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查爾斯·達爾文在 158 年前提出自然選擇進化論以來,當時的科學家們對此爭論激烈,但來自古生物學、遺傳學、動物學、分子生物學和其他領域的大量證據逐漸確立了進化論的真理,使其無可置疑。如今,這場戰鬥已在各地取得勝利,唯獨在公眾的想象中除外。令人尷尬的是,在 21 世紀,在世界上科學最發達的國家,神創論者仍然可以說服政治家、法官和普通公民,讓他們相信進化論是一種有缺陷、缺乏有力支援的幻想。他們遊說將“智慧設計”等神創論思想作為進化論的替代方案在科學課堂上進行教授。當這篇文章於 2002 年首次付印時,俄亥俄州教育委員會正在辯論是否強制進行這種改變。當時的著名反進化論者,如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法學教授、《達爾文的審判》的作者菲利普·E·約翰遜承認,他們打算將智慧設計理論作為重新向科學課堂開放關於上帝的討論的“楔子”。
好訊息是,2005 年,賓夕法尼亞州哈里斯堡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法律案件基茨米勒訴多佛案確立了具有約束力的先例,即在美國公立學校教授智慧設計是違憲的,因為這種思想從根本上來說是宗教性的,而非科學性的。壞訊息是,作為回應,神創論者重塑了他們的運動並繼續推進。當他們失去聲稱神創論思想是有效科學的能力時,他們轉而辯稱他們只是在支援“學術自由”。更糟糕的是,為了進一步掩蓋他們抵制運動的宗教根源,他們現在推動對氣候變化、克隆研究和其他他們描繪成文化壓迫的科學事業進行“批判性分析”。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報道關於發現和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因此,受圍攻的教師和其他人仍然可能發現自己處於捍衛進化論和反駁神創論(無論其名稱如何)的風口浪尖。神創論者的論點通常是似是而非的,並且基於對進化論的誤解(或徹頭徹尾的謊言)。然而,即使他們的反對意見站不住腳,反對意見的數量和多樣性也可能使即使是訊息靈通的人也處於不利地位。以下列表回顧並反駁了一些最常見的針對進化論的“科學”論點。它還引導讀者獲取更多資訊來源,並解釋了為什麼創造科學在課堂上沒有立足之地。這些答案本身可能不會改變那些反對進化論的人的想法。但它們可能有助於告知那些真正願意接受辯論的人,並且可以幫助任何想要建設性地參與這場對我們文明的科學完整性至關重要的鬥爭的人。

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地雀展示了適應性喙形。
圖片來源:帕特里夏·J·溫恩
1. 進化論只是一種理論。它不是事實或科學定律。
許多人在小學時瞭解到,理論在確定性等級中處於中間位置——高於僅僅的假設,但低於定律。然而,科學家們並不以這種方式使用這些術語。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 (NAS) 的說法,科學理論是“對自然世界某些方面的充分證實的解釋,它可以包含事實、定律、推論和經過檢驗的假設。” 無論經過多少驗證,理論都不會變成定律,定律是對自然界的一種描述性概括。因此,當科學家談論進化論——或原子理論或相對論時,他們並不是在表達對其真實性的保留。
除了進化的理論,即具有變異的傳承的思想,人們也可以談論進化的事實。美國國家科學院將事實定義為“一項經過反覆證實的觀察,並且出於所有實際目的被接受為‘真’。” 化石記錄和大量其他證據證明,生物體已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進化。儘管沒有人觀察到這些轉變,但間接證據是清晰、明確且令人信服的。
