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澳大利亞的保羅寫信詢問他如何培養耐心。保羅是視障人士,經常會收到陌生人的提問或幫助。起初,這些問題是受歡迎的談話開場白,提供的幫助也令人愉快。但年復一年,正如您所料,這一切開始變得煩人。粗心的問題、沒有找準的幫助以及笨拙的危言聳聽的人們製造了人際關係緊張,而保羅不得不處理這些問題。所以他問,我怎樣才能更有耐心?當這些人只是出於好奇或想幫忙時,我怎樣才能減少煩惱?
現在,保羅的問題適用於我們所有人。我們都有讓我們煩惱的事情。我們都有我們超級敏感的個人忌諱。當它發生時,我們會反應過度——我們可能會大喊大叫、變得諷刺、翻白眼,或者使用輕蔑的語氣,這些都沒有幫助,而且都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對我來說,是我的孩子們大喊“媽媽,快來!” 我以為我在應對危機,結果他們只是要更多的花生醬椒鹽捲餅。我還要補充一點,他們本可以自己輕易地拿到。
對你來說,可能是你的伴侶把頭髮留在排水管裡,你的孩子們每晚的就寢拖延戰術,你電腦上旋轉的沙灘球,你同事驢叫般的喇叭聲笑聲,或者幾乎所有通勤的方面。(有時候在我的火車上,我懷疑用我的嘴唇把自己拖回家可能會更快)。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對如此客觀的小事感到如此惱火呢?答案叫做 敏化。你聽說過耐受性——逐漸習慣越來越高濃度的酒精、藥物、孩子製造的混亂等等。敏化是耐受性的 反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