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對新冠疫苗猶豫的 7 種方法

社會科學表明,值得信賴的傳播者和反覆提醒可以克服猶豫

法蒂娜·拉莫斯

和全球數十億人一樣,我正熱切地等待著輪到我接種新冠疫苗。但並非所有人都和我一樣充滿熱情。我的嫂子是一位替代健康從業者,她說她不相信“大型製藥公司”配製了安全的疫苗。她更願意用補充劑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來增強她的免疫系統。“我避免接種所有疫苗,”她告訴我。

她並不孤單。“疫苗猶豫”一詞現在已經進入了日常的疫情討論中,與“拉平曲線”和“保持社交距離”並列。2020 年 12 月的民意調查顯示,約 30% 的美國人對新冠疫苗接種持懷疑態度。如果這個數字保持穩定,未接種疫苗的人可能會形成 SARS-CoV-2 病毒的致命儲存庫,能夠重新引發疫情。我們需要一種稱為群體免疫的保護水平,專家估計這將需要 60% 到 90% 的人口接種疫苗或擁有感染產生的抗體。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持續釋出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疫苗猶豫在某些亞群體中顯得尤為突出:出於各種原因,42% 的共和黨人、35% 的黑人成年人和 33% 的必要行業 работники 表示,他們可能或肯定會拒絕接種疫苗,這是凱撒家庭基金會 (KFF) 在 12 月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中得出的結論。專家表示,克服猶豫的努力應解決這些群體的具體擔憂,幷包括疫苗益處和風險的透明度。以下是七個關鍵想法

1. 沒有必要改變堅定的反疫苗者的想法;他們只是人口中的一小部分,即使沒有他們,我們也能實現群體免疫。例如,考慮一下,在 2018-2019 學年,只有 2.5% 的美國幼兒園兒童獲得了疫苗接種豁免。“我們更感興趣的是可能態度矛盾的人,”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的健康傳播科學家魯帕利·利梅耶說。

2. 僅靠事實無法說服懷疑論者。一項2014 年對擔心疫苗接種可能導致自閉症(一種已被駁斥的觀點)的成年人的研究發現,糾正性事實對他們為孩子接種疫苗的意願沒有影響。這些資訊實際上加強了最反對者的負面觀點。“更具說服力的方法是解決缺乏信任的問題,或者透過值得信賴的傳播者來接觸人們,而不是試圖向人們丟擲事實和科學,”該研究的主要作者、達特茅斯學院政府學教授布倫丹·尼漢說。

3. 一些少數族裔群體,如黑人和美洲原住民,有強烈的歷史原因對衛生部門抱有懷疑態度。專家贊成與公民和宗教領袖、受人尊敬的運動員以及這些群體中其他值得信賴的人物密切合作。這項技術最初是為了促進預防男同性戀者中 HIV/AIDS 的做法而開發的,此後已被改編用於其他目的和人群。

4. 疫苗接種率低,尤其是在低收入社群中,通常反映了實際障礙。KFF 的種族平等和健康政策主任薩曼莎·阿蒂加說,延長免疫接種時間並確保公眾知道不收費是提高接種率的兩種方法。

5. 談論疫苗有多受歡迎。“可能會有人想說,‘去接種疫苗吧,因為一半的美國人不會接種,’”賓夕法尼亞大學的行為科學家凱蒂·米爾克曼說,但這“強調了拒絕接種疫苗有多麼普遍”。關於投票率的研究表明,說每個人都在這樣做更有效,她指出:“人們會遵循感知到的規範。”

6. 克服人類拖延的傾向。羅格斯大學 2009 年的一項研究表明,與那些收到自行安排預約連結的人相比,獲得流感疫苗“預設預約”的人接種疫苗的可能性高出 36%。利梅耶建議,一旦新疫苗廣泛可用,醫療服務提供者可以對因其他更常規原因前來的患者說,“我們現在去接種新冠疫苗吧。”

7. 對於健忘的人來說,簡單的提醒——透過簡訊或語音訊息——可能非常有效。一項2019 年的研究表明,頻繁的每日提醒完成結核病藥物治療大大改善了治療效果。“你可能會認為這會讓人惱火,但它確實有效,”米爾克曼說。因此,當到了接種第二劑新冠疫苗的時候,她建議,“讓我們嘮叨人們吧。”

克勞迪婭·沃利斯是一位屢獲殊榮的科學記者,其作品曾發表在紐約時報、時代週刊、財富新共和雜誌上。她曾擔任時代週刊的科學編輯和大眾科學思維的執行編輯。

更多作者:克勞迪婭·沃利斯
大眾科學雜誌 第 324 卷 第 3 期本文最初以“應對新冠疫苗猶豫的 7 種方法”為標題發表於大眾科學雜誌 第 324 卷 第 3 期 (),第 23 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321-2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