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夫茨大學弗裡德曼營養科學與政策學院的教授愛麗絲·H·利希滕斯坦做出瞭解釋。
決定一個人患心臟病風險的最重要因素是體重和她所攝入的脂肪型別。
體重很重要,因為超重的人更容易患上多種心臟病風險因素。這些因素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濃度升高(即所謂的“壞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DL)膽固醇濃度降低(即所謂的“好膽固醇”)、甘油三酯濃度升高、高血糖症(血糖濃度升高)和血壓升高。
攝入的卡路里數量和消耗的能量之間的平衡決定了體重。攝入的卡路里多於消耗的卡路里會導致體重增加,而攝入的卡路里少於消耗的卡路里會導致體重減輕。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每克含有4卡路里,而脂肪每克含有超過兩倍的卡路里,即9卡路里。因此,大量工作集中在試圖確定高脂肪飲食是否會使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更難以維持健康的體重。目前,這個問題尚未有定論。總卡路里攝入量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生物學因素和心理因素,只要限制總卡路里攝入量,人們無論食用高脂肪飲食還是低脂肪飲食都會減輕體重。由於個人偏好和影響食物攝入的環境因素存在差異,對某人有效的方法可能對另一個人無效,反之亦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有助於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決定心臟病風險的第二個主要因素是血漿脂蛋白濃度。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降低以及甘油三酯濃度升高的人患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的主要決定因素是膳食中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飽和脂肪酸的主要來源是動物脂肪,包括肉類和乳製品,而反式脂肪酸則來自氫化脂肪(存在於固體植物起酥油及其製品,以及商業油炸和烘焙產品中),以及少量來自動物脂肪。攝入這兩種型別的脂肪都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升高密切相關,減少這兩種脂肪的攝入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降低和患心臟病的風險降低有關。
另一方面,不飽和脂肪酸(包括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相比,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降低有關。膳食中不飽和脂肪酸的主要來源是天然狀態下的植物油。例如,玉米油和葵花籽油中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而菜籽油和橄欖油中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
在某些人(尤其是體重超重的人)中,極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會增加甘油三酯水平,並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濃度,從而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因此,目前的建議是更多地關注總卡路里和所吃脂肪的型別,而不是飲食的總脂肪含量。
很難同時跟蹤所攝入脂肪的水平和型別,但如果遵循某些飲食模式,將會獲得低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飲食。以富含水果和蔬菜、全穀物、低脂和脫脂乳製品、豆類、魚類、家禽和瘦肉的飲食為目標。除了低飽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外,這種飲食還富含纖維,膽固醇含量低,這兩種膳食成分也與患心臟病的風險降低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