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3月30日早上,在菲律賓群島中部布里亞斯海峽撒網的漁民們捕獲了他們一生中最令人驚訝的漁獲:一條巨口鯊,這種鯊魚非常罕見,以至於有些人仍然認為它是“神秘生物”,一種如此罕見的生物,以至於科學界無法證實其存在。
當談到巨口鯊時,這可能是一種誇大其詞的說法,巨口鯊於 1976 年首次在夏威夷瓦胡島附近水域被發現。但是,根據蓋恩斯維爾的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 (FLMNH) 的說法,該博物館將上個月的捕獲物稱為“巨口鯊 41 號”(這只是對這些鯊魚的第 41 次觀察)——這是在菲律賓附近太平洋海域捕獲的第八個標本。
這條溫順的龐然大物,長 13 英尺(4 米),重約 1,100 磅(500 公斤),在被漁網纏住後死亡。漁民將其帶回了棟索爾市,在那裡,他們不顧世界自然基金會 (WWF–Philippines) 當地分會的反對,將其宰殺作為食物。(鯊魚在菲律賓被認為是美味佳餚。)
“鯨鯊和巨口鯊、蝠鱝、海豚和其他魅力四射的巨型動物表明,該地區的生態系統仍然相對健康,”世界自然基金會菲律賓專案經理埃爾森·阿卡在一份宣告中說道,他將這具屍體確認為巨口鯊。“透過保護大型動物,我們幫助維持海洋的動態平衡,並確保整個生態系統的復原力和自然生產力。”
世界自然基金會-菲律賓分會報告稱,巨口鯊 41 號的腹部充滿了蝦幼蟲,這些幼蟲是在其大約 3.5 英尺(1 米)寬的嘴中捕獲併吞噬的。這種鯊魚游泳速度緩慢,最終可能會成為其他海洋動物的食物:之前的標本身上有圓形的咬痕,這是所謂的雪茄鮫造成的,雪茄鮫比這些龐然大物更快、更具攻擊性。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編目的目擊事件中包括:1998 年在印度尼西亞海岸附近,一條巨口鯊遭到抹香鯨的襲擊。
為了更多地瞭解這種神秘的鯊魚,ScientificAmerican.com 採訪了喬治·伯吉斯,他是佛羅里達自然歷史博物館的佛羅里達鯊魚研究專案主任。
[以下是採訪的編輯稿。] 什麼是巨口鯊?
巨口鯊是與大白鯊、姥鯊和灰鯖鯊同目的鯊魚。它屬於自己的科和屬,作為一個單一物種(Megachasma pelagios),它屬於巨口鯊科。它是獨一無二的,或者用科學界的術語來說是單型屬。它是其所屬類群中唯一的成員,是其所屬科中唯一的成員,也是其所屬屬中唯一的成員。
它直到 1976 年才在夏威夷被發現。該標本被纏在所謂的海上錨中,海上錨基本上是一個降落傘,放在開闊海域的船後,以防止船漂流過快。這個物種基本上以小蝦——水中的小磷蝦為食。它可能大部分時間都在中層水域度過,但也會來到水面,主要是為了追逐在水柱中上下移動的大量磷蝦,這是它們自然的日常遷徙。這種動物體型相當大,直到那一年才被發現,這真是令人驚訝。它生活的地方以及該地區缺乏取樣可能與此有很大關係。人們已經發現了許多標本,事實上,我們每年都發現越來越多,這表明這種動物實際上已經存在於人類接觸中相當長一段時間了。只是當時人類缺乏對他們所擁有的東西是新的或不尋常的認識。由於這種生物經常在第三世界國家或科學存在較少的地區被看到或遇到,因此很明顯,它只是在捕獲物中沒有被識別出來。
最近的巨口鯊是在菲律賓捕獲的。那是它們棲息的世界的一部分嗎?
