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歲到兩歲之間,幼兒通常會迅速擴充套件他們的詞彙量。孩子們似乎突然從猶豫地咿呀學語轉變為自信地滔滔不絕。但事實證明,從媽媽到早慧的飛躍遵循一個簡單的數學模式:鐘形曲線。
愛荷華大學的認知科學家Bob McMurray在一個常用的電子表格上建立了一個相對簡單的詞彙學習數學模型,評估了學習大約200個詞彙中每個詞彙的潛力。他設定了一個數值閾值,在該閾值下,一個給定的詞將被認為是已學會的,其假設是孩子們需要時間來學習每個詞,他們可以同時學習多個詞,並且有些詞更難處理。
一個簡單的類比是糖豆罐子:每次聽到一個詞,一顆糖豆就會放入代表該詞的罐子中。更難的詞需要更大的罐子和更多的糖豆,以便這些詞被認為是已學會的,但是一旦罐子滿了,這個詞就在幼兒的詞彙中了,McMurray解釋說。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執行實際的數學模型後,McMurray發現,無論如何,幼兒在一段設定的時間後不可避免地經歷了詞彙學習的爆發式增長。最初,最常見的詞彙學習速度相對較慢,隨後詞彙量迅速增加。換句話說,一個小女孩可能在12個月大時只知道最常聽到的詞,但在短短四個月後就能掌握數百個她只是偶爾聽到的詞。
這種學習曲線的形狀是一個簡單的正態統計分佈,更常被稱為鐘形曲線。將模型擴大到包含10,000個單詞顯示了相同的模式,改變底層變數(例如,假設孩子一次只能學習一個單詞)也是如此。“它稍微慢一點,但仍然是同樣的詞彙爆發,”McMurray說。
這一發現使人們對兒童時期獲得的任何特殊功能(使孩子們能夠掌握語言)的必要性產生了懷疑。對於這種先天機制,人們提出了許多建議:從句法引導(使用新詞的語境來確定其含義)到相互排斥(透過排除法使用已知的詞來學習新詞)。“這些專門的機制在邊緣發揮作用,”McMurray說。但“要解釋大局,它要簡單得多。……任何時候你有比簡單詞更難的詞[學習曲線]都會有這個特性。”
這條曲線也應該適用於兒童學習其他事物,例如事實或身體技能,並且可能會在青春期後期急劇下降。“這還沒有明確證實,但幾乎肯定會發生,”McMurray說。
這條曲線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孩子比其他孩子學語言更快,主要是因為他們接觸到的詞彙量不同或短期記憶能力不同。“這是一個複雜的行為,它不在基因中,只在環境中隱約存在。實際上,它存在於並行學習的數學中,”McMurray說。“這是一種不同的思考發展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