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雨林下可能隱藏著 10,000 個前哥倫布時期建築

如果這一新估計成立,科學家們尚未發現散佈在亞馬遜的絕大多數土方工程

Aerial view of human-made earthwork

亞馬遜景觀上的土方工程。

在歐洲殖民者入侵亞馬遜雨林之前的幾千年裡,成群的原住民搬運了大量的泥土,在該地區建造了大約 10,000 個尚未確定的土方工程。

這是根據週四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新研究得出的結論,該研究確定了 二十幾個地點,這些地點的大量泥土形成了圓形和矩形的地理圖案、定居點和宗教場所。根據研究人員對這些結構的瞭解,他們估計了這些神秘建築的大量數量,這些建築可能隱藏在尚未搜尋過的森林中。該模型支援了亞馬遜(覆蓋南美洲的大片區域)在殖民化之前人口稠密的理論,並且可能會加強政治努力,以維護森林土著居民的現代主權

為了尋找這些地點,研究人員找到了為其他關於亞馬遜雨林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區生物量研究而收集的資料。這些研究依賴於一種所謂的雷射雷達(lidar)系統,該系統在飛過地球表面時會反彈機載雷射,測量樹木的樹冠,同時也揭示它們下面的地面。“我們想,‘也許地面也可以告訴我們一些關於考古的故事,’”巴西國家空間研究所的遙感博士候選人、新研究的共同主要作者 Vinícius Peripato 說。“一開始,這完全是盲目的;我們不知道是否會找到任何東西。”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有關當今世界發現和塑造我們世界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但在最初的資料中,這些資料僅佔亞馬遜總面積的不到百分之一,他和他的同事們發現了 24 個新的土方工程,可以新增到之前已知的近 1,000 個例子中。Peripato 說,這些新遺址有 500 到 1,500 年的歷史,其中包括一個防禦性村莊、其他定居點和宗教建築。防禦性村莊有一箇中央廣場,將是亞馬遜南部當地城市網路的一部分,而地理圖案包括一組環形設計。(地理圖案是一種土地藝術,其中泥土被塑造成可以從上方觀看的設計。)

接下來,研究人員使用計算機建模來分析已知的土方工程地點,並預測它們在亞馬遜的分佈。這項工作考慮了一系列地理因素,例如到水源的距離、海拔和土壤型別(例如,沙質土壤會使土方工程的壽命較短)。這項工作得出的估計是,亞馬遜至少隱藏著 10,000 個土方工程——甚至可能多達兩倍。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只發現了大約 1,000 個這樣的地點。

巴西聖保羅大學的考古學家愛德華多·內維斯(Eduardo Neves)說,這一估計的巨大規模支援了之前對亞馬遜前哥倫布時期人口為 800 萬至 1000 萬的計算結果,他沒有參與這項新研究。他確信這些人口評估是正確的,即使隱藏的土方工程的真實數量不是 10,000 個。“老實說,很難評估這個數字,”他說,指的是該研究對土方工程的預測。“但我認為它並沒有偏離目標;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數字。”

研究古代瑪雅的考古學家的經驗——並且使用 雷射雷達在瓜地馬拉雨林中發現了隱藏的整個城市網路——表明,隨著該地區雷射雷達觀測的發展,現在開始在亞馬遜地區開展此類工作的同事們確實會找到大量新遺址。亞利桑那大學的考古學家 Takeshi Inomata 說:“我們認為瑪雅地區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但是當我們開始在那裡進行雷射雷達工作時,我們有很多驚喜,他沒有參與這項《科學》研究。“我認為在亞馬遜地區會有更多的驚喜。”

然而,所有三位研究人員都表示,這項研究的重要性不在於確切的遺址數量。相反,它關乎人類對亞馬遜雨林的參與規模。內維斯認為,亞馬遜不是一個純粹由植物和非人類動物產生的“自然”區域,而是一個由人類與自然互動定義的“生物文化”區域。Inomata 說:“人們仍然普遍認為亞馬遜是一片廣闊的荒野,但這並不是真的。“這項研究很好地表明,人類在這個環境中進行了大量的參與。”

例如,科學家們還研究了土方工程附近常見的樹木,並注意到包括巴西堅果(Bertholletia excelsa)和麵包果(Brosimum alicastrum)在內的物種。該分析表明,人們在他們經常光顧的地點種植這些樹木及其美味的食物。這既是考古學家可以用來尋找土方工程的另一個線索,也是人們在他們居住的森林中留下印記的一種明確形式。

對於他們的後代來說,這種印記可能會產生真正的政治後果,他們正在努力守住亞馬遜,以應對農業利益和其他可能侵犯森林的利益。研究人員說,這項新研究支援了土著人民關於他們滲透到亞馬遜並將其據為己有的主張,這可以加強他們獲得森林官方管理權的機率。“我們今天所瞭解的亞馬遜不可能與過去幾千年來一直生活在那裡的土著人民的生活和歷史分離,”內維斯說。“沒有過去幾千年來一直生活在那裡的人民的未來,森林就沒有未來。”

Meghan Bartels is a science journalist based in New York City. She joined 大眾科學 in 2023 and is now a senior news reporter there. Previously, she spent more than four years as a writer and editor at Space.com, as well as nearly a year as a science reporter at Newsweek, where she focused on space and Earth science. Her writing has also appeared in Audubon, Nautilus, Astronomy and Smithsonian, among other publications. She attended Georgetown University and earned a master’s degree in journalism at New York University’s Science,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Program.

More by Meghan Bartel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