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湖骨科醫學院生理學副教授兼獨立研究專案副主任馬克·A·W·安德魯斯(Mark A. W. Andrews)提供了以下解釋
肌肉痙攣是運動員和非運動員都經常遇到的問題。痙攣被定義為疼痛的非自主骨骼肌收縮,可分為非運動相關性或運動相關性。前者可能涉及激素、電解質或代謝失衡,或者可能是長期用藥的結果。如果痙攣是持續存在的問題,可能需要進行診斷性醫學檢查。運動相關性肌肉痙攣(ERMC)更為常見。它們通常在運動期間或運動後立即影響腿部的大肌肉,並持續幾秒鐘到幾分鐘。這些通常是良性的,但會導致劇烈疼痛,並且當時可能看起來並非無害。
關於ERMC的病因,人們的瞭解很少。傳統上,人們認為這種痙攣是由於脫水、電解質失衡(包括鎂、鉀和鈉)、乳酸積累或細胞能量水平低下引起的。然而,這些說法已被證明科學價值極小。最近的研究表明,痙攣的原因最有可能涉及神經-肌肉反射弧的過度活躍。在這種機制中,由於中樞神經系統(CNS)的疲勞或與肌肉的反饋交流過度使用,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反射的一些正常抑制活動喪失。這些脊髓反射利用骨骼肌中發現的兩種受體,即高爾基腱器官和肌肉梭。高爾基腱器官可能受到抑制,而肌肉梭可能變得過度活躍,導致肌肉持續啟用。有人認為,長時間坐著、不良或異常的姿勢或效率低下的生物力學(所有這些都可能與柔韌性差有關)會使這些反射功能失調。年齡似乎也會使個體容易發生痙攣——對於那些多年來沒有出現過問題的鍛鍊者來說,這種現象可能會在晚年出現。其他因素包括體重增加和不合適的鞋子。離心肌肉收縮和其他肌肉骨骼損傷也會導致這個問題。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如果肌肉的過度興奮是痙攣的基礎,那麼伸展應該可以減弱這種反應。有證據表明,一旦誘發痙攣,伸展受影響的肌肉可以緩解痙攣。伸展應保持15至30秒,或者直到肌肉放鬆,並且當肌肉恢復到正常的放鬆位置時,痙攣不再復發。此外,一旦痙攣開始,應至少停止運動一個小時,以便肌肉和中樞神經系統恢復。在這些痙攣中“強行堅持”絕不是一個好主意。在伸展的同時對該區域加熱幾分鐘也可能對肌肉有幫助。
在熱身和冷卻期間,對下肢的主要肌肉進行至少5到10分鐘的預防性伸展可以幫助預防痙攣。柔韌性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特別是對於年長的運動員來說。其他建議包括儘量減少跑步上下坡和樓梯(限制離心收縮);對您的鍛鍊技術進行生物力學評估;確保鞋子和其他裝置合適且沒有過度磨損。如果經過幾個月後,痙攣對這些措施沒有反應,請諮詢合格的運動醫生或物理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