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以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我告訴你,先生,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遊戲!我們當時在“北達科他”號的前桅頂端,這艘戰艦剛剛完成秋季12英寸火炮的實彈演習,正在駛向靶標進行觀察。平臺上的其他人員已經透過地板上的活板門消失了,只剩下負責觀測的少尉和我。我建議,這是一個偉大的遊戲,但也危險;沒有防護;跳彈;高爆彈——如果敵人的射擊水平像“北達科他”號一樣,這些桅杆在戰鬥初期就會被打下來。這位軍官正在摘下他的電話耳機;他停了下來,轉過身,反應快如閃電:“那麼這是最壯烈的死法!”——當他爬下鏈梯,留下我獨自一人時,這位古羅馬人的話語掠過我的腦海:“Dulce et decorum est pro patria mori”(為祖國而死,是甜蜜而光榮的)。“是的,”我想,“這就是整個故事:最偉大的遊戲——最壯烈的死亡——我們海軍精良精神的縮影。”目標練習曾經是一種苦差事(我差點說是笑話),但現在它已經成為我們海軍官兵眼中“世界上最偉大的遊戲”——偉大的地方在於初步訓練的興奮和激烈的競爭,以及它作為最終仲裁者的全部意義,當和平手段失敗時,它決定著一個國家的命運?如果這篇日誌的讀者想知道,那就請跟隨我,在這個美好的十月早晨,當我擠過3號炮塔懸垂地板上的一扇門,然後盡我所能地向下爬,直到我站在船的雙層底上,在水面以下23英尺,在12英寸火炮的下方約56英尺處。我發現自己身處一個20英尺見方的艙室。從它的中心升起的是旋轉炮塔結構的基礎,與之相連並隨之轉動的是兩個升降機或“提升機”,它們的炮彈和發射藥車準備裝填。水密門從這個裝彈室通向幾個周圍的艙室。應負責船員的海軍准尉的邀請,我進入了其中一個艙室——炮彈艙。在這裡,我看到一排又一排巨大的12英寸、870磅重的炮彈,安放在堅固的鋼架上。在上方,通向彈藥提升機的是一條高架軌道,上面裝有一個移動鏈式提升機。回到裝彈室,我進入了另一個艙室,那裡整齊地堆放在架子上的是發射藥包,每個都縫在絲綢袋子裡,並裝在銅製外殼中。這些艙室的牆壁都厚厚地襯著石棉,冷凍空氣在其中迴圈,將彈藥保持在恆定的預定溫度。我來到這裡是為了觀看演習,使用與實彈炮彈和發射藥包相同尺寸和重量的模擬炮彈和模擬發射藥包,這些演習在過去的幾周裡每天都在進行,作為艦艇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十幾或十五個人站在他們的崗位上。炮彈艙門是開啟的;裡面的鏈式提升機隨時待命。發射藥艙門是關閉的;它有一個圓形開口,足夠一個發射藥包透過,開口由一個鉸鏈黃銅活門關閉——這是為了防止任何意外的火花或火焰進入彈藥庫。海軍准尉借用了我的手錶,“裝填!”一枚炮彈被抓住並從架子上吊起——三個人推著它,跑著,送到提升機處——一個鎖釦被鬆開,870磅重的物體帶著一聲巨響落入車廂!與此同時,三個人連續抓住三個發射藥包,當它們從發射藥艙門上的活門覆蓋的孔中被推出來時;帶著它們跑到提升機處,將它們放入車廂,車廂呼嘯一聲,迅速衝向上面的火炮。“糟糕!”海軍准尉喊道;“夥計們,這可不行;你們花了15秒;再試一次。”車廂下來了,模擬彈被放回架子上。