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我在《大眾科學》專欄中探討了垂直影片的新時代——影片拍攝和觀看為高而細的長方形,適合智慧手機螢幕,無需旋轉手機。 這有點亂:垂直影片在電視機和電腦螢幕上看起來很可笑,但傳統的水平影片在豎直握持的智慧手機上播放時顯得很小且很傻。
這不是縱橫比(螢幕比例)第一次改變——或者給社會帶來麻煩。 這是一個簡短的歷史課程。(縱橫比表示為水平比垂直的比例,如 4:3,或其結果比率,如 1.33。 比率越小,畫面越接近正方形;比率越大,影像越寬。)
原始無聲電影格式(1892 年)。縱橫比:4:3 (1.33)。 在托馬斯·愛迪生實驗室工作的威廉·迪克森使用多幀標準柯達 35 毫米膠片建立影片影像。 示例:《月球旅行記》(1902 年)、《騙中騙》(1973 年)以及所有電視直到高畫質電視的興起。
學院比例(1932 年)。縱橫比:1.37。 為了給電影新增聲音,工程師在影片幀旁邊的細條上錄製了一條音軌,導致畫面形狀略有變化。 示例:《公民凱恩》(1941 年)。
Cinerama(1952 年)。縱橫比:2.59。 家庭電視觀看正在抑制電影院的票房收入。 為了應對這一趨勢,特殊的影院提供了這種極其寬闊的畫面,透過將三個標準的 35 毫米影像並排投影到巨大的弧形螢幕上而建立。 示例:《西部開拓史》(1962 年)。
CinemaScope(1953 年)。縱橫比:2.35。 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尋求類似的寬銀幕影像,而無需三機系統的麻煩和限制——透過將寬影像擠壓(變形)到標準 35 毫米膠片上,然後在投影時重新擴充套件它。 示例:《海底兩萬裡》(1954 年)。
VistaVision(1954 年)。縱橫比:1.85。 透過將標準 35 毫米膠片旋轉 90 度,可以在膠片更大的區域上拍攝 VistaVision 場景,從而獲得更高質量的畫面。 示例:《白色聖誕節》(1954 年)、《計程車司機》(1976 年)。
Todd A-O(1955 年)。縱橫比:2.2。 膠片本身是兩倍寬(70 毫米),在更大的投影尺寸下建立了更清晰的影像。 《俄克拉荷馬!》(1955 年)、《巴頓將軍》(1970 年)。
MGM 65(1957 年)。縱橫比:2.76。 另一種 70 毫米格式。 示例:《賓虛》(1959 年)。
Super Panavision 70(1959 年)。縱橫比:2.20。 MGM 65 的改進版。 示例:《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 年)。
IMAX(1970 年)。縱橫比:(1.43:1)。 正如 VistaVision 試圖透過水平穿過相機和投影儀的 35 毫米膠片來提高解析度和質量一樣,IMAX 水平執行 70 毫米膠片。 示例:《飛翔吧!》(1976 年)、《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2012 年)的部分片段。
HDTV(1996 年)。縱橫比:1:78 (16:9)。 工程師們確定了這個首創的縱橫比,因為它介於 4:3(標準電視)和 2:35(典型電影比例的平均值)之間的幾何平均值,因此 HDTV 電視機可以顯示兩種型別的影片,而不會被信箱黑邊“遮蓋”太多。 DVD、藍光和 4K 都繼承了這種形狀,這已成為當今所有電視製作的標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您不會認為我們可變縱橫比的歷史是一件大事; 今天我們可以在電視、平板電腦和電腦上觀看所有這些電影。 如果它們不能完美地適應螢幕,則黑條(信箱黑邊)會填補空白。
但切換到垂直影片是另一回事。 典型的智慧手機螢幕不是 16:9; 當正常握持(豎直)時,它是 9:16——完全顛倒了。 這是一個如此巨大的尺寸變化,以至於除非大幅縮小,否則任何現有的電影或電視節目都無法適應,以至於大部分螢幕都是黑色的。 到目前為止,新一代人並沒有表現出旋轉手機來解決問題的傾向。
誰知道呢? 在五年後的這個時候,我們可能會去電影院觀看用 iPhoneVision 拍攝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