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接種疫苗人群中爆發的腮腺炎

這個多州問題對我們應對未來流行病具有啟示意義

2020年6月5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在其《發病率和死亡率週報》(MMWR)中公佈了最近一次多州爆發的腮腺炎的詳細資訊。這次爆發涉及62個病例,都與一名無症狀的婚禮參加者有關。儘管腮腺炎是一種可透過疫苗預防的疾病,但在報告的事件中,41名感染者都按照現行指南完全接種了疫苗。起初,內布拉斯加州一名兒童看護人的輕微疾病,演變成了一場波及六個不同州的流行病。這引起了人們對兒童腮腺炎免疫力減弱的擔憂。

腮腺炎是一種兒童和年輕人之間高度傳染的疾病。它由一種僅有一種血清型的副粘病毒引起。人類是唯一已知的宿主,感染透過直接接觸或上呼吸道飛沫傳播。

感染可能在潛伏期內保持無症狀,潛伏期從12天到25天不等。當出現症狀時,腮腺炎的初期可能表現為流感樣症狀,如發燒、充血和疼痛,隨後出現典型的頜部疼痛腫脹。疫情的索引病例在參加婚禮後的第二天出現左耳和頜部壓痛。她的頜部腫脹是在她首次接觸病毒11天后出現的。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大多數情況下,該疾病在發病後兩週內會自行消退。然而,可能會出現諸如耳聾、不育或腦炎(一種可能致命的腦部炎症)等併發症。值得慶幸的是,這種疾病可以透過接種疫苗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預防。

腮腺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當時希波克拉底將這種情況描述為耳朵附近的雙側或單側腫脹,並指出一些患者有雙側或單側睪丸疼痛和腫脹。然而,直到1945年才分離和培養出該病毒,針對該病毒的疫苗於1967年首次獲得許可。

如果沒有常規的免疫接種,腮腺炎的發病率預計為每百萬人口100-1000例,並且每四到五年發生一次流行病。普遍接種疫苗是全球腮腺炎發病率下降的關鍵因素。芬蘭是第一個在2000年宣佈自己無腮腺炎的國家,此前該國為兒童實施了國家兩劑疫苗接種計劃,從而實現了高疫苗接種覆蓋率。在韓國,腮腺炎疫苗於1985年被納入國家免疫計劃,並於1997年開始接種加強劑量。

可悲的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到2018年底,只有122個國家在全國範圍內引進了腮腺炎疫苗。截至2020年6月,日本、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以及東南亞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國家都沒有將腮腺炎疫苗納入其國家免疫計劃。

在美國,CDC的建議是,兒童接種腮腺炎疫苗應進行兩劑接種。第一針在12-15個月大時接種;第二針在4-6歲時接種。未接種疫苗的兒童和青少年可以進行補種,兩劑至少間隔四周。這對於高中畢業後的學生、醫護人員和國際旅行者等高危人群尤其推薦。腮腺炎疫苗與麻疹和風疹疫苗一起接種,這種組合稱為MMR。接種一劑後,風險降低78%,接種兩劑後,風險降低88%。

儘管兩劑疫苗接種系列似乎足以保護普通人群,但《MMWR》中描述的內布拉斯加州事件等爆發事件引發了合理的擔憂。這些爆發事件促使美國免疫實踐諮詢委員會建議高危成人接種第三劑腮腺炎疫苗

2017年,在愛荷華大學接種過疫苗的學生中爆發的疫情期間,第三劑腮腺炎疫苗的有效性得到了證明。內布拉斯加州最近發生的事件為該方法提供了支援。根據《MMWR》的說法,一項全社群範圍的MMR疫苗接種運動幫助結束了疫情。因此,我們需要回答的問題是:所有完成兩劑腮腺炎疫苗接種的人是否應該接種第三劑?

內布拉斯加州事件提出的另一個重要問題是隔離。隔離病人是幫助平息疫情的第二種方法。當世界繼續應對冠狀病毒大流行時,我們是否準備好以公平和道德的方式開展必要的隔離和接觸者追蹤工作?

不幸的是,持續的大流行導致兒童疫苗接種率下降。即使在高度疫苗接種的人群中也發生腮腺炎爆發,以及使用加強疫苗控制此類爆發,都強調了疫苗接種的重要性。

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提高所有疫苗的療效。但與此同時,我們需要協調一致的本地和全球對策,以促進我們現有疫苗的供應和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