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當電影中的英雄走向日落時,我們的眼睛必須執行兩個任務才能使他保持焦點:它們必須以協調的方式旋轉或稍微會聚,並且必須適應他不斷增加的距離。儘管這聽起來很簡單,但科學家們對大腦皮層(大腦的外層)如何影響這些被稱為輻輳和調節的眼球運動知之甚少。但是現在,阿拉巴馬大學的保羅·D·加姆林(Paul D. Gamlin)和尹慶熙(Kyunghee Yoon)已經確定了前額皮層中參與這項任務的區域:在昨天的《自然》雜誌上,他們報告說,靠近前額眼動區域(控制另一種快速眼球運動)的一個區域似乎負責獼猴的這些視覺動作。
為了確定這個大腦區域,科學家們向兩隻猴子展示了以步進或連續方式向它們移動或遠離它們的目標。這兩隻動物都經過了專注於物體的訓練,當它們在本研究中跟隨目標時,科學家記錄了它們大腦前額皮層中單個神經元的活動。他們發現,只有當猴子的眼睛移動以聚焦時,某個區域的神經元才會活躍。研究人員得出結論,前額皮層中的一個區域控制著所有型別的自願眼球運動。因此,他們認為,目前大腦前額眼動區域的邊界(不包括新發現的區域)應該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