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創造力

靈光乍現源於複雜的認知過程。研究人員正逐步揭開創造性思維的秘密

舊金山的高中美術教師詹西·張從小就開始繪畫。她的技法從西式水彩到中國古典筆墨,不拘一格,但她一直追求寫實主義:儘可能如實地描繪風景和社交場合的人物。然而,在1986年,43歲時,她開始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批改作業、備課、制定教學計劃——所有她以前輕鬆完成的事情——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變得越來越困難。到1995年,她已經記不住學生的名字,被迫提前退休。

可以理解的是,張開始去看神經學家布魯斯·L·米勒,他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記憶與衰老中心的臨床主任。他診斷她患有額顳葉痴呆。這種相對罕見的痴呆症有選擇性地損害顳葉和額葉,主要在大腦的左半球。這些區域控制言語和社交行為,並與記憶密切相關。患者通常變得內向、表現出強迫行為,並且失去原本可以阻止他們在社交場合對他人做出不當行為的抑制力。

米勒觀察到張的所有這些變化,但他還發現她的創造力正在顯著增長。“她失去社交和語言能力越多,她的藝術就越狂野和自由,”他指出。正是這種缺乏抑制力,導致她在公共場合出現尷尬時刻,也讓她擺脫了寫實主義藝術訓練的束縛,變得越來越印象派和抽象。她的畫作更富含情感。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米勒感到震驚。他最不期望天賦綻放的地方,是一個人的大腦,其精神功能因神經元崩潰而惡化。但事實證明,張並非個例。米勒後來發現了其他男性和女性,他們的潛在創造力隨著額顳葉痴呆的發生而爆發出來——甚至在那些以前對藝術追求幾乎沒有興趣的患者中也是如此。一位從未被繆斯女神眷顧過的股票經紀人,將他保守的西裝換成了他能找到的最激進的款式。他對繪畫產生了熱情,並繼續獲得了幾個藝術獎項。另一個人開始作曲,儘管他沒有接受過音樂訓練。第三個人發明了一種精密的化學探測器,而當時他的記憶力測試只能回憶起15個單詞中的一個。

創造能力是人類最傑出的特徵之一。從駕馭火到分裂原子,源源不斷的創新火花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們的社會發展。透過研究像張一樣因腦損傷而突然獲得不尋常技能的患者,我們對創造性思維過程背後的神經元機制有了重要的認識。神經科學家正在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和腦電圖等技術進步,試圖確定這些火花究竟起源於何處。

對創造力的科學理解遠未完成,但一個教訓似乎已經很明顯:原創性不是上帝吝嗇地分配的禮物。我們可以透過訓練和鼓勵從我們內心深處將其召喚出來。並非每個人、