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型人格:神經質的瘦身效果

神經質會增加你減肥的機會——渴望冒險則不會

減肥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任何嘗試過的人都知道。挑戰之一:改變導致體重增加的根深蒂固的習慣。每個人都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不同的策略和計劃,無論是慧儷輕體、胃旁路手術還是純粹的意志力,但所有人都傾向於同意,少吃多動是任何成功努力的核心。

但是,是什麼使一個人能夠將這個簡單的公式付諸行動,而另一個人卻在嘗試中失敗了呢?根據2005年《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的一項研究,只有大約五分之一的體重減輕至少10%的人能夠在至少一年內保持不反彈。當然,許多生物學因素在體重減輕中起作用,包括你的身體大小、肌肉和脂肪含量以及新陳代謝率。近年來,心理學家開始將人格特質視為節食方程式中的關鍵變數。

人格很重要,因為它塑造了我們的行為。事實上,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家 C. Robert Cloninger 說,人格很可能最能預測你減肥的可能性。人格特質會影響你減少食量、避免高脂肪食物、鍛鍊等的動力。特別是,研究表明,你對樂觀主義、神經質和尋求新奇事物的傾向對你的減肥能力有很大影響。“[人格] 不是單獨起作用,而是調節人們對吃什麼、吃多少以及鍛鍊多少的動機和態度的調節器,”Cloninger 說。雖然你不能完全改變你的性格,但你可以緩和它的某些方面,並避開那些阻礙減肥的特質。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樂天派的陷阱
對人格與減肥的研究相對較新。1995年,Cloninger 成為最早研究人格對生活方式選擇的影響的人之一。儘管一些研究並未顯示特定人格特質與減肥之間存在密切聯絡——而是指向一個人減肥的決心和對成功的期望——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某些個人品質確實發揮著超乎尋常的作用。

通常被認為不利於心理健康的性格特徵實際上可能會提高一個人減肥的機會——而一些原本積極的特質可能會使節食成為一場艱苦的戰鬥。在 2007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日本同志社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家 Hitomi Saito 及其同事對參加該大學減肥計劃的參與者進行了人格評估,測量了他們在六個月前後的體重。他們發現,特別是兩種人格特質與體重減輕密切相關(儘管方式相反):神經質和宜人性。神經質程度最高且宜人性最低的參與者比那些神經質程度較低且宜人性較高的參與者減掉了更多的體重。研究人員認為,你越神經質,你可能就越擔心自己的健康,也越願意為實現該目標做出犧牲。而且,你越不隨和,你就越不可能屈服於社交壓力而進食,即使你不得不拒絕媽媽的蘋果派而傷害她的感情。

最近,Saito 及其同事瞭解到,另一種積極的人格特質——樂觀主義——也可能同樣阻礙減肥的努力。在 2009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該團隊檢查了中心肥胖診所為期六個月的減肥計劃中 101 名肥胖患者的心理特徵,以確定鼓勵人們採取更健康的飲食習慣和更多鍛鍊的特質。他們還想了解作為該計劃一部分提供的心理諮詢如何改變了其中一些特徵。

研究人員發現,在樂觀主義方面得分高的人不太可能減肥。過度樂觀似乎可能導致你低估自己患上糖尿病等嚴重疾病的風險,並使你更有可能認為無論你採取什麼行動,你都會沒事的。“過於樂觀可能會損害減肥效果,因為患者會變得對自己的疾病漫不經心,”Saito 說。她補充說,這種態度“可能會阻止他們控制自己的行為。”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過於樂觀,他或她可能更傾向於拿起額外的甜甜圈或跳過早晨的散步,認為一切都會順利解決。

那些減肥最多的人在以自我監控技能為特徵的心理“自我”狀態上也得分很高。擅長自我監控的人傾向於收集事實、考慮替代方案並保持客觀。這些人更可能收集有關份量和卡路里的資訊,並使用這些資料來選擇健康的膳食。他們也可能更傾向於制定現實的鍛鍊計劃並堅持下去。進行這些活動——並看著體重減輕——反過來會增強這個人對自己實現健康生活方式的能力的信心。

