與僅僅寫過去一週他們去過的普通地方的參與者相比,寫下他們最近一次心懷感激的經歷的參與者,事後有更強的意義感和體驗式欣賞。

結果證實了我們最初的理論:欣賞小事物可以讓生活感覺更有意義。但應用這種洞察力可能很困難。我們現代、快節奏、以專案為導向的生活方式讓每一天都充滿了目標。我們一直在奔波,並試圖在工作和休閒中最大化產出。這種對未來結果的關注使得我們很容易錯過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情。然而,生活發生在當下。我們應該放慢腳步,讓生活給我們帶來驚喜,並擁抱日常中的意義。正如印度前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在 1950 年寫道:“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世界……只要我們睜大眼睛去尋找,我們就可以擁有無窮無盡的冒險。”

您是一位專門研究神經科學、認知科學或心理學的科學家嗎?您是否讀過最近發表的同行評議論文,並想為“心靈 Matters”撰寫文章?請將建議傳送至《大眾科學》的“心靈 Matters”編輯黛西·尤哈斯,郵箱為 pitchmindmatters@gm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