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可能在加劇非洲的水資源衝突中發揮作用,可能使圍繞大衣索比亞復興大壩等地緣政治爭端進一步惡化。
該大壩是一個6450兆瓦的水力發電專案,即將完工,距離衣索比亞-蘇丹邊境僅數英里,一直是該地區爭論的焦點。雖然它將使衣索比亞政府能夠更好地控制洪水預防,並幫助目前約四分之三沒有電力供應的衣索比亞人,但下游國家如埃及和蘇丹擔心它會阻礙他們的供水。
圍繞大壩的緊張局勢可能只是一個開始。根據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如果各國不積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尼羅河流域的降雨模式可能會發生劇烈變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研究發現,流域內的國家可能需要建設更多的蓄水能力——基本上是水壩——來應對流量和變異性的增加。但斯廷森中心非常駐研究員大衛·米歇爾表示,建設這些專案並非易事,他指出大衣索比亞復興大壩就是一個完美的例證。
“鑑於這已經造成的摩擦,人們只能推測增加額外蓄水能力可能會引發的緊張局勢,”米歇爾說。“蓄水設施將設在哪裡?在哪個國家,由誰控制?”
從地形角度來看,答案可能是在衣索比亞。他解釋說,山區更適合建壩,因為它們有坡度——這就像試圖在浴缸裡而不是在平坦的表面上蓄水。但對於像埃及這樣幾乎完全依賴尼羅河淡水的國家來說,衣索比亞控制的上游水壩的前景可能會令人擔憂。
科學家估計,年流量變化將增加50%,這意味著流域可能一年發生洪水,下一年則遭遇乾旱,同時河流年流量將增加10%至15%。
事實上,這種情況已經發生了,該研究的合著者、麻省理工學院土木與環境工程教授埃爾法蒂赫·埃爾塔希爾說。2015年的厄爾尼諾現象將尼羅河流域推入乾旱狀態。一年後,拉尼娜現象導致了高於平均水平的洪水。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是同一自然週期的兩個階段。該週期與尼羅河的乾旱和洪水有關。未來,科學家們預計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的頻率會增加,因此我們預計尼羅河流量的變異性會增強,”埃爾塔希爾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
不可預測的尼羅河可能會對流域的農業產出和基礎設施產生影響,考慮到到本世紀中葉,流域人口預計將徘徊在10億左右,這一點尤其重要。尼羅河沿岸主要分佈著農田,雖然其中很多農田僅靠雨水澆灌,但生產力最高的部分是灌溉農田。簡而言之,衣索比亞和蘇丹的糧食供應和棉花等經濟作物都依賴於尼羅河的流量。
下游的擔憂
就大衣索比亞復興大壩而言,政府宣告它將僅用於水力發電——這不是最令人擔憂的情況,因為水力發電是透過讓水流動的方式產生的,這意味著水不會被攔住。
“但衣索比亞也具有巨大的農業潛力,但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埃及有時擔心,如果他們將更多的水轉移用於灌溉,那將意味著下游的水會減少,”米歇爾解釋說。
從基礎設施的角度來看,一條更加不可預測的河流會使在其上建造的水壩更難執行。官員們必須迅速判斷何時蓄水以及何時放水。有時這可能會導致災難——例如2010年巴基斯坦的災難,當時過多的降雨導致1800人死亡,並影響了約2100萬人。
尼羅河流域的水資源共享協議目前以兩項條約為中心——一項是1929年簽署的條約,該條約實際上只在埃及和蘇丹之間分配水資源,另一項是較新的合作框架協議,旨在在流域所有11個國家之間分配資源,但一直是與前兩個國家存在爭議的問題。
“問題是,考慮到氣候變化,這項最新的協議可能需要如何改變?如果我們的確預計會看到變異性增加,那麼這些跨尼羅河的水資源共享條約和分配條約將需要更多內建的靈活性,”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助理教授保羅·布洛克說。
但麻省理工學院阿卜杜勒·拉蒂夫·賈米爾世界水與糧食安全實驗室的研究員肯尼斯·斯特雷佩克表示,這種靈活性目前並不存在。
“氣候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它不會是突變。這意味著任何共享協議都必須不斷監測。必須建立一種機制,使各方能夠輕鬆調整不斷變化的未來——並就變化的性質、變化方式以及變化將如何影響協議達成一致,”他說。
他補充說,否則,沿岸國家可能會發現自己陷入困境——與科羅拉多河水資源共享條約的簽署國非常相似,該條約概述了與墨西哥以及美國各州共享的水資源,但以固定數字而不是百分比表示。
“目前,對於如果情況發生變化該怎麼辦,沒有任何機制。重要的是要確保無論起草什麼協議,它都不會鎖定在當前條件下,而是靈活且可調整的。關於變化的性質,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斯特雷佩克說。
經 E&E News 許可,轉載自 Climatewire。《E&E》在www.eenews.net提供每日重要的能源和環境新聞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