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視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

密歇根大學凱洛格眼科中心的視網膜專家和眼科及視覺科學助理教授大衛·扎克斯(David Zacks)解釋說。

我們很多人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視力註定會下降。我們談論“疲勞”或“老花眼”,就好像我們註定要因為年齡增長而被剝奪視覺的能力。例如,在聖經中最早提到白內障的地方(創世紀,第27章,第1節),我們瞭解到,“以撒年老,眼睛昏花……”事實上,以今天的治療選擇來看,我們的視力沒有內在原因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惡化。理論上,我們應該能夠保持接受、處理和體驗視覺感官輸入的能力不受減損。

但是,與大多數傳統觀念一樣,年齡相關過程會影響我們的視力這種說法,也存在一定的道理。好訊息是,識別和治療這些過程通常可以使我們在一生中保持或恢復良好的視力。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訂閱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以支援我們。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關於塑造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重大故事。


要很好地理解視力喪失,需要簡單瞭解一下眼睛的基本結構。儘管這可能被認為是老生常談,但將眼睛比作攝像機仍然很有用。因此,當光線進入眼睛(或攝像機)時,它會穿過四個主要結構。通過了解眼睛的基本解剖結構,我們可以開始瞭解光訊號如何被降解或扭曲,從而導致視力不佳。

光線的入口點是角膜,角膜是眼睛最前面的透明組織,它的作用是所有光線在形成視覺感知時必須透過的視窗。接下來,光訊號會遇到晶狀體,晶狀體會將其精確地聚焦在眼睛的第三個結構:視網膜上。視網膜類似於相機背面的膠片。光線在視網膜上被轉換為神經訊號,最終由大腦解釋為影像。最後,將這些訊號傳輸到大腦的視神經,其作用類似於將攝像機連線到電視螢幕的電纜。我們視力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通常是這四個結構之一齣現問題的結果。

角膜表面的完整性對於接收清晰影像非常重要。如果其表面不光滑且不完整,則影像會受到影響,就像刮花的相機中的影像一樣。一層非常薄的淚液覆蓋在角膜表面。這種淚液表面由各種細胞產生,其中一些細胞排列在眼瞼內表面,對於維持角膜光滑的表面和精確的光學特性至關重要。任何破壞這種淚膜的情況都可能導致角膜表面破損,從而導致影像質量下降。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光滑的表面可能會因諸如瞼緣炎等疾病而受損,瞼緣炎是眼瞼的炎症。如果炎症足夠嚴重,則產生淚液的細胞可能會受損,從而對覆蓋角膜的淚液產生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個人可能會出現諸如眼睛上出現“薄膜”的感覺,通常是短暫的,眨眼即可緩解。也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例如視力模糊,這是由於淚液蒸發和角膜表面乾燥引起的。這種情況可能會變成慢性,稱為乾眼症。瞼緣炎和乾眼症的治療選擇取決於眼瞼表面炎症的原因,但可能包括熱敷、人工淚液、口服抗生素,甚至區域性使用免疫抑制劑以減少導致淚液質量下降的炎症反應。

晶狀體也會受到衰老過程的影響,由此產生的疾病(白內障和老花眼)最終會影響到幾乎所有人。當我們出生時,我們的晶狀體是晶瑩剔透的,這意味著進入眼睛的影像不會因任何不透明度而降低質量。它們也非常柔韌,這意味著晶狀體可以改變形狀,以幫助聚焦非常遙遠以及非常近的影像。不幸的是,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晶狀體會發生兩件事:它會變得渾濁並且變得不那麼柔韌。晶狀體的渾濁(或白內障)會迫使影像穿過扭曲的介質,從而導致視力下降。同樣,當晶狀體失去柔韌性時,它也會失去在很廣的距離範圍內聚焦的能力。硬化的晶狀體變得更固定在遠處的物體上,並且不能很好地聚焦在附近的物體上,反之亦然。這種硬化通常發生在中年,當人們注意到需要將報紙拿得更遠才能閱讀印刷品時,這被稱為老花眼,來自希臘語的 presbus,意思是老人,以及 opia,意思是眼睛。

幸運的是,這兩種疾病都有治療方法。患有白內障的晶狀體可以透過手術切除並用人工晶狀體替換。植入的晶狀體是透明的,可以讓影像無損地穿過眼睛。至於老花眼,解決方案甚至更簡單——老花鏡或雙焦點眼鏡。

最後,視網膜和視神經協同工作,任何一個的惡化都可能導致嚴重的甚至失明的疾病。視網膜是一種極其複雜的組織,它將進入眼睛的光影像轉換為神經訊號。然後,該訊號透過神經節細胞的延伸傳遞到大腦。正是這些細胞的延伸形成了視神經,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視神經是視網膜的延伸。大量研究表明,在沒有疾病的情況下,視網膜或視神經的視覺能力沒有明顯的年齡相關性下降。不幸的是,視網膜和視神經的年齡相關疾病並非完全罕見。黃斑變性(中央視網膜功能喪失)和青光眼(由於眼內壓升高而對視神經造成的損害)居於首位。早期發現這些疾病通常可以預防或最大限度地減少視力喪失的程度,特別是在新的和改進的療法出現時。

總之,隨著我們人口的老齡化,社會註定不會有數百萬患有“昏花”眼睛的人。相反,透過積極主動的眼科護理以及強調開發針對致盲疾病的新療法,我們可以繼續使“良好視力”成為那些青春期過後的人的現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