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新興技術的 5 個棘手問題,我們不能迴避

在不久的將來,獲取資訊和新技術可能會使利潤和隱私過時,並迫使我們重新定義人與機器之間的界限

《大眾科學》論壇 是邀請專家就科學技術領域的熱門話題撰寫的文章。

編者按:本週世界經濟論壇正在迪拜舉行全球議程理事會會議。超過 1000 名專家(包括《大眾科學》主編瑪麗埃特·迪克里斯蒂娜)齊聚一堂,討論氣候變化、貧困、缺水、能源和創新等重大的世界問題。這是世界經濟論壇戰略遠見主管克里斯泰爾·範德·埃爾斯特關於論壇過去一年在新興技術領域討論的系列文章的最後一篇。她還撰寫了關於對社會的影響 和地緣政治的文章。

在未來幾年,製造業和資源開發可能會高度本地化,服務自動化,員工生產力和消費者情緒高度透明和可預測,人類增強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這對於我們作為個體和我們的經濟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1. 機器人會成為我們的同儕嗎?
人與機器之間的界限正變得越來越模糊。增強自身能力的可能性可能會使我們越來越像機器一樣工作。機器人本身可能很快就會被賦予傳統的人類屬性,如認知和情商,從而使它們能夠模仿最複雜的人類活動。因此,我們可能不僅要重新思考成為人的意義,還要重新思考我們在勞動力市場中的競爭優勢以及我們與機器並存的地位。我們需要其他人類來做什麼工作?我們將最看重哪些技能?如果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變得過時,那麼我們的主要職業是什麼,我們將如何謀生,以及我們將如何重新定義成功?

2. 學校會被植入嗎?
未來幾年最令人嚮往的工作技能問題,體現了三種並行演變的動態之一,這些動態可能會深刻地重塑我們學習的方式。第二個動態考慮到我們的健康和積極的預期壽命可能會顯著增加到 100 歲以上。第三個動態注意到資訊和教育工具正變得越來越普及和普遍可用:線上、在移動裝置上,甚至透過可穿戴電子裝置。因此,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我們為進入和保持在就業市場中的相關性所做的準備方式。我們將學習什麼,如何學習,何時學習?我們仍然會從童年到 20 多歲接受我們的核心教育,還是我們需要不斷地接受再培訓?職業培訓將如何發展?

3. 技術會決定社會階層嗎?
技術是否會導致社會和經濟平等減少還是增加,這是一個持續的爭論,對此尚未有定論。然而,隨著塑造我們生活的技術數量的增長,這場討論變得越來越重要。除了目前促進機會平等的驅動因素(如獲得醫療保健和教育)之外,缺乏技術獲取途徑可能很快就會成為不平等的最主要驅動因素。哪些經濟體系最能成功地為平等地獲取技術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提供途徑?

4. “產消者”會取代公司嗎?
據說技術已經使“隱私”的概念成為過去,而透明似乎已成為新的常態。其他技術進步將允許生產資料更加分散化。透過 3D 列印和“物聯網”,許多邊際成本可能會被削減,從而使價格,以及隨後的利潤逐漸消失。這種“零邊際成本社會”可能會迎來“產消者”的崛起:這些人同時生產和消費,既不產生成本也不產生利潤。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將如何獲利,利潤仍然是主要的商業目的嗎?智慧財產權會完全失去相關性,還是會成為企業唯一的有價值的資產——例如,出售在家列印產品的權利?我們將贊成哪種保險計劃(例如,防駭客攻擊保險),風險共擔動態會發生變化嗎?

5. 還有什麼東西需要運輸嗎?
技術可能很快就能讓我們從海水淡化鹽水中開採金屬,從廢水中生產清潔能源,並在實驗室中種植食物。此外,如上所述,消費者將越來越多地獲得機會成為更積極的產消者。最後,自動化和機器人可能會使勞務外包到低成本國家變得越來越無關緊要。所有這些方面都指向生產日益本地化的方向。這將如何影響貿易計劃和全球經濟關係?移民模式將如何演變?經濟活動中心將如何變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