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們會相信陰謀論

陰謀論透過將世界描繪成比實際情況更簡單和更可預測的樣子,從而提供簡單的答案。它們的流行可能對社會福祉構成威脅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偽造了登月?政府是否在51區藏匿了火星人?全球變暖是騙局嗎?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是“否”,但一個堅定的陰謀論亞文化群體卻極力爭辯說恰恰相反。

許多學者認為陰謀論者是偏執和妄想的。心理學資料支援了他們的觀點:懷有陰謀論想法的人也更傾向於偏執狂想和分裂型人格障礙,一種輕度的精神分裂症。正如邁阿密大學的陰謀論專家蒂莫西·梅利所說,這些信念常常被斥為“瘋子邊緣群體的不可信的幻想”。

然而,這些反建制的觀點卻出人意料地被廣泛持有。公共政策民調機構去年四月釋出的一項全國民意調查顯示,37%的美國人認為全球變暖是騙局,21%的人認為美國政府正在掩蓋外星人存在的證據,28%的人懷疑有一個秘密精英勢力正在密謀接管世界。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發生後僅僅幾個小時,人們就在YouTube影片和網路上的其他地方暗示,這次襲擊可能是一起內部事件,甚至整個事件都是一場騙局。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鑑於如此多的人接受對新聞事件的 слабо 支援的解釋,相信陰謀論不可能是單純的病態症狀。質疑官方對一個運作良好的民主制度至關重要,正如最近披露的國家安全域性電子監控工作所表明的那樣。然而,新的資料表明,陰謀論可能會削弱公眾參與度,削弱人們對重大政治問題的興趣。更好地理解這些想法為何持續存在可以幫助我們設計出新的方法來對抗虛假資訊。

信念的捆綁

首先,關於術語的說明:當然,陰謀論不是科學意義上的理論。在科學中,理論是對一種現象的解釋,它已經透過實驗和測試得到證實,並已被相關領域的大多數專家接受——例如,相對論或進化論。陰謀論者提出,在沒有收集到嚴謹的資料來支援他們論點的情況下,有權勢的人或團體正在秘密策劃以實現某些邪惡的目標。

關於陰謀主義研究的一個一致發現是,那些傾向於一種特殊解釋的人也可能贊同其他的解釋。這一觀察結果支援了羅格斯大學社會學家特德·戈爾策爾於1994年最初提出的假設,即任何一種陰謀論信念都為進一步的邊緣思維提供了素材。一旦一個人認定官方在某個案例中具有欺騙性,其他令人不安的世界事件可能也顯得具有類似的被掩蓋的起源。

波士頓爆炸案的評論就是一個例子,評論來自直言不諱的陰謀論者亞歷克斯·瓊斯。在討論馬拉松襲擊事件時,他提醒他的聽眾,9/11事件中被劫持的兩架飛機是從波士頓起飛的。此外,他暗示爆炸事件可能是對金價突然下跌的回應,或者是政府擴大運輸安全管理局管轄範圍以涵蓋體育賽事的陰謀的一部分。他不僅懷疑許多事件中存在陰謀,而且還將它們聯絡起來。

他願意接受對波士頓悲劇的正交解釋,這說明了陰謀論思維的另一個方面:一個人最終可能會贊同相互矛盾的信念。在2011年的一項研究中,英國肯特大學的心理學家邁克爾·J·伍德、凱倫·M·道格拉斯和羅比·M·薩頓要求大學生用1到7的等級來評價他們對官方關於奧薩馬·本·拉登在軍事襲擊中死亡的說法的支援程度。那些懷疑政府報告,反而認為本·拉登在襲擊發生時已經死亡的人,令人驚訝的是,他們也比其他人更傾向於聲稱他還活著。對戴安娜王妃之死的意見分析也產生了類似的邏輯衝突:相信她偽造了自己的死亡與懷疑多迪·法耶德的商業敵人策劃謀殺這對情侶顯著相關。

該研究的分析得出結論,人們傾向於相信陰謀論,不是因為某個陰謀計劃的具體細節,而是因為他們擁有更高層次的信念,這些信念支援普遍的陰謀論思維。對權威的強烈不信任將是一種這樣的首要意識形態視角。在一個權威從根本上不可信的信念體系中,對於令人不安的事件的另類解釋——即使是古怪的和矛盾的——也可能顯得合理,只要它們與對當權者的懷疑態度相一致。

