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羅拉多州柯林斯堡的一個 -18°C 的保險庫中,超過 500 萬顆種子被凍結在時間中——它們將等待長達 50 年,直到進化科學家獲得許可對它們進行實驗。
與大多數旨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種子庫不同,“基線專案”旨在精確、可控地研究植物如何響應氣候變化和環境退化而進化。這些種子取自美國大陸各地的約 250 個地點,並儲存在美國農業部的一個設施中,代表了大約 60 個物種。
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NSF) 提供的 130 萬美元資助下,科學家們於 2012 年開始認真收集種子。他們小心地在各種環境中採集樣本,並涵蓋了多種植物型別,從普通的蘿蔔(Raphanus sativus)到標誌性的約書亞樹(Yucca brevifolia)。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該專案首席研究員、明尼蘇達大學德盧斯分校的植物生物學家朱莉·艾特森說,收集階段現已完成。今年早些時候,她和她的同事在《美國植物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向社會介紹了“基線專案”(J. R. Etterson et al. Am. J. Bot. 103, 164–173; 2016)。
為了找出物種是否在響應氣候變化等人類壓力而進化,科學家們之前觀察了生活在不同地點的相似物種之間的差異,或者研究了一個地點隨時間的推移,繪製了植物隨該地點變化的方式。但是,很難區分哪些變化是進化導致的——由於某些個體的存活,幾代人選擇了性狀——以及哪些變化是由於個體植物對不斷變化的環境做出反應的能力(稱為可塑性)導致的。
“基線專案”將允許科學家們在相同的條件下,將儲存的種子與那些被留下來進化的植物的種子並排種植:任何差異都可以歸因於進化。
“我認為這太棒了,”密歇根州立大學東蘭辛分校研究細菌進化的理查德·倫斯基說。“在某種程度上,博物館標本甚至天然種子庫允許科學家們今天進行這些比較,但並非以這種專案允許的深入、系統和周全的方式進行。”
可以探索的問題包括,一些植物與全球變暖相關的早期開花是歸因於進化還是可塑性,以及同一物種的不同種群之間的進化速率如何變化。基因測序將幫助研究人員發現哪些基因與被選擇的性狀有關。它還可以測試預測,例如低遺傳變異會增加滅絕率,以及進化是透過許多小的基因變化而不是少數大的基因變化發生的。“假設列表實際上只受想象力的限制,”艾特森說。
重獲新生
“基線專案”為被稱為“復活生態學”的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最著名的實驗孵化了自然儲存在湖泊沉積物中的無脊椎動物卵,並將後代與最近產下的卵的後代進行了比較。康奈爾大學伊薩卡分校環境科學家尼爾森·海爾斯頓實驗室的一個經典例子使用了來自中歐博登湖的沉積物,證明了水蚤(Daphnia galeata)已經迅速進化出對有毒藍細菌的耐受性(N. G. Hairston et al. Nature 401, 446; 1999)。
海爾斯頓說,由於“基線專案”積極地為未來的研究奠定基礎,而不是依賴於大自然過去封存的東西,它是一個“有遠見的專案”。
密歇根理工大學霍頓分校的生物學家、復活生態學的另一位先驅查爾斯·克福特指出,它確實假設在採集種子的地點將出現可觀察到的環境變化。但他說,由於氣候變化,這種差異是有保證的:“這是一群不否認氣候變化的人。”
科學家們何時將保險庫中的種子從停滯狀態喚醒還不清楚。“基線專案”首次徵集使用標本的提案計劃於 2018 年進行,艾特森說,第一批種子最早可能在 2020 年種植。她希望在退休前至少能親自使用這個專案一次。
研究人員說,與平均進化研究和平均 NSF 資助相比,時間尺度很長,但這使得“基線專案”與眾不同。“這真的不一樣,”資助該專案的 NSF 專案主管塞繆爾·謝納說,“但這正是如果我們打算研究全球變化所需要做的。”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 2016 年 3 月 8 日首次發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