人員的崗位做了一些調整。“裝填!”又一次瘋狂的衝鋒,其中一名發射藥包搬運員跑過了頭,摔倒在地,抱著他的包,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十二秒!好多了;但你們不會以這種速度擊敗‘特拉華’號。再試一次!”我再次看到這些渴望的年輕人(他們是新手——幾個月前他們還在農場和工廠工作)踮起腳尖,充滿渴望的興奮。“裝填!”——“十秒!好極了,夥計們——這就可以了。”一兩天後,在炮塔軍官的允許下,我在實彈射擊演習中站在這個炮塔內。我的位置靠在後牆上,正好在右側火炮的後面。在火炮的右側,炮塔的前部,緊靠著12英寸厚的傾斜炮門板的後面,站著炮手,他的眼睛對著潛望鏡的目鏡,潛望鏡的物鏡在炮塔外面,在一個側壁上的小裝甲罩裡。炮手的左手放在一個扳機上。如果那個扳機失靈,旁邊還有一個。如果那也失靈,腳踏板也能奏效。他的工作是保持水平線在靶標上。他用右手的一個操縱桿來做到這一點,這個操縱桿操作著一臺動力強大且極其靈敏的可變速差速油馬達。在他的手中,炮口上下移動,就像它是一個肩扛式武器,而不是一個50噸重的金屬塊。炮塔(以及火炮)被移動到右側或左側(瞄準),由一個人操作,他站在兩門火炮之間。他也緊靠著炮門板的後面。他握著一個方向盤(很像汽車的方向盤),並透過一個差速齒輪馬達移動著炮塔和火炮的巨大質量,重量達數百噸,就像移動一個一磅重的物體一樣迅速而輕便。他也透過潛望鏡看到了目標,他穩穩地保持著望遠鏡的垂直線在靶標的中心。在我們的炮手後面站著瞄準具設定員,電話夾在他的耳朵上。從防護甲板下方的中央站,傳來了“射程”(仰角)和“偏差”(對敵人速度、風、炮彈旋轉造成的側向漂移等修正)。他的職責是轉動一個圓盤,直到指標指向宣佈給他的射程;並且(0)轉動一個小圓筒,直到它記錄下適當的偏差。在瞄準具設定員的後面,站著一位體格健壯、肌肉發達的年輕水手,他抓住一個曲柄的手柄,透過蝸輪機構,開啟和關閉巨大的炮閂。緊挨著他的是底火手,他的底火排成一排,方便地放在炮塔牆上的一個盒子裡。緊靠著炮閂後面的是炮塔長。在他的後面,坐在一個12英寸炮彈的排上,背靠著炮塔後牆的是我,正在收集這篇日誌的素材。在我的左邊是一位海軍少尉,負責指揮船員。當我上次見到他時,他穿著潔白的制服和肩章——現在他穿著粗布褲子和一件無袖背心。在他的左邊,與火炮的炮膛對齊的是電動推彈杆。在推彈杆的左邊是一個人,他握著驅動推彈杆的電動機的控制器。在他前面是另一個人,他的手放在彈藥提升機的控制器上。一道鋼製艙壁隔開了兩門火炮及其人員,設定在那裡是為了防止一個艙室發生事故或炮彈爆炸時“驚擾”另一個艙室的人員。在炮塔的最後端,透過通向每個炮位艙室的門上的一個小百葉窗進行交流,有一個小房間(隔間),炮塔軍官,一位海軍上尉,坐在裡面。他透過電話與火力控制軍官(艦艇副艦長在指揮塔中,他在艦長的指揮下指揮戰鬥)進行通訊。在他面前有一些電子開關和斷路器(通常是斷開的),炮塔軍官在接到準備開火的通知後會將其閉合。在他閉合它們之前,火炮無法開火。我們現在在射程內。下達了裝填命令。年輕的大力士轉動他的曲柄——炮閂開啟——彈藥車從下面衝上來,停在炮膛開口的對面——推彈杆向前一躍,將炮彈推入並就位——推彈杆返回——一個發射藥包從推彈杆前面的車廂中掉落,並被推入火炮張開的大口——然後是另一個,又一個——總共340磅。