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理論學家尋求成功的“普遍法則”

一位科學家利用大資料來確定超越自助類書籍的準則

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在2013年1月22日於德國慕尼黑HVB論壇舉行的數字生活設計(DLD)會議上。

這看起來像是史上最有趣的晚宴的嘉賓名單:邁爾斯·戴維斯、亞里士多德、達琳·洛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安迪·沃霍爾、本和傑瑞。而這些只是出現在網路科學家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關於“成功法則”的新書《公式》中的一部分人物。“當你寫書時,你必須從中獲得樂趣,而且你的目標是多樣性,”東北大學複雜網路研究中心主任巴拉巴西在解釋這個折衷陣容的一個原因時說道。另一個原因:“這些法則適用於我們所有人,與你所處的時代和你的興趣領域無關。”

巴拉巴西寫這本書的想法源於他網路實驗室一篇關於使用手機探測災難的“精彩”論文,結果卻變成了一場災難。“那是一次徹底的失敗,”他回憶道,“一家又一家期刊拒絕了它。” 他和一位參與這個不幸專案的同事開玩笑說,下次他們應該關注成功。

在接下來的八年裡,他們正是這樣做的,彙編和分析了來自科學、體育、商業和藝術等各個領域的大型資料庫。其中一個數據庫包含了有史以來撰寫的所有研究論文,這使他們能夠“重建一個世紀或更長時間以來每一位已發表科學家的職業生涯”。另一個數據庫跟蹤了1980年至2016年間全球數十萬藝術家的職業生涯,其中包含數百萬次拍賣銷售和“在14000多家畫廊和近8000家博物館”的展覽資訊。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結果是一系列研究論文(事實證明,所有論文都被接受發表了),最終,《公式:成功的普遍法則》,由小布朗公司上個月出版。巴拉巴西與《大眾科學》談論了成功的科學。

[以下是採訪的編輯稿。]

您對成功的定義是什麼?

我們在研究中努力區分績效和成功。最後,在科學研究中真正起作用的工作定義是,績效是你作為個體所做的事情,而成功是社群如何看待你的績效,以及最終如何承認和獎勵你的績效。換句話說,績效是關於你自己的,但你的成功實際上是關於我們的。

績效是你畫的畫作、你撰寫的研究論文、你設計的產品。而成功在於人們是否真的購買你的畫作,或者引用你的研究論文,或者透過購買或使用你設計的產品來獎勵你。

那麼,僅憑天賦和努力工作,卓越的績效,對於成功來說是不夠的嗎?

天賦和努力工作是驅動績效的因素,而成功與績效完全脫節。《公式》的寫作目的是為了讓人們明白,你可以非常有才華並且非常努力地工作,但在某些領域,這最終並不意味著成功。如果你在體育運動領域,績效可以被準確衡量,那麼,確實,天賦驅動成功。但我們大多數人工作在績效要麼無法準確衡量,要麼根本沒有衡量的領域。在這些情況下,其他衡量標準驅動成功。

例如美術界,您的研究發現,個人的成功取決於特定的畫廊和博物館網路。

藝術對我來說特別有吸引力,因為它確實是那些績效無法衡量,但卻有非常明確的成功衡量標準的領域之一。

我們無法客觀地審視一件藝術品,並在不知道這幅畫作是否在現代藝術博物館等地方展出的情況下,就斷定它是一件有價值的藝術品還是一堆廢品。因此,從根本上說,藝術的價值是由它誕生的背景、藝術家及其聲譽(在藝術品創作之前或之後),以及機構是否接受它作為有價值的藝術品來提供的。

在書中的某處,您寫道:“幾個世紀以來,成功的法則像重力一樣不可避免地支配著我們的生活和事業。” 這似乎是一個非常大膽的說法。

法則是從模式中提煉出來的,而我們在這裡談論的是非常普遍地適用於每一種成功現象的模式,所以我強烈地認為這些模式可以提升到法則的層面。話雖如此,人們經常問:“這些法則都適用於我嗎?如果它們不適用於我,它們還是法則嗎?” 我的回答是不,它們並非同時適用於你。這實際上取決於你的情況,哪些法則適用——你的職業生涯階段,你是與團隊合作還是單獨工作。

為什麼需要一位網路科學家來發現成功的潛在機制?

有幾個原因:其中之一是,當我們承認成功是關於社群的時候,它就變成了一個大資料問題,其中不同參與者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因此,瞭解網路是關鍵。此外,在書中,我討論了很多機會的作用以及網路和其他方面的作用,而理清這些差異需要理解系統中的隨機[隨機確定的]組成部分。我是一名網路科學家,但我接受過統計物理學的訓練,這意味著我的核心工具集是理解在大量隨機事件中秩序是如何出現的。

如果沒有大資料,您的書以及新興的成功科學領域是不可能出現的。

絕對正確,部分原因是成功的集體性質,而且大資料已經表明,我們過去對成功根深蒂固的概念實際上是誤導性的,例如年齡和創造力之間的關係。

是的,您的研究駁斥了科學界廣泛持有的觀點,即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成功的機會會下降。

是的,這改變了我對我職業生涯以及未來發展的看法,考慮到我已經年過50歲了。

在您對科學文獻的分析中,您發現生產力而非年齡是關鍵因素——成功永遠不會太晚。

我希望讀者會有這種感覺,因為當然,這一發現完全改變了我處理實驗室工作的方式。根據之前的資料和所有證據,我現在真的應該只寫書,而不要嘗試再寫任何研究論文了,因為如果我們用傳統的方式來看待資料,我超越我早期成功論文的機會應該不到1%。但我們的資料顯示,只要我保持生產力,我職業生涯中最大的發現可能還在前面等著我。

您的書與其他許多關於成功的書有何不同?

市面上有很多非常有價值的書籍——由成功的企業家、科學家、藝術家和運動員撰寫——他們分享了他們的成功秘訣。還有其他一些書籍,作者選取了10位或100位這樣的成功人士,並提煉出他們之間的共同模式。我對這些方法的問題是,它們缺少對照樣本。例如,你可能會從觀察100個人得出結論,早上6點起床並立即開始工作是成功的秘訣。但是你會發現有1000萬人也早上6點起床,但他們並沒有獲得成功。因此,我們嘗試做的不僅僅是關注成功的個人、成功的論文和成功的企業,而是關注所有在同一領域競爭的人,並平等對待那些失敗者和成功者。這使我們能夠提取這些模式。

您認為自己是成功人士嗎?

在某些方面,是的。而在其他方面,我還有一段路要走。但我總是透過績效來看待它。

但您知道績效是不夠的。

這是正確的,但本書非常清楚地指出,沒有績效就沒有成功。《公式》不是一本讓你在沒有績效的情況下獲得成功的書。如果你有績效,它會加速你的成功。

公式:成功的普遍法則
作者:艾伯特-拉斯洛·巴拉巴西

第一定律
績效驅動成功。但是當績效無法衡量時,網路驅動成功。

第二定律
績效是有界的,但成功是無界的。

第三定律
先前的成功 × 適應度 = 未來的成功。

第四定律
團隊的成功需要多樣性和平衡,但個人將獲得團隊成就的榮譽。

第五定律
憑藉毅力,成功可以在任何時間或年齡到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