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貝斯特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德克薩斯A&M大學太空電力中心主任,也是該大學的核工程教授。他多年來一直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KC-135微重力飛機(有些人稱之為“嘔吐彗星”)上進行工程研究。他提供了這份第一手資料:
“這種感覺與乘坐過山車完全不同。它更像是靜止而不是運動。在零重力下,無論是漂浮在原地還是在太空中飛行,我都感覺很棒。只要你理性地控制自己的動作,零重力就是夢想的實現。輕輕一推就能讓你滑行,就像科幻故事中的人物一樣。
“但是要注意失去方向感。如果你的本能佔據上風,你的大腦會開始告訴你,‘你在墜落,伸出手抓住自己。’你的手臂和腿會亂舞,直到你重新獲得理性控制,並讓你的大腦相信你沒事。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一些可能讓您的讀者感興趣的背景資訊:我和學生們正在研究零重力下的流體流動。我們使用KC-135飛機(這部飛機也用於電影《阿波羅13號》中的失重場景)作為我們的實驗室。自1986年以來,我進行了大約120次KC-135飛行,產生了大約5000次每次持續20秒的‘零重力’時期。我也進行了一些模擬月球和火星重力的飛行。我們上次飛行是在五月份,預計一月份再次飛行。我們還為中小學科學課進行簡單的實驗飛行,他們分析這些實驗以瞭解零重力效應。
“總的來說,零重力是一種不容錯過的享受。”
喬治·M·潘塔洛斯是猶他大學外科和生物工程系的助理研究教授,以及人工心臟臨床協調員。他參與了“太空之心”實驗的合作,在此期間,他也乘坐(並在機上操作)了NASA的KC-135飛機;人工心臟將於明年在太空梭上飛行。
“失重並不像無休止地墜落,儘管實際上,這就是它的本質。它也不像過山車,儘管乘坐飛機沿著過山車的軌跡飛行是創造大約20秒失重的一種方法。
“在失重狀態下,你會毫不費力地漂浮,因為作用在你身上的所有加速度力都加起來為零。最可比的感覺是在水中漂浮,而沒有皮膚上的水感。因為你感覺如此輕盈,你可以用最少的力氣移動。用力過猛地推離表面是所有首次自由漂浮者常犯的錯誤,這會導致你像乒乓球一樣彈來彈去。輕柔而緩慢才是訣竅。而且在失重狀態下沒有上下之分,所以你需要弄清楚哪種方向在視覺上最適合你。
“彼得·潘從未如此逍遙自在,邁克爾·喬丹也只有幾秒鐘的滯空時間。在失重狀態下,你有你需要的所有滯空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