新穎的解決方案
與樂觀主義一樣,對新奇事物和冒險的需求也可能與成功穿上緊身牛仔褲不相容。在 2006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Cloninger 及其同事對居住在聖路易斯的 264 名苗條人士和 56 名肥胖人士,以及該大學減肥計劃中的 183 名肥胖患者進行了標準人格問卷調查,該計劃包括每週一次的團體行為療法和飲食教育課程。問卷調查測量了七個基本特徵:尋求新奇、避免傷害、獎勵依賴(對行為的社會獎勵的偏見和敏感性)、堅持性、自主性、合作性和自我超越(超越自我尋找人生體驗意義的能力)。

研究人員發現,社群中的肥胖人群比苗條人群更可能在尋求新奇事物方面得分高——這種特質與脾氣暴躁和衝動有關——這一結果與其他表明尋求新奇事物的人更可能超重的研究結果相符。事實上,Cloninger 說,在普通人群中,尋求新奇事物與身體質量指數 (BMI) 相關:一個人的 BMI 越高,這個人在這個特質上的得分就越高。

Cloninger 的團隊還將尋求新奇事物與體重減輕聯絡起來。在 22 周內體重減輕超過 10% 的減肥計劃中的肥胖患者比那些體重減輕不到 5% 的計劃中的肥胖患者更不可能在尋求新奇事物方面得分高。顯然,我們當中尋求新奇事物的人更看重探索,而不是熟悉習慣的舒適感和經常伴隨減肥方案的規則。探索通常需要放下抑制和恐懼,這種性格可能會讓節食者絆倒。“尋求新奇事物涉及追求感官滿足,”Cloninger 說。“尋求新奇事物程度高的人會屈服於他們的渴望和食慾,因此尋求新奇事物在衝動、藥物濫用者、暴飲暴食者或肥胖者中會增加。”

這是否意味著傾向於快樂樂觀的尋求新奇事物者註定要保持超重?完全不是,Saito 說。事實上,如果樂觀主義能被正確的特質抵消,甚至可能是有幫助的。如果你傾向於看到光明的一面,但仍然可以保持現實和自我意識,那麼你可以做出導致體重減輕的行為改變。然而,過於樂觀以至於忽視現實可能會讓你不太願意養成必要的習慣。

雖然改變你的性格可能是一種困難的減肥策略,但你可以根據你的性格型別定製你的飲食,最大限度地減少有害特質的影響。例如,如果你追求新鮮事物,那就尋找不同的鍛鍊方式。“尋求新奇事物程度高的人喜歡活躍,因此鍛鍊可以成為提高對自身身體意識並同時燃燒卡路里的好方法,”Cloninger 建議。尋求新奇事物者也應該訓練自己慢慢吃。學習品味食物的味道、質地和氣味更可能吸引那些享受感官滿足的人。

在某些情況下,性格改變可能值得嘗試。例如,為了控制衝動,嘗試在日常生活中變得更有自我意識。冥想、寫日記,或者只是反思什麼對你最重要和最滿意。採取冷靜和深思熟慮的心態使你能夠做出更周全的決定,並幫助你緩衝來自外部誘惑的影響,例如食品廣告。事實上,做出這種心理上的改變可能是最成功的策略之一,不僅可以實現短期減肥,還可以長期保持苗條和健康。

(延伸閱讀)

  • 肥胖症的人格特徵及其與成功減肥的關係。S. Sullivan 等人在《國際肥胖雜誌》,第 31 卷,第 4 期,第 669–674 頁;2007 年 4 月。

  • 促進肥胖患者行為改變的心理因素。H. Saito 等人在《生物心理社會醫學》,第 3 卷,第 9 期。線上發表於 2009 年 9 月 25 日。

  • 你的飲食型別是什麼?H. Jones、M. Miscisin 和 E. Redard。Hatherleigh Press,2009 年。

  • 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保健中促進福祉。C. Robert Cloninger 等人在《焦點》,第 8 卷,第 2 期,第 165–179 頁;2010 年。

SA Mind Vol 21 Issue 6本文最初以“失敗型人格”為標題發表於 SA Mind 第 21 卷第 6 期 (), 第 60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111-6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