所有科學都經常依賴間接證據。例如,物理學家無法直接看到亞原子粒子,因此他們透過觀察粒子在雲室中留下的蛛絲馬跡來驗證它們的存在。缺乏直接觀察並不會使物理學家的結論變得不那麼確定。
2. 自然選擇是基於迴圈論證的:適者生存,而生存者被認為是適者。
“適者生存”是描述自然選擇的一種口語化方式,但更專業的描述是談論生存和繁殖的差異率。也就是說,與其將物種標記為或多或少地適應環境,不如描述它們在特定情況下可能留下多少後代。將一對快速繁殖的小喙地雀和一對繁殖較慢的大喙地雀放到一個充滿食物種子的島嶼上。在幾代之內,快速繁殖者可能會控制更多的食物資源。然而,如果大喙更容易壓碎種子,優勢可能會轉向慢速繁殖者。在對加拉帕戈斯群島地雀的開創性研究中,普林斯頓大學的彼得·格蘭特和羅斯瑪麗·格蘭特觀察到了野外種群的這種轉變。
關鍵在於,適應性可以在不參考生存的情況下定義:大喙更適合壓碎種子,而不管這種特徵在當時的情況下是否具有生存價值。
3. 進化論是不科學的,因為它不可檢驗或不可證偽。它對未被觀察到且永遠無法重現的事件提出主張。
這種對進化論的一概而論的否定忽略了將該領域劃分為至少兩個廣泛領域的重要區別:微觀進化和宏觀進化。微觀進化著眼於物種內部隨時間推移發生的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是物種形成(新物種的起源)的前奏。宏觀進化研究物種水平以上的分類群如何變化。它的證據經常來自化石記錄和 DNA 比對,以重建各種生物體可能如何相關。
現在,即使是大多數神創論者也承認,微觀進化已透過實驗室(如細胞、植物和果蠅研究)和實地(如格蘭特夫婦對加拉帕戈斯群島地雀喙形進化的研究)的實驗得到證實。自然選擇和其他機制——如染色體變化、共生和雜交——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推動種群的深刻變化。
宏觀進化研究的歷史性質涉及從化石和 DNA 進行推斷,而不是直接觀察。然而,在歷史科學(包括天文學、地質學和考古學,以及進化生物學)中,假設仍然可以透過檢查它們是否與物證相符,以及它們是否導致對未來發現的可驗證預測來檢驗。例如,進化論暗示,在已知最早的人類祖先(大約五百萬年前)和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類(大約 20 萬年前)出現之間,應該發現一系列人科生物,它們的特徵逐漸減少猿類特徵,增加現代特徵,這確實是化石記錄所顯示的。但是,人們不應該——而且確實沒有——在侏羅紀時期(6500 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現代人類化石。進化生物學經常做出比這更精細和精確的預測,研究人員不斷地檢驗這些預測。
進化論也可能以其他方式被證偽。如果我們能夠記錄到一個複雜的生命形式從無生命的物質中自發產生,那麼至少化石記錄中看到的一些生物可能就是這樣起源的。如果超智慧外星人出現並聲稱他們創造了地球上的生命(甚至特定物種),那麼純粹的進化論解釋將受到質疑。但迄今為止,還沒有人拿出這樣的證據。

新物種透過從已建立的物種中分化出來而進化,並獲得足夠的差異以永遠保持獨特性。
圖片來源:Science Picture Company Getty Images
應該指出的是,將可證偽性作為科學的定義特徵的思想起源於哲學家卡爾·波普爾在 20 世紀 30 年代。他對他的思想的最新闡述擴充套件了他原則的最狹隘的解釋,正是因為它會排除太多明顯的科學努力分支。
4.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懷疑進化論的真實性。