我們年輕的大力士再次轉動他的曲柄——巨大的炮閂擺回到位,一切都準備就緒,等待來自指揮塔的“蜂鳴器”,當蜂鳴器響起時,炮手將把炮彈送到遠處的靶標。突然,炮塔傳來一陣碰撞和震動,類似於火車倒車時猛烈撞擊連線車廂時產生的噪音和震動;炮管的巨大體積向後跳躍約三英尺,然後立即帶著一聲巨響返回到炮位(其正常位置),後坐力只持續了極短的時間。緊隨其後的是空氣的嘶嘶聲——壓縮空氣噴射將氣體從炮膛中吹出——炮閂開啟,準備進行下一次裝填。就這樣,我們以時鐘般的規律連續發射了六次——演習結束了。在近距離射擊時,無需等待觀測員的修正,這些12英寸火炮每分鐘可以發射三次。我幾乎沒有聽到火炮的報告聲——我將在下一次演習中從火力控制平臺上聽到。除了鐵路連線的衝擊和火炮的快速後坐和復位外,沒有任何跡象告訴我,每次發射時,在我幾英尺之內釋放了50,000英尺-磅的能量——足以將那門火炮抬升到空中1,000英尺!然後我離開了炮塔,向前走,爬上在前方籠形桅杆內部呈之字形延伸的鏈梯,穿過活板門到達火力控制平臺。順便說一句,在這裡讓我告訴你,各位陸上同胞,如果你想要一種真正新奇的攀爬感覺,你可以在空中100英尺處,從一條極其柔軟的鏈梯上搖擺時獲得,從那裡你可以俯視煙囪的黑色地獄之口,煙囪正在盡其所能地向你噴出大量的熱爐氣,以破壞你即將消失的平衡感。但是,一旦到達夢寐以求的高處——多麼壯觀的景象!下面是優秀的“北達科他”號戰艦,她的甲板、炮塔和火炮以平面圖的形式呈現,看起來非常像美國山姆大叔的艦艇的線切割甲板平面圖,你和我在《大眾科學》的頁面上不時看到過。四周環繞著緩緩凸向遙遠地平線的海洋——“平靜如”眾所周知的“池塘”——以更深的色調反射著萬里無雲的蔚藍天空。在那裡,大約七英里之外,是靶標——一個小小的、暗灰色的斑點,以大約10節的速度在拖船後方約350碼處航行。平臺寬敞;我估計有八英尺乘十二英尺。我看到的景象與其他艦艇上看到的景象相似。在這裡,一位軍官正在透過電話將羅盤讀數報告給甲板下方的火力控制站。另一位軍官站在測距儀旁,對著他的送話器報出自動記錄的到靶標的距離。一位水手在一個類似打字機的裝置上按下按鈕,這些按鈕用於在平臺下方的大數字上顯示射程。這裡站著來自其他艦艇的裁判,那裡,眼睛盯著靶標,嘴對著電話的是一個人,他比任何人都更依賴於今天的命運——觀測員。天生的天賦和長期的經驗使他能夠極其準確地判斷炮彈的彈著點與靶標的距離是偏近還是偏遠,偏左還是偏右。速度提高到15節——我們正在接近最小射程,對於減裝藥,為9,000碼。我們可能會比這更近,但如果我們這樣做,結果將受到懲罰。射程以單調的語氣報出,11,000碼、10,000碼、9,700碼、9,200碼,然後是9,000碼。我越過胸高欄杆看著火炮,突然,第一發測距射擊的閃光出現了。大約十五秒鐘後,靶標處出現了一個水花,在我不習慣的眼睛看來,它似乎就在靶標前方几英尺處,而且肯定在它的中心。我錯了;因為我聽到觀測員對著他的送話器喊道:“超前兩百碼——偏左兩節”,這意味著這發炮彈落在靶標前方200碼處,偏離目標大約40英尺。修正資料被傳送到中央站,然後傳送到火炮。在腦海中,我可以看到瞄準具設定員在仰角上增加了200碼,在偏差上增加了40英尺。但是又有一門火炮開火了。緊接著是炮彈的呼嘯聲,又一個水花,這次是在(未完待續,見第6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