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件壞事成為頭條新聞時,我們首先想知道的是肇事者是否是“故意”為之。正如我們憑直覺意識到的以及許多研究證實的那樣,意圖在我們的道德判斷中很重要。現在的研究表明,這種對事件原因的關注可能會扭曲我們對已造成損害的理解——並且知道傷害已經造成甚至會改變我們看待受害者的方式,即使可能不存在痛苦和意識,我們也將其歸咎於他們。
在7月份發表在《心理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中,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家丹尼爾·埃姆斯和蘇珊·菲斯克要求80名研究參與者閱讀一篇關於公司執行長的小短文,這位執行長因意外或故意做出了一項糟糕的投資,導致員工工資降低。那些認為執行長是故意犯錯的人估計,對員工造成的傷害在0到100的範圍內比那些認為是意外的人高出39%。
在隨後的實驗中,55名受試者閱讀了一篇關於一名男子意外或故意轉移河流流向,導致缺水的文章。然後,參與者被簡要展示了一份詳細的損失清單,並被要求估計總額。那些認為改道是意外的人準確地估計了損失(平均為2,753美元,而真實總額為2,862美元),而那些認為改道是故意為之的人大大高估了損失,為5,120美元。這種心理偏差可能具有政治影響:埃姆斯說,如果政府系統性地高估了恐怖主義等故意傷害造成的損失,他們可能會“留下更少的資源來應對其他型別的傷害”,例如全球變暖。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哈佛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另一組研究人員探討了有意和無意的行為如何影響我們對受傷者的看法。在他們6月份發表在《心理科學》雜誌上的研究中,受試者閱讀了關於一名醫院護士的故事,該護士為了賺錢,拔掉了處於植物人狀態的病人安的食物供應。其他人閱讀了一個類似的故事,講述了一名護士如何好好照顧安。當隨後被問及安的精神能力時,讀到安是受害者的受試者表示,與讀到另一個故事的受試者相比,她更能感受到痛苦,並且意識更清醒。當參與者閱讀一對類似的故事時,故事中護士有意或無意地切斷了安的食物供應,那些認為這種行為是故意的受試者比其他人認為安具有更多的精神能力。在另一系列實驗中,安被描述為不是處於植物人狀態的人類患者,而是機器人或屍體。同樣,受試者認為,如果這些實體受到傷害,它們在精神上會更加清醒。
這些發現對我們理解複雜的道德問題(如墮胎)具有啟示意義。人們可能認為胎兒在精神上有意識,因為他們認為墮胎是不道德的——而不是反過來。“人們常常有下意識的道德直覺,並且事後才對這些直覺做出解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心理學家、合著者阿德里安·沃德說。“很多時候,表面上的因果推理只是事後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