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進化論正在失去擁護者。拿起任何一期同行評議的生物學期刊,你都會發現支援和擴充套件進化研究或將進化論作為基本概念的文章。
相反,質疑進化論的嚴肅科學出版物幾乎不存在。在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當時在華盛頓大學的喬治·W·吉爾克里斯特調查了主要文獻中的數千種期刊,尋找關於智慧設計或創造科學的文章。在成千上萬份科學報告中,他一無所獲。東南路易斯安那大學的芭芭拉·福雷斯特和現在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勞倫斯·M·克勞斯獨立進行的調查也同樣毫無結果。
神創論者反駁說,思想封閉的科學界拒絕他們的證據。然而,根據自然、科學和其他主要期刊的編輯的說法,提交的反進化論手稿很少。一些反進化論作者在嚴肅的期刊上發表了論文。然而,這些論文很少直接攻擊進化論或提出神創論論點;充其量,它們只是將某些進化論問題確定為尚未解決且難以解決的問題(沒有人對此提出異議)。簡而言之,神創論者沒有給科學界充分的理由認真對待他們。
5. 即使是進化生物學家之間的分歧也表明,支援進化論的可靠科學依據是多麼少。
不幸的是,不誠實的神創論者表現出斷章取義地引用科學家評論的意願,以誇大和歪曲這些分歧。任何熟悉哈佛大學古生物學家斯蒂芬·傑伊·古爾德著作的人都知道,除了與人合著間斷平衡模型外,古爾德還是進化論最雄辯的捍衛者和闡述者之一。(間斷平衡透過暗示大多數進化變化發生在短暫的地質間隔內來解釋化石記錄中的模式——儘管這些間隔可能仍然相當於數百代。)然而,神創論者熱衷於從古爾德的大量散文中剖析出短語,使他聽起來好像他懷疑進化論,並且他們將間斷平衡呈現為好像它允許新物種在一夜之間出現或鳥類從爬行動物蛋中誕生。

化石記錄顯示了一系列人科動物,它們的特徵逐漸減少猿類特徵,增加現代特徵。
圖片來源:E. R. 德金納 Science Source
當面對似乎質疑進化論的科學權威的引言時,務必堅持在上下文中檢視該陳述。幾乎無一例外,對進化論的攻擊將被證明是虛幻的。
6. 如果人類是從猴子進化而來的,為什麼現在還有猴子?
這種令人驚訝的常見論點反映了對進化論的幾個層次的無知。第一個錯誤是進化論並沒有教導人類是從猴子進化而來的;它指出兩者都有共同的祖先。
更深層次的錯誤是,這種反對意見等同於問:“如果孩子是從成人進化而來的,為什麼現在還有成人?” 當生物種群從其家族的主要分支中分離出來並獲得足夠的差異以永遠保持獨特性時,新物種就會從已建立的物種中分裂出來而進化。親本物種此後可能會無限期地存活下去,或者可能會滅絕。
7. 進化論無法解釋生命最初是如何在地球上出現的。
生命的起源仍然是一個很大的謎團,但生物化學家已經瞭解到原始核酸、氨基酸和其他生命構建塊是如何形成並組織成自我複製、自我維持的單元的,從而為細胞生物化學奠定了基礎。天體化學分析暗示,大量這些化合物可能起源於太空,並以彗星的形式墜落到地球上,這種情況可能解決了這些成分在我們的星球年輕時盛行的條件下是如何產生的難題。
神創論者有時試圖透過指出科學目前無法解釋生命的起源來否定整個進化論。但即使地球上的生命被證明具有非進化起源(例如,如果外星人在數十億年前引入了第一個細胞),此後的進化論也將透過無數的微觀進化和宏觀進化研究得到強有力的證實。
8. 從數學上講,像蛋白質,更不用說活細胞或人類這樣複雜的東西,可能會偶然產生,這是不可思議的。
機會在進化中起作用(例如,在可能產生新特徵的隨機突變中),但進化並不依賴機會來創造生物體、蛋白質或其他實體。恰恰相反:自然選擇是已知的進化主要機制,它透過保留“理想的”(適應性的)特徵並消除“不理想的”(非適應性的)特徵來利用非隨機變化。只要選擇的力量保持不變,自然選擇就可以將進化推向一個方向,並在驚人的短時間內產生複雜的結構。
