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地區連續五年創紀錄高溫加劇轉變

海冰厚度達到近30年來最薄水平,野生馴鹿和北美馴鹿數量持續下降

北極形成的大部分海冰比幾十年來都要薄。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根據年度《北極報告卡》,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間,北極經歷了有記錄以來第二溫暖的一年。自2014年以來,這個寒冷地區的平均氣溫每年都達到創紀錄或接近創紀錄的水平。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釋出的報告中,研究人員表示,現在北極的氣溫上升速度大約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

馬里蘭州銀泉市的NOAA北極研究專案負責人艾米麗·奧斯本表示,變暖正在導致整個北極發生變化,而且這些變化正在加劇。她於12月11日在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聯合會會議上幫助展示了該報告的結果。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例如,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野生馴鹿和北美馴鹿的數量下降了50%以上。現在,超過99%的海冰被認為是相對較新的,這意味著它在沒有融化的情況下沒有持續超過四個夏季。現在的海冰是30年來最薄、最容易受到氣溫升高的影響的。

阿拉斯加海岸的有害藻類繁殖比40年前增加了七倍。根據該報告,北冰洋現在的微塑膠濃度是世界上任何海盆中最高的。

新罕布什爾州漢諾威達特茅斯學院的地球物理學家唐納德·佩羅維奇參與了報告卡的編制,他對微塑膠和藻類繁殖的發現感到非常驚訝。他說:“即使在這裡——地球上最遙遠的地方——我們仍然看到來自較低緯度的影響。”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18年12月11日首次釋出

About Jeremy Rehm

Jeremy is a science writer currently in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Cruz Science Communication Program.

More by Jeremy Rehm

First published in 1869, Nature is the world's leading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 journal. Nature publishes the finest peer-reviewed research that drives ground-breaking discovery, and is read by thought-leaders and decision-makers around the world.

More by Nature magazin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