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長期研究發現人的性格並非一成不變

人格的某些方面可能會在一生中發生變化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許多研究表明,即使幾十年過去,我們的性格也相當穩定。然而,一項小型的長期研究發現,與可靠性相關的特質在青春期和晚年之間存在顯著差異。這些發現提出了新的問題,並突顯了試圖追蹤一個人多年來的決定性特徵所固有的挑戰。

在這項發表在2016年12月《心理學與衰老》雜誌上的新研究中,英國的研究人員聯絡了一組來自蘇格蘭的635名77歲老人,他們曾在14歲時參加過一項研究。那時,他們的老師根據六種與可靠性相關的人格特徵對他們進行了評分:自信、毅力、情緒穩定性、責任心、創造力和追求卓越的願望。大約60年後,最初佇列中的174名參與者對自己進行了相同的六項特質評分,並讓一位親密的朋友或親戚也對他們進行了評分。

主要作者、愛丁堡大學的心理學家伊恩·迪里根據早期的發現,預計可靠性評分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穩定。事實上,他和他的同事發現在研究的63年跨度內,與可靠性相關特質的評分之間沒有任何關係。(迪裡強調,他的發現僅適用於這六種特質,而不是整體人格。)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這項研究的優勢之一是它涵蓋了如此長的時間,但這一特點也使研究具有挑戰性。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內特·哈德森(他沒有參與這項研究)指出,人格穩定性的缺乏可能是由於不同的人對參與者進行評分造成的。理想情況下,在進行評估的兩個時間點,應該由同一個人對受試者的人格進行評分。

在跨越數十年的研究中,許多受試者失蹤、死亡或選擇不參加後續評估。迪裡和他的同事只招募了最初參與者中的174人,這個數字使得很難在資料集中找到細微但真實的關聯。“僅從他們的研究中很難知道從14歲到77歲的人格是否真的完全沒有穩定性,”哈德森說。迪裡的工作推動了該領域的發展,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全面瞭解人格在一生中的演變。

梅琳達·溫納·莫耶,《大眾科學》的特約編輯,是《如何培養不混蛋的孩子:改善育兒的科學策略——從幼兒到青少年》(G. P. Putnam’s Sons,2021)一書的作者。她在2021年9月刊中撰寫了關於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影響女性的原因。

更多作者:梅琳達·溫納·莫耶
SA Mind Vol 28 Issue 3本文最初以“曾經可靠,永遠可靠?”為標題發表在SA Mind 第28卷第3期(),第10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517-10b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