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宇航局稱 2020 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年份之一

與此同時,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將 2020 年排在 2016 年之後,但無論哪個機構的衡量標準,這一年都異常炎熱

西伯利亞外貝加爾森林的火災。

最終結果出來了:根據美國宇航局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今天釋出的資料,2020 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之一。根據美國宇航局的計算,它與 2016 年並列為有史以來最熱的年份,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將其排在第二位。

無論最終排名如何,2020 年的酷熱都發生在沒有厄爾尼諾現象的背景下,而厄爾尼諾現象在四年前將全球氣溫推至新高——因此,這一年為了解人類活動排放溫室氣體所驅動的長期變暖趨勢的力量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標誌。“除非我們停止這樣做,否則我們將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這種情況,”美國宇航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所長加文·施密特說,該研究所負責儲存該機構的溫度記錄。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資料(其記錄可追溯到 141 年前),2020 年最終僅比 2016 年低 0.04 華氏度。美國宇航局發現 2020 年與 2016 年在統計學上並列。美國宇航局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之間的差異部分是由於每個機構處理溫度資料的方式不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不對北極地區的溫度進行推斷以彌補那裡的資料缺失,施密特說,忽略這些資訊會錯過地球上變暖最快的地區之一。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2020 年的一個顯著熱點是西伯利亞,在全球溫度地圖上,該地區被憤怒的深紅色斑點覆蓋。自年初以來,該地區一直異常炎熱,導致去年一月成為地球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一月。西伯利亞小鎮維爾霍揚斯克曾報告 100.4 華氏度。如果這個數字得到世界氣象組織的核實,這將是北極圈以上地區首次記錄到超過 100 華氏度的氣溫。

2020 年全球各地氣溫高於或低於平均水平的地區。來源:NOAA

但這個熱點並不是 2020 年位居排行榜榜首的唯一原因。高於平均水平的氣溫在全球大片地區普遍存在。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資料,歐洲和亞洲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年份,而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經歷了有記錄以來第二熱的年份。世界海洋經歷了有史以來第三溫暖的年份。而且在任何一年,地球上總會有一些熱點地區——因此西伯利亞的熱點地區並非那麼不尋常,施密特說。例如,在 2019 年,主要的熱點地區在北極的其他地方,包括阿拉斯加、加拿大和格陵蘭的部分地區。

但廣泛的溫暖區域和更區域性的熱點都與長期變暖趨勢有關。“已經到了這種程度,在非人為擾動的氣候中,這些強烈的熱浪在任何合理的時間內都不可能發生,”施密特說。最近對全球變暖在西伯利亞長期熱浪中所起作用的分析發現,在沒有人為變暖的情況下,這種極端情況大約每 80,000 年發生一次。施密特說,這些極端情況發生的區域也比在沒有氣候變化的情況下更大。

重要的是,2020 年在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或接近榜首,發生在沒有幫助 2016 年登上榜首的重大厄爾尼諾現象的情況下。在厄爾尼諾現象期間,一股溫暖的洋流覆蓋了熱帶太平洋,這可能會提高全球氣溫。“當我們發生重大的厄爾尼諾現象時,我們往往會打破紀錄,”施密特說,並補充說,這個因素通常是導致紀錄大幅度被打破的原因。但厄爾尼諾現象並不是領先的必要條件:2014 年和 2015 年都在沒有厄爾尼諾現象的情況下成為當時最熱的年份。“即使在沒有厄爾尼諾現象的年份,我們也一直在持續打破紀錄,”施密特說。這一事實也說明了變暖的不可阻擋的上升如何穩步提高基線溫度,而厄爾尼諾現象或熱浪等事件會在此基礎上增加溫度。最近,即使是拉尼娜現象(往往更冷,因為較冷的洋流蔓延到整個熱帶太平洋)的年份也比過去幾十年的厄爾尼諾年份更溫暖。

就此而言,1998 年——20 世紀唯一一個直到最近仍保留在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十大最暖年份之列的年份——確實發生了重大的厄爾尼諾現象。當時這是一個打破紀錄的異常值。但由於全球變暖,地球的基線溫度已經升高了很多,以至於 1998 年現在已經被遠遠拋在後面(2016 年也發生了類似的強厄爾尼諾現象,但比 1998 年熱 0.63 華氏度)。它現在已被正式擠出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十大榜單。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國家環境資訊中心的氣候學家阿希拉·桑切斯-盧戈說,其記錄中最熱的 10 個年份都發生在 2005 年之後——而前 7 個年份發生在 2014 年之後。

最近幾年熱記錄的集中再次是因為長期變暖,這為越來越頻繁的記錄奠定了基礎。美國氣象學會公報》2017 年的一項分析指出,在 19 世紀後期至 1980 年之間,最熱年份的新紀錄大約每八到十一年發生一次。自 1981 年以來,它們大約每三到四年發生一次。

因此,2020 年的高排名並非完全出乎意料——並且再次有力地例證了地球氣候偏離自然軌道有多遠。“你看到的一切都以這種長期趨勢為條件,”施密特說。“我在美國宇航局工作,但這並非火箭科學。”

安德烈婭·湯普森 是一位負責環境、能源和地球科學的副編輯。她從事這些問題報道已有 16 年。在加入《大眾科學》之前,她是《氣候中心》的高階撰稿人,負責氣候科學報道,並在《生命科學》擔任記者和編輯,主要負責地球科學和環境報道。她曾主持過包括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媒體區在內的專題討論會,並在主要網路的廣播和電視採訪中露面。她擁有紐約大學科學、健康和環境報道的研究生學位,以及佐治亞理工學院的大氣化學理學學士和理學碩士學位。在 Bluesky 上關注湯普森 @andreatweather.bsky.social

更多作者:安德烈婭·湯普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