作為一個類比,考慮一下 13 個字母的序列“TOBEORNOTTOBE”。一百萬只假設的猴子,每隻猴子每秒在鍵盤上打出一個短語,可能需要長達 78,800 年才能在 2613 個該長度的序列中找到它。但在 20 世紀 80 年代,當時在格倫代爾學院的理查德·哈迪森編寫了一個計算機程式,該程式隨機生成短語,同時保留恰好被正確放置的單個字母的位置(實際上,選擇更像《哈姆雷特》的短語)。平均而言,該程式在短短 336 次迭代中重新建立了該短語,不到 90 秒。更令人驚訝的是,它可以在短短四天半的時間內重建莎士比亞的整部劇。
9. 熱力學第二定律說,系統必須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更加無序。因此,活細胞不可能從無生命的化學物質進化而來,多細胞生命也不可能從原生動物進化而來。
這種論點源於對第二定律的誤解。如果它是有效的,那麼礦物晶體和雪花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因為它們也是從無序部分自發形成的複雜結構。
第二定律實際上指出,封閉系統(沒有能量或物質離開或進入的系統)的總熵不會減少。熵是一個物理概念,通常被隨意地描述為無序,但它與該詞的口語用法有很大不同。
然而,更重要的是,第二定律允許系統的某些部分的熵減少,只要其他部分經歷抵消性的增加即可。因此,我們的星球作為一個整體可以變得更加複雜,因為太陽向其傾注熱量和光,並且與太陽核聚變相關的更大熵遠遠超過了重新平衡的尺度。簡單的生物體可以透過消耗其他形式的生命和無生命的物質來推動它們向複雜性的提升。
10. 突變對於進化論至關重要,但突變只能消除特徵。它們不能產生新的特徵。
恰恰相反,生物學已經編目了許多由點突變(生物體 DNA 中精確位置的變化)產生的特徵——例如,細菌對抗生素的抗性。
動物發育調節基因的同源異型盒 (Hox) 家族中發生的突變也可能產生複雜的影響。Hox 基因指導腿、翅膀、觸角和體節應該在哪裡生長。例如,在果蠅中,稱為觸角足的突變會導致腿在應該長觸角的地方長出來。這些異常肢體沒有功能,但它們的存在表明,基因錯誤可以產生複雜的結構,然後自然選擇可以測試其可能的用途。
此外,分子生物學已經發現了超越點突變的基因變化的機制,這些機制擴充套件了新特徵可能出現的方式。基因內的功能模組可以以新穎的方式拼接在一起。整個基因可以在生物體的 DNA 中意外複製,重複的基因可以自由突變為新的、複雜特徵的基因。對來自各種生物體的 DNA 的比較表明,這就是血紅蛋白家族的血液蛋白質在數百萬年中進化而來的方式。
11. 自然選擇可能可以解釋微觀進化,但它無法解釋新物種和更高級別生命的起源。
進化生物學家已經廣泛地撰寫了關於自然選擇如何產生新物種的文章。例如,在哈佛大學的恩斯特·邁爾開發的稱為異域物種形成的模型中,如果一個生物種群因地理邊界而與該物種的其餘部分隔離開來,它可能會受到不同的選擇壓力。變化會在隔離的種群中積累。如果這些變化變得非常顯著,以至於分裂群體無法或通常不會與原始種群繁殖,那麼分裂群體將是生殖隔離的,並且正在走向成為一個新物種。

鸚鵡螺殼已成為進化和生物變化的象徵。隨著佔據外殼的生物長出一個腔室,它會在旁邊建造另一個更大的腔室,從而建立一個不斷增長的螺旋形圖案。
圖片來源:伯特·邁耶斯 Getty Images
自然選擇是研究最深入的進化機制,但生物學家也對其他可能性持開放態度。生物學家不斷評估不尋常的遺傳機制在引起物種形成或在生物體中產生複雜特徵方面的潛力。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林恩·馬古利斯和其他人令人信服地論證說,一些細胞器,如產生能量的線粒體,是透過古代生物的共生融合進化而來的。因此,科學歡迎進化是自然選擇以外的力量造成的結果的可能性。然而,這些力量必須是自然的;它們不能歸因於神秘的創造性智慧的行為,這些智慧的存在,用科學術語來說,是未經證實的。
