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滿 40 歲,無論我多麼注意保養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看醫生的次數都會越來越頻繁。首先,是人們在中年開始需要的各種檢查,如乳房X光檢查和結腸鏡檢查等。此外,高血壓和高膽固醇(這兩者都在我的家族中遺傳)等常見疾病的風險也開始逐漸上升。但是,成為一名好患者可能很難,正如我去年在一次漫長但——我現在意識到——完全可以預防的牙科折磨中所發現的那樣。以下是健康和心理學研究對如何成為自身健康更好合作夥伴的看法。
#1 問大量問題。 可以說,成為一名好患者的最佳方法之一是遵循醫生開出的治療或預防計劃。在醫學研究中,這被稱為依從性,但心理學家理查德·M·瑞安不喜歡這個術語的被動含義。“如果你理解醫生建議背後的原理,那麼你更有可能接受它,並自主地參與治療,”瑞安說,他是自我決定理論的創始人之一,該理論認為,內在的動機來源比外在的獎勵或威脅更強大。瑞安和他在羅切斯特大學的同事發現,對推薦治療提出最多問題的人,也是最有可能遵循治療並取得最佳健康結果的人。“從業人員時間緊迫,醫療系統通常不會積極鼓勵人們表達他們的擔憂,但你需要作為治療的完全合作伙伴參與其中,”瑞安說。他說,如果你的醫生不支援這一點,就該找一位新醫生了。
#2 使你的健康習慣自動化。 研究表明,只有大約一半的美國人能夠正確且持續地服用藥物。我們在遵循行為處方方面甚至更糟,例如減肥、戒菸,或者像我一樣,每天使用牙線。我花了四次非常漫長、痛苦的深度清潔療程,以及與牙醫本人進行了一些同樣痛苦的討論,才最終明白我的牙齦炎症很嚴重,如果我不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將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即使是每天採取簡單的積極步驟,也需要意志力和自我控制——根據一項長期存在的心理學理論,這兩種資源我們的供應都是有限的。你能使你的健康習慣變得越 routine,它們所需的意志力就越少,維持它們就越容易。瑞安建議給自己設定環境提示,以進一步簡化方法:“如果你有藥要吃,把它放在你每天早上都能看到的地方。或者設定一個鬧鐘來提醒你。”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3 儘管放心諮詢谷歌醫生。 是的,網際網路上充斥著未經證實的——甚至是愚蠢的——健康資訊。但是,有很多可靠的網站,例如國家醫療協會和衛生系統維護的網站(想想 www.cancer.org 或 www.mayoclinic.org)。不過,我們確實需要記住,即使我們線上找到的資訊是可靠的,它也不是情境化的,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初級保健內科醫生蘇珊娜·科文醫生說。“我非常尊重患者的自主權和對自身身體的瞭解,在某種程度上,醫生正在與患者合作,”她說。“但是,假裝雙方都為談判桌帶來了相同程度的資訊是不真誠的。偶爾會有人進來,堅決認為他們需要做核磁共振來排除這樣或那樣的情況,或者需要這種藥物來治療這樣或那樣的疾病,我不得不說,‘哇,慢點,讓我們談談你和你的症狀。’” 底線:只要你使用網際網路來自我教育,而不是自我診斷,一點線上研究可能是一件好事。
#4 不要撒謊。 “那麼,你在用牙線嗎?” 這是我在去年多次牙科預約中開始害怕聽到的問題。承認儘管牙科保健師付出了努力,牙醫也提出了干預建議,但我根本沒有盡自己的責任,這令人尷尬。但是,如果你不說實話,醫生就無法最佳地診斷或治療你,謝天謝地我說了實話。我的牙醫給了我為期三個月的“最後機會”,讓我改過自新——然後她承諾(威脅?)把我轉診給牙齦專科醫生,甚至可能是口腔外科醫生。那時我意識到,我一直依賴醫療專業人士來“修復”我的健康問題,而不是與他們合作,所以我下定決心改變我的習慣。我的丈夫每晚都會給我們兩個年幼的女兒刷牙,我開始把那個時刻作為提醒自己進行口腔護理的訊號。猜猜是誰的牙齦大部分又恢復了粉紅色?是的,就是這個(比以前更好)患者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