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剛剛又獲得了一個由著名的溫度螺旋建立者提供的生動視覺效果。但這次不是圖表,而是一系列 167 張地圖。
它們單獨講述著一年是主要偏熱、主要偏冷還是主要為平均水平的故事。而它們合在一起,則明確地顯示了自 19 世紀 50 年代以來我們星球變暖的程度,包括過去三十年的快速上升。
埃德·霍金斯是雷丁大學的氣候科學家,他負責製作了最新的視覺效果。你可能還記得他今年早些時候製作的在網上爆紅的溫度螺旋。事實證明,他仍在製作引人注目的圖形,以展示人類對我們稱之為家園的地方所造成的影響。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訂閱來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霍金斯使用資料視覺化專家愛德華·塔夫特開發的名為“小倍數”的技術,繪製了從 1850 年到 2016 年每年的年平均溫度異常,使用的資料來自英國氣象局。
這項技術使觀看者能夠消化大量資訊,然後開始在資料中尋找模式。這對於氣候變化來說非常有意義,因為氣候變化導致世界各地的地表溫度上升,但方式不盡相同。
有很多模式可以分析。這一系列地圖就像氣候的精選集。你可以看到厄爾尼諾和拉尼娜在熱帶太平洋地區的此消彼長,以及 1997-98 年的紅色創紀錄厄爾尼諾現象。與全球其他地區相比,北極地區快速變暖的現象也很明顯,因為多年來那裡出現深紅色的情況越來越普遍。
然後就是2014年、2015年和 2016 年連續創紀錄的高溫年(在所有可能性中)。哦,還有近年來格陵蘭島尖端附近那片奇怪的持續低溫區域,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由於來自該島融化的冰蓋的大量淡水湧入所致。
霍金斯將任何缺少六個月資料的方塊都塗成淺灰色。這為視覺化添加了另一層內容,顯示了由於世界各地有更多的船舶、衛星和溫度計進行測量,我們的記錄儲存工作變得有多麼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