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神經學家約瑟夫·帕維茲(Josef Parvizi)對他的癲癇病患者的大腦某個部位進行電刺激時,受試者報告說情緒發生了顯著變化,同時還出現了一些身體影響:他報告說感覺胸部有震動或顫抖,心率顯著加快,併產生了一種預感,他將要面對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事情。然而,他明確地感到對試驗是“積極”的,並決心克服障礙。
當時,帕維茲和他的斯坦福醫學院研究團隊正試圖找到患者癲癇發作的根源,目的是切除相關組織,只要切除不會損害他的健康。他們採用這種方法是因為患者患有難治性癲癇,這意味著經過多次藥物治療後,他一年多沒有癲癇發作。為了找到受影響的部位,他們在該男子的腦部植入了電極,並刺激了特定區域,然後問了他有關情緒和想法的問題。這時,他們得到了他意想不到的答案。
之後,帕維茲刺激了另一位患者大腦中的同一個部位。令他驚訝的是,那個人也報告了同樣的身體症狀,並且感覺自己即將面臨挑戰,但仍然有力量去面對它。
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 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研究人員意外地發現了大腦中觸發一個人堅持意志的位置。這種決心,即忍受心理和身體痛苦以克服挑戰的能力,因人而異。例如,抑鬱症患者常常發現自己如此缺乏堅持的能力,以至於無法起床。
接下來,研究人員進行了成像實驗,以瞭解該區域的更多資訊。他們發現,這個特定部位位於一個特定神經元網路的核心,它將前扣帶回皮層(aMCC)連線起來,前扣帶回皮層是大腦前部的一個區域,參與處理執行功能,並連線到大腦的許多其他區域。“我們[現在]知道感覺和功能不是,也不能集中在[僅僅一個]大腦區域,而是[存在於]一個分散式的網路中,”帕維茲說。與情緒位於大腦特定區域的觀點相反,大腦的不同部分實際上必須協同工作才能產生這種特定的精神狀態。研究結果於12月5日在《神經元》雜誌線上發表。
這一發現可以幫助研究人員找到新的方法,以誘導那些意志消沉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產生堅持不懈的精神。然而,從這一發現到其潛在的臨床應用之間,還有很長的研究之路要走。我們仍然必須研究和改進整個發現的連線圖,並“弄清楚網路的哪些部分與堅持的意志更直接相關,”斯坦福大學的神經科學家Soo Yeun Lee說。此外,研究人員可能很難找到許多處於可以被研究並願意允許進行侵入性手術的人。儘管如此,Lee指出,這項解剖學發現表明,研究以前未曾對此效應進行廣泛觀察的大腦區域和網路將是“非常令人興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