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變革

大膽而富有遠見的科學在新設計中依然有容身之地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七月迎來獨立日,是慶祝自由的時刻。隨著這期七月刊的發行,《大眾科學》擺脫了過去設計的束縛,更多地擁抱了數字時代的出版機遇。《大眾科學》的頂級內容保持不變:我們的專題文章繼續由頂尖的科學權威和記者撰寫,並由最優秀的藝術家配圖。然而,版面設計和圖表更加現代和易於理解。忙碌的讀者也會欣賞到編輯們撰寫的導言,這些導言突出了專題文章的要點。對於那些僅透過文章激發了興趣的讀者,整期雜誌中的註釋都指向了www.sciam.com上的相關線上內容,這些內容可以進一步拓展他們的探索。

根據您的建議,我們將 scientificamerican Perspectives 社論與我們常規專欄作家的聲音捆綁在一起,並增加了一個供客座評論員使用的論壇,建立了一個綜合的觀點版塊。我們還將廣受歡迎的線上“事實還是虛構?”專欄搬到了印刷版上,並將其放在最後一頁。

在我看來,科學新聞報道的一個普遍弱點歷來是缺乏後續報道。新聞媒體經常吹捧最新的發現或有前景的發明的公告,然後轉向下一個“今日突破”,而幾乎不回頭看。多年過去了,越來越厭倦的公眾不禁嘟囔,“我的飛行汽車在哪裡?”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新的“更新”頁面回顧了過去頭條新聞中的科學,並報道了它最終的結果(或未實現的結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回到您手中的雜誌,您會發現一系列專題文章,它們既資訊豐富,又富有想象力且發人深省。以神經生物學家 Joe Z. Tsien 關於“記憶密碼”(第 52 頁)的封面故事為例。Tsien 和他的同事們已經開始從大腦中梳理出一種密碼,用於理解神經活動如何對應於特定的思想和記憶。這些研究的一些理論成果——例如可以詳細讀取人類思想的計算機——即使能夠實現,也還遙遙無期,但如今研究人員甚至可以有意義地談論追求這些目標,這本身就令人歎為觀止。

一個更緊迫的問題是氣候變化及其如何加劇颶風的嚴重程度,正如 Kevin E. Trenberth 在“海洋變暖,颶風更強”(第 44 頁)中所解釋的那樣。與可能在幾十年後變得 критические 的海平面上升不同,風暴的加劇似乎已經成為一個問題。與 2006 年不同,2007 年的颶風季很可能是一個艱難的季節——正如 Mark Fischetti 在我們的“新聞掃描”欄目(第 21 頁)中報道的那樣,這對新奧爾良來說是一個不受歡迎的訊息,因為卡特里娜颶風過後對堤壩系統的修復可能不足以保護這座城市。

作者 Alan Weisman 在“沒有人的地球”(第 76 頁)中討論了他的新書,他沒有具體說明什麼災難可能會消滅人類,但這與重點無關。相反,他認為,想象一個沒有智人的世界,可以闡明我們物種對環境的足跡既可以是短暫的,也可以是永恆的。最後,在對話“科學應該與信仰對話嗎?”(第 88 頁)中,科學家勞倫斯·M·克勞斯和理查德·道金斯辯論了科學和宗教是否是或必須是對立的。他們的觀點肯定會引發讀者之間的討論——但話說回來,如果沒有煙花,那就不像七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