現在它已經被人們認識到,我們收到了很多關於它們在某些地方的報告:它們中的大多數來自[太平洋,]從日本南部到菲律賓,再到新幾內亞。當這些東西被捕獲時,我們還會透過採訪從這些地區的人們那裡聽到,這些地區的漁民經常說:“哦,是的,我們見過這些東西好幾次了。”
它是一種世界性的生物。它分佈於世界各地——在世界所有主要的熱帶地區。它似乎是一種溫水生物,但在大西洋的[捕獲]記錄很少。巴西有一條。非洲西海岸——達喀爾[在塞內加爾]附近有一條。我們在南非有記錄,但顯然根據捕獲記錄,它在大西洋並不像在太平洋那麼常見。它們在印度洋東部似乎相對常見。這部分可能是某些地區捕魚努力程度以及捕獲其中一些生物的機會的函式。
這些鯊魚通常是如何被捕獲的?
如果你要捕捉像這樣的生物,我們看到它們經常被捕獲的一種方式是在用於捕撈金槍魚的漁網中,這種漁網被稱為圍網。漁網圍繞著一群金槍魚展開,然後底部收緊,這樣你就得到了一個網碗,網碗逐漸被買到船上,魚群在碗的中間。因此,如果[這種裝置]恰好在該區域,就可以捕獲大型動物。巨口鯊也可能被視為沖刷物。有幾個標本被衝到岸上。我們無法確定它們是漁民捕獲事件的結果,然後被釋放,動物沒有活下來,還是僅僅是偶爾生病、垂死的動物被衝到岸上,就像我們在許多其他魚類中看到的那樣。
這些動物之所以令人興奮,是因為它們是最稀有的鯊魚之一。我們實際上仍然按編號記錄它們。顯然,除了一些深海鯊魚——所有[那些鯊魚]物種都生活在海底,在非常深的水域中——這是最稀有的鯊魚之一。由於它們體型龐大,當它們被發現時,就會引起轟動。
在目擊次數少於 50 次的情況下,我們實際上對巨口鯊瞭解多少?
只有一條[巨口]鯊魚被捕獲,並且對其進行了任何科學研究。在 41 條被發現的鯊魚中,許多鯊魚在科學家能夠對其進行任何處理之前就被吃掉或丟棄了。唯一一條被標記的鯊魚是在 1990 年 10 月在加利福尼亞州達納角附近的太平洋捕獲的。這真的是唯一為我們提供了大量資訊的標本,因為[定位器]標籤被放在它身上以跟蹤其運動。它是一條雄性,長度約為 5 米[16 英尺],科學家們能夠跟蹤它兩天。標籤記錄的對其運動的觀察表明,它是一種垂直遷徙者:它在水柱中上下移動,白天在較深的水域度過,然後在晚上移動到中層水域。毫無疑問,它的垂直遷徙是對它所吃的東西的回應:磷蝦,磷蝦是小蝦狀的生物,顯然是巨口鯊的首選食物,已知它們在白天遷徙到較深的水域,並在晚上一直遷徙到水面。因此,這就是我們基於唯一一條被標記的巨口鯊而獲得的一點資訊。
如果一個人觀察動物本身,僅僅是它的形態,你就可以很好地瞭解它在哪裡度過時間以及它在做什麼:像許多其他深海鯊魚一樣,它的骨骼鈣化程度很差。當然,所有鯊魚都缺乏骨骼,但是它們的椎體中心——魚的脊椎骨——都有鈣化程度。巨口鯊的骨骼鈣化程度非常差,這是所有深海動物的特徵,無論是鯊魚還是硬骨魚。對堅固骨骼的需求較少,因為壓力非常大,它會把你擠壓在一起。深海動物(包括巨口鯊)的皮膚組織往往變得非常鬆弛,因為那裡的壓力不會回報組織膨脹的增加。因此,所有形態都告訴我們,這是一種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深水中的動物,當然,標記也肯定強調了這一點。
鑑於它被稱為“巨口鯊”,這種鯊魚是如何進食的?它是濾食性魚類嗎?
