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來發現的第一條四足化石蛇迫使科學家重新思考蛇類是如何從蜥蜴進化而來的。
英國巴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尼克·朗裡奇(Nick Longrich)說,儘管Tetrapodophis amplectus有四條腿,但它也具有其他明顯的蛇類特徵。朗裡奇是描述這種動物的《科學》雜誌論文的作者之一。
研究人員說,這種生物的四肢可能不是用於運動,而是用於抓住獵物,或者可能是為了抓住交配物件。這種推測啟發了這條蛇的名字,大致翻譯為“四足擁抱蛇”。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
Tetrapodophis最初是在幾十年前在巴西東北部富含化石的克拉圖地層中發現的。但它的腿起初很難看到,在被發現後,它被認為毫不起眼,因此在一個私人收藏中被擱置。
英國朴茨茅斯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戴維·馬蒂爾(David Martill)說:“我確信它可能是一條蛇,他在2012年偶然發現了這個發現。“只有在顯微鏡下觀察標本並仔細觀察後,我的信心才增強。我們原本是去看鳥類和恐龍之間缺失的環節始祖鳥,結果卻發現了蛇類和蜥蜴之間缺失的環節Tetrapodophis。”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蛇類是從陸地動物還是海洋動物進化而來的。Tetrapodophis缺乏海洋生物的適應性特徵,例如可用於游泳的尾巴。但它的頭骨和身體比例與穴居的適應性特徵一致。朗裡奇說,這一發現明確表明蛇起源於南半球,並有力地支援了陸地起源說。
這種化石的另一個顯著特徵是它的相對長度。Tetrapodophis有272節椎骨,其中160節在它的主體中,而不是尾巴中。這個數字是研究人員認為細長身體在開始失去四肢之前可以達到的極限的兩倍多。
佛羅里達大學蓋恩斯維爾分校的進化發育生物學家馬丁·科恩(Martin Cohn)說,動物的四肢一定是經過進化的重新利用,而不是簡單地隨著身體變長而逐漸消失。這一見解與一些關於蛇類進化的假設相矛盾。正如科恩解釋的那樣,關於軀幹伸長導致肢體喪失的正規化現在必須進行調整。“這個化石表明,這兩個過程是可以解耦的,”他說。
科恩說,這一發現正值蛇類進化研究的重要一年。今年1月,隨著有史以來最古老的蛇的報告,蛇類化石記錄被推回到大約1.6億年前的中侏羅紀。雖然Tetrapodophis不是最古老的蛇,但科恩說,“從發育的角度來看,這可能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化石之一。蛇狀身體與完整的前肢和後肢的結合就像蛇類版本的始祖鳥。”
本文經許可轉載,並於2015年7月23日首次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