對科學的懷疑

可能很容易駁斥那些聲稱聯邦調查局在肯尼迪遇刺事件中撒謊,或者羅斯威爾,新墨西哥州,曾經接待過外星訪客的人。然而,這些人所抱有的對權威的根深蒂固的不信任也延伸到了科學領域。當超過三分之一的人口懷疑氣候科學家的結論的真實性時,正如公共政策民調機構的數字顯示的那樣,對社會的 repercussions 可能是嚴重的。在去年五月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西澳大利亞大學的心理學家斯特凡·萊萬多夫斯基和他的同事調查了科學接受度與陰謀論思維模式之間的關係。他們從氣候部落格招募了參與者,並將他們的研究重點放在這個亞群體群體的信念體系上。他們的結果表明,相信多種陰謀論預示著對重要科學結論的拒絕,不僅包括關於氣候科學的結論,還包括關於吸菸會導致肺癌以及艾滋病由艾滋病毒引起的等公認事實的拒絕。

除了播下對科學原理的懷疑之外,相信陰謀論還可能導致個人對社會和政治重要議題變得不感興趣。在2013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道格拉斯和肯特大學研究生丹尼爾·喬利向他們的研究參與者展示了支援各種陰謀論的陳述,包括關於氣候懷疑論的陳述。他們發現,那些收到資訊肯定全球變暖是騙局這一想法的人,更不願意在政治上參與,也不願意實施行為改變,例如減少碳足跡。

這個結果令人震驚,因為它表明,即使是草率地為陰謀論辯護也可能播下不信任的種子,並將注意力從關鍵的科學、政治和社會問題上轉移開。像俄克拉荷馬州參議員詹姆斯·英霍夫最近出版的暢銷書《最大的騙局:全球變暖陰謀如何威脅你的未來》這樣的高知名度的書籍,可能會巧妙地削弱公眾對減緩氣候變化的干預措施的支援——即使沒有被閱讀。事實上,陰謀論極其難以推翻,因為任何反駁它們的努力都會產生不幸的副作用,即同時使它們合法化。解決方案可能僅僅是儘可能廣泛地傳播嚴謹的科學證據,希望最終公眾變得不太容易受到不切實際的世界觀的影響。

哲學家卡爾·波普爾認為,陰謀論的謬誤在於它們傾向於將引人注目的事件描述為有計劃的,從而嚴重低估了許多政治和社會行動的隨機性和意外後果。波普爾描述的是一種認知偏差,心理學家現在通常將其稱為基本歸因錯誤:高估他人行為背後意圖的習慣。

這種認知偏差的一個可能功能是透過為複雜事件提供簡單的解釋來幫助人們理解世界。許多研究表明,相信陰謀論與無力感和不確定感有關。例如,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詹妮弗·惠特森和西北大學的亞當·加林斯基於2008年進行的一項大型研究表明,缺乏控制感的參與者更可能感知到虛幻的模式,包括陰謀。作者指出,在沒有模式的地方觀察到模式滿足了對結構和組織的需求。換句話說,採納陰謀論信念會將世界重塑為一個更可預測的地方。一個有形的敵人吸收了對原本可能顯得過於抽象的問題的指責。

氣候變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2013年對關於該主題的同行評審文獻的分析估計,科學界97%的共識支援人為全球變暖正在發生的觀點。當然,應對氣候變化的後果可能需要巨大的變革。將整個現象視為騙局在心理上比做出減緩氣候變化所需的艱難權衡要方便得多。然而,正如阿爾·戈爾所指出的那樣,真相併不總是方便的。

(延伸閱讀)

陰謀帝國:戰後美國偏執文化。 蒂莫西·梅利。康奈爾大學出版社,2000年。

死亡與活著:對矛盾的陰謀論的信念。 邁克爾·J·伍德、凱倫·M·道格拉斯和羅比·M·薩頓,《社會心理學與人格科學》,第3卷,第6期,第767-773頁;2012年11月。

陰謀主義的社會後果:接觸陰謀論會降低參與政治和減少個人碳足跡的意願。 凱倫·M·道格拉斯和丹尼爾·喬利,《英國心理學雜誌》。2013年1月4日線上發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偽造了登月——因此,(氣候)科學是騙局:對有動機地拒絕科學的剖析。 斯特凡·萊萬多夫斯基、克勞斯·奧伯奧爾和吉爾斯·E·吉尼亞克,《心理科學》,第24卷,第5期,第622-633頁;2013年5月。

Sander van der Linden 是劍橋大學心理學教授,也是《防誤導:為什麼虛假資訊會感染我們的思想以及如何建立免疫力》的作者。

更多作者:Sander van der Linden
SA Mind Vol 24 Issue 4本文最初以“何等騙局”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24卷第4期(),第40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913-4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