12. 沒有人見過新物種進化。
物種形成可能相當罕見,並且在許多情況下可能需要數百年。此外,在形成階段識別新物種可能很困難,因為生物學家有時對如何最好地定義物種存在分歧。最廣泛使用的定義,邁爾的生物物種概念,將物種識別為生殖隔離種群的獨特群落——通常不或不能在其群落外繁殖的生物集合。在實踐中,這個標準可能很難應用於被距離或地形隔離的生物體或植物(當然,化石不會繁殖)。因此,生物學家通常使用生物體的身體和行為特徵作為它們物種成員的線索。
然而,科學文獻確實包含植物、昆蟲和蠕蟲中明顯物種形成事件的報告。在大多數這些實驗中,研究人員讓生物體經受各種型別的選擇——針對解剖學差異、交配行為、棲息地偏好和其他特徵——並發現他們創造了不與外來者繁殖的生物種群。例如,新墨西哥大學的威廉·R·賴斯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喬治·W·索爾特證明,如果他們根據果蠅對某些環境的偏好對果蠅進行分類,並將這些果蠅分別繁殖 35 代,那麼由此產生的果蠅將拒絕與來自非常不同環境的果蠅繁殖。
13. 進化論者無法指出任何過渡化石——例如,半爬行動物半鳥類的生物。
實際上,古生物學家知道許多詳細的化石例項,這些化石在各種分類群之間呈中間形式。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化石之一是始祖鳥,它將鳥類特有的羽毛和骨骼結構與恐龍的特徵結合在一起。還發現了其他帶羽毛的化石物種,其中一些更像鳥類,一些則不太像鳥類。一系列化石跨越了現代馬從微小的始祖馬的進化過程。一種來自 3.75 億年前的神奇化石生物提塔利克魚體現了某些魚類向陸地生活過渡的預測和長期尋求。鯨魚有在陸地上行走的四足祖先,被稱為走鯨和羅德侯鯨的生物幫助完成了這種過渡。化石貝殼追溯了各種軟體動物數百萬年的進化過程。大約 20 種或更多種人科動物(並非所有都是我們的祖先)填補了南方古猿露西和現代人類之間的空白。

圖片來源:克萊奧·維萊
然而,神創論者駁斥了這些化石研究。他們認為始祖鳥不是爬行動物和鳥類之間的缺失環節——它只是一種具有爬行動物特徵的已滅絕的鳥類。他們希望進化論者能夠產生一種奇怪的、嵌合的怪物,這種怪物無法歸類為屬於任何已知的群體。即使神創論者確實接受化石作為兩個物種之間的過渡,他或她也可能堅持要看到它與前兩個物種之間的其他中間化石。這些令人沮喪的要求可以無限期地進行下去,並給永遠不完整的化石記錄帶來不合理的負擔。
然而,進化論者可以引用分子生物學的進一步支援性證據。所有生物體都共享大部分相同的基因,但正如進化論所預測的那樣,這些基因的結構及其產物在物種之間存在差異,這與它們的進化關係一致。遺傳學家談論記錄時間流逝的“分子鐘”。這些分子資料也顯示了各種生物體如何在進化中過渡。
14. 生物具有極其複雜的功能——在解剖學、細胞和分子水平上——如果它們的複雜性或精細程度稍低,就無法發揮作用。唯一明智的結論是,它們是智慧設計的產物,而不是進化的產物。
這種“來自設計的論證”是最近對進化論的大多數攻擊的支柱,但它也是最古老的論證之一。1802 年,神學家威廉·佩利寫道,如果在田野裡發現一塊懷錶,最合理的結論是有人把它掉在那裡了,而不是自然力在那裡創造了它。佩利以此類推,認為生物的複雜結構一定是直接的神聖發明的手工製品。達爾文撰寫了《物種起源》作為對佩利的回答:他解釋了選擇的自然力如何作用於遺傳特徵,從而逐漸塑造華麗的有機結構的進化。
幾代神創論者試圖透過引用眼睛的例子來反駁達爾文,認為眼睛是一種不可能進化的結構。這些批評者說,眼睛提供視覺的能力取決於其各個部分的完美排列。因此,自然選擇永遠不可能偏愛眼睛進化過程中所需的過渡形式——半隻眼睛有什麼用?達爾文預料到這種批評,他認為即使是“不完整的”眼睛也可能帶來好處(例如幫助生物朝向光線定向),從而得以生存以進行進一步的進化改進。生物學已經證明了達爾文的正確性:研究人員已經在整個動物王國中識別出原始的眼睛和感光器官,甚至透過比較遺傳學追蹤了眼睛的進化歷史。(現在看來,在不同的生物家族中,眼睛是獨立進化的。)
