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今天(6月3日),美國首次踏入太空的虛空。
1965年6月3日,美國宇航局宇航員埃德·懷特身穿宇航服,繫著繫繩,手持一個小型氣體槍用於機動,離開了他的雙子座4號飛船的安全區。美國首次太空行走的影片顯示,懷特很享受這次遠足,甚至創造了太空飛行歷史。
大約23分鐘裡,懷特漂浮在飛船附近,背景是地球。他的翻滾動作——由他的指揮官吉姆·麥克迪維特拍攝的照片——至今仍被廣泛釋出。懷特曾將他返回飛船描述為他一生中最悲傷的時刻。[美國首次太空行走的照片]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購買訂閱有助於確保未來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自懷特時代以來,已經進行了數百次太空行走(也稱為艙外活動,或EVA)。雖然美國宇航局的第一次艙外活動——在宇宙航行員阿列克謝·列昂諾夫進行的世界首次太空行走之後僅三個月——很短暫,除了適應這種感覺外沒有完成重大任務,但它標誌著太空工作思維的轉變,歷史學家詹妮弗·萊瓦瑟爾告訴Space.com。
“在學習如何做事和實際開始執行我們知道將需要執行太空任務之間存在一個轉折點,”位於華盛頓特區史密森尼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的博物館專家萊瓦瑟爾說。[影片:宇航員講述太空行走的50年]
萊瓦瑟爾說,具體來說,懷特的太空行走預示了雙子座計劃後來必須克服的挑戰。懷特的面罩起霧表明宇航服過熱存在問題。他在機動方面的困難,以及其他宇航員的報告,最終促使美國宇航局在飛船上安裝了更多的扶手和錨點。
懷特的部分宇航服,例如他的頭盔和手套,正在萊瓦瑟爾策劃的一個名為“太空艙外:艙外活動50年”的臨時博物館展覽中展出。展覽將於週一(6月8日)結束。
拯救天空實驗室
太空歷史網站(和Space.com合作伙伴)collectSPACE.com的創始人羅伯特·珀爾曼說,在1960年代,如果宇宙飛船對接失敗,艙外活動被認為是必要的。例如,太空行走至另一艘飛行器是阿波羅登月艙在月球任務後返回其軌道夥伴的眾多備用程式之一。
但在某些方面,珀爾曼指出,懷特的太空行走使事情看起來太容易了。後來的雙子座艙外活動的設計假設宇航員可以毫無挑戰地移動,但是隨著任務的增加,一些太空行走者在抓住飛船進行工作時遇到了困難。[宇航服的演變照片]
珀爾曼說:“從廣義的歷史意義上講,太空行走在阿波羅計劃之後變得更加重要。它實際上拯救了天空實驗室空間站。”
軌道空間站天空實驗室於1973年5月發射,目標是作為美國第一個長期任務平臺。但是,發射過程中的震動導致空間站的一部分撕裂,摧毀了兩個太陽能電池板,並阻止了第三個太陽能電池板的展開。第一批到達天空實驗室的宇航員最終修復了空間站,使其能夠正常執行。
珀爾曼說:“如果我們不能進行太空行走並可靠地進行太空行走,那麼就無法修復空間站的損壞,整個計劃將以失敗告終。”
太空行走的未來
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飛行的美國宇航局太空梭計劃期間,太空行走甚至取得了更大的進展,宇航員使用載人機動裝置(噴氣揹包)來檢索衛星進行維修。
儘管由於1986年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事件之後的安全問題而停止了這種做法,但太空行走仍然是太空探索發展的關鍵。在其他里程碑中,宇航員進行了艙外活動,以維修和升級美國宇航局的哈勃太空望遠鏡,以及建造和維修國際空間站。
珀爾曼補充說,隨著美國開始與國際合作夥伴更加密切地合作,還討論了其他計劃的最佳實踐。
例如,在俄羅斯看到美國人如何即時監控宇航員的活動後,俄羅斯的奧蘭宇航服上增加了攝像頭。後來,美國在看到俄羅斯人有多喜歡這樣做後,開始使用GoPro相機。
萊瓦瑟爾和珀爾曼都表示,隨著美國現在努力讓宇航員到達小行星和火星,將需要對太空行走技術和宇航服進行更改。
例如,可能需要人工把手或連線到小行星的方法,因為與空間站不同,太空岩石沒有配備用於繫繩的內建點。而且,如果宇航員計劃在火星上行走時使用與自由漂浮太空行走相同的宇航服,則該宇航服將需要更好的關節靈活性。
版權所有 2015 SPACE.com,Purch 公司。保留所有權利。不得釋出、廣播、改寫或重新分發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