進食過程的精確細節尚不清楚,因為我們沒有看到它們進食,我們沒有任何它們進食的水下影片。我們可以從嘴部的形態推斷出,它的嘴部巨大,而且大魚有能力向上和向外突出它的下巴。因此,當然,得名“巨口鯊”。它無疑會做的是突出它的下巴並擴張頰腔(嘴巴),吸入磷蝦,然後閉上嘴巴,迫使這些磷蝦沿著管道進入胃部。它可能比我們在鯨鯊或姥鯊中看到的更像是一種主動進食,鯨鯊或姥鯊是濾食性魚類;它們只是張開大嘴游泳,它們所吃的浮游生物隨後會被困在鰓耙上,並定期被吞嚥。
鯊魚生物學中有什麼使其獨一無二,並擁有自己的科和屬?
所有鯊魚都有共同點,這些共同點為我們提供了它們進化關係的線索。它與鼠鯊目有很多共同點——鼠鯊目包括大白鯊、灰鯖鯊、巨口鯊、沙虎鯊等的科。它與這些物種共享許多內部骨骼特徵。使其獨特的是這個非常大的嘴巴,它的下巴突出。這在所有其他鯊魚中都是高度獨特的。僅僅透過觀察頭部,你就不會將它與其他任何物種混淆。而且就體型而言,它是最大的深海動物——這當然也使它與其他鯊魚區分開來。它是唯一一種做它所做的事情的鯊魚,即成為以這些小蝦為食的垂直遷徙者,因此它生活在獨特的棲息地中。棲息地本身也在某種程度上定義了它是什麼。
巨口鯊比普通鯊魚大多少?
嗯,最大尺寸約為 17 英尺[5 米]左右。因此,唯一比它大的鯊魚是鯨鯊、姥鯊和非常大的大白鯊,[所有這些]都[可以]長到略低於 20 英尺[6 米]的長度。還有另一種生活在海底的物種,體型也差不多,是深海底層鯊魚之一[格陵蘭鯊],但[巨口鯊]實際上是第四大鯊魚。
鑑於目擊次數很少,有些人仍然認為這種魚是神秘生物?這是一個公平的評價嗎?
它目前的科學階段是,每一條被捕獲的標本都值得科學關注。問題是我們總是無法足夠快地接觸到這種生物。由於這些是在漁業和發展中國家捕獲的,有時當訊息傳出時,它已經在某個地方的盤子裡了。在菲律賓尤其如此,那裡已經捕獲了相當多的巨口鯊,臺灣和日本也是如此。這三個地區佔了大部分被看到的標本。在這三個案例中,它們都是在漁業中捕獲的。有時關於它們的報告很模糊。由於一些地區的自然保護非政府組織代表的存在,我們的報告越來越好,這些人通常在該地區研究其他生物:鯨鯊和其他有魅力的大型動物,如鼠海豚和鯨魚。一些觀察結果來自在那裡照顧其中一些其他事物的人,他們碰巧在巨口鯊被帶入港口時遇到了它。
總的來說,這些動物立即被宰殺並像該地區的任何其他蛋白質一樣投入流通。因此,不幸的是,我們從其中一些東西中獲得的最大收穫是它們的長度和性別,如果那裡的人意識到[標本的]價值。偶爾,他們會進行解剖,或者當生物學家在宰殺時會在場,以新增其他一些觀察結果。我們一點一點地獲得一些資訊,但是標本很少能供科學家進行全面的研究。
巨口鯊只是偶爾出現在我們的雷達上。有沒有辦法確定它們是否瀕臨滅絕,或者我們是否需要共同努力進行保護?
沒有。我們不瞭解其種群動態,自然種群規模應該是多少,以及漁業壓力(導致在漁業中捕獲這些鯊魚)是否對種群構成威脅。這很難說。
但是,它是一個大型物種,無論何時你遇到大型物種——無論是鯊魚還是魚類,還是哺乳動物或其他什麼——它們往往會首先因為人類的過度捕撈而陷入困境。值得慶幸的是,在這一點上,還沒有針對巨口鯊的定向捕撈,因此它可能處於相當安全的手中。但是,太平洋西部,即日本和印度尼西亞之間,仍然有很多捕魚活動,毫不奇怪,這裡是大多數捕獲事件發生的地方。作為漁業管理者和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我們需要保持警惕,因為那裡是可能發生過度捕撈的地區。但是,我們當然沒有足夠的科學資訊來了解情況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