今天的智慧設計倡導者比他們的前輩更老練,但他們的論點和目標並沒有根本的不同。他們透過試圖證明進化論無法解釋我們所知的生命來批評進化論,然後堅持認為唯一站得住腳的替代方案是生命是由未知的智慧體設計的。
15. 最近的發現證明,即使在微觀層面上,生命也具有進化論無法產生的複雜性品質。
“不可簡化的複雜性”是利哈伊大學的邁克爾·J·貝希的戰鬥口號,他是《達爾文的黑匣子:進化論的生化挑戰》一書的作者。作為不可簡化複雜性的一個日常例子,貝希選擇了捕鼠器——一種如果缺少任何部件就無法工作,並且其部件除了作為整體的一部分之外沒有任何價值的機器。他說,捕鼠器是如此,細菌鞭毛也是如此,細菌鞭毛是一種用於推進的鞭狀細胞器,其工作方式類似於舷外發動機。構成鞭毛的蛋白質被巧妙地排列成電機元件、萬向節和其他類似於人類工程師可能指定的結構。貝希認為,這種複雜的陣列透過進化修飾產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這表明了智慧設計。他對血液的凝血機制和其他分子系統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
然而,進化生物學家對這些異議有答案。首先,存在比貝希引用的形式更簡單的鞭毛,因此並非所有這些元件都必須存在鞭毛才能工作。布朗大學的肯尼斯·R·米勒等人描述了,這種鞭毛的複雜元件在自然界其他地方都有先例。事實上,整個鞭毛元件與鼠疫桿菌鼠疫耶爾森氏菌用來將毒素注入細胞的細胞器非常相似。
關鍵在於,鞭毛的組成結構(貝希認為這些結構除了在推進中的作用外沒有任何價值)可以服務於多種功能,這些功能有助於促進它們的進化。鞭毛的最終進化可能只涉及最初為其他目的而進化的複雜部件的新穎重組。同樣,根據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羅素·F·杜利特爾的研究,血液凝血系統似乎涉及對最初用於消化的蛋白質的修飾和精細化。因此,貝希稱之為智慧設計證明的某些複雜性根本不是不可簡化的。
另一種不同型別的複雜性——“指定的複雜性”——是威廉·A·德姆斯基在他的著作《設計推論》和《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中提出的智慧設計論點的基石。本質上,他的論點是,生物的複雜性是無定向的、隨機的過程永遠無法產生的。德姆斯基斷言,就像 200 年前的佩利一樣,唯一的邏輯結論是某種超人的智慧創造並塑造了生命。
德姆斯基的論點包含幾個漏洞。認為解釋領域僅由隨機過程或設計智慧組成是錯誤的。聖塔菲研究所和其他地方的非線性系統和細胞自動機研究人員已經證明,簡單的、無定向的過程可以產生非常複雜的模式。因此,在生物體中看到的一些複雜性可能是透過我們尚未完全理解的自然現象出現的。但這與說複雜性不可能自然產生截然不同。
神創論的誤導性語義
只有方法論上的自然主義才能確定所有生命的起源
“創造科學”是一個自相矛盾的術語。現代科學的核心原則是方法論上的自然主義——它試圖純粹根據觀察到的或可檢驗的自然機制來解釋宇宙。因此,物理學用控制物質和能量的特定概念來描述原子核,並透過實驗來檢驗這些描述。物理學家只有在資料表明先前的描述無法充分解釋觀察到的現象時,才會引入新的粒子,例如夸克,來充實他們的理論。而且,新粒子不具有任意性質——它們的定義受到嚴格限制,因為新粒子必須適合現有的物理學框架。
相比之下,智慧設計理論家呼叫了模糊的實體,這些實體方便地擁有解決手頭謎團所需的任何不受約束的能力。這種答案並沒有擴充套件科學探究,而是扼殺了它。(如何反駁全能智慧的存在?)
智慧設計提供的答案很少。例如,設計智慧何時以及如何幹預生命的歷史?透過創造第一個 DNA?第一個細胞?第一個人?是每個物種都是設計的,還只是一些早期物種?智慧設計理論的支持者經常拒絕在這些問題上被確定下來。他們甚至沒有真正嘗試調和他們關於智慧設計的不同想法。相反,他們奉行排除法——也就是說,他們貶低進化論解釋為牽強附會或不完整,然後暗示只剩下基於設計的替代方案。
從邏輯上講,這是具有誤導性的:即使一種自然主義解釋存在缺陷,也並不意味著所有解釋都存在缺陷。此外,這並不能使一種智慧設計理論比另一種更合理。聽眾基本上被留下來自己填補空白,有些人無疑會透過用他們的宗教信仰代替科學思想來做到這一點。
科學一次又一次地表明,方法論上的自然主義可以擊退無知,找到越來越詳細和翔實的答案來解決曾經看似無法穿透的謎團:光的本質、疾病的原因、大腦的工作方式。進化論正在對活生生的世界如何形成之謎做著同樣的事情。創造論,無論以什麼名義,都沒有為這項努力增加任何智力價值。——J.R.
捍衛進化論的其他資源
如何與神創論者辯論:25 個神創論者的論點和 25 個進化論者的回答。邁克爾·舍默。懷疑論者協會,1997 年。這部經過充分研究的反駁神創論主張的作品更深入地探討了此處提出的許多相同的科學論點,以及其他哲學問題。
懷疑論者雜誌經常報道創造論/進化論的辯論,是關於這個主題的可靠、周到的來源
www.skeptic.com
在課堂上捍衛進化論:創造論/進化論爭議指南。布萊恩·J·奧爾特斯和桑德拉·M·奧爾特斯。瓊斯和巴特利特出版社,2001 年。這本關於創造論/進化論爭議的最新概述清晰易懂地探討了這些問題,充分認識到造成對進化論教學抵制的文化和宗教影響。它也使用了問答形式,對於教師來說尤其有價值。
科學與創造論:美國國家科學院的觀點。第二版。國家科學院出版社,1999 年。這本簡明的小冊子得到了美國頂尖科學權威機構的支援。雖然其做出清晰、簡明陳述的目標必然限制了其論證的細節,但該出版物可以作為科學機構堅定不移地支援進化論的方便證明。它也可以透過以下網址獲得
www.nap.edu/catalog
進化論的勝利和神創論的失敗。尼爾斯·埃爾德雷奇。W. H. 弗里曼公司,2000 年。作者是進化論的主要貢獻者,也是紐約市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館長,他對進化論的反對者提出了嚴厲的批評。
智慧設計創造論及其批評者。羅伯特·T·彭諾克編輯。布拉德福德圖書/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2001 年。對於任何希望詳細瞭解“智慧設計”爭議的人來說,這本書是對科學、哲學和神學問題的一個極好的單卷總結。菲利普·E·約翰遜、邁克爾·J·貝希和威廉·A·德姆斯基在他們的章節中為智慧設計辯護,並受到包括彭諾克、斯蒂芬·傑伊·古爾德和理查德·道金斯在內的進化論者的反駁。
Talk. Origins 檔案館(
www.talkorigins.org)。這個非常全面的線上資源彙編了 Usenet 討論中關於神創論和進化論的有用文章和評論。它提供了詳細的討論(其中一些對於普通讀者來說可能過於複雜)和與神創論者可能提出的幾乎任何反對進化論的論點相關的書目。
國家科學教育中心網站 (
www.ncseweb.org)。該中心是唯一專門負責捍衛進化論教學免受神創論攻擊的全國性組織。它提供資源來對抗虛假資訊和監控反進化論立法,是掌握當前公開辯論的理想選擇。
PBS 進化論網站 (
www.pbs.org/wgbh/evolution)。該網站是七部分電視連續劇《進化》的配套網站,是進化科學的愉快指南。它具有用於教授進化論的多媒體工具。卡爾·齊默撰寫的配套書籍《進化》(哈珀柯林斯出版社,2001 年)對於向懷疑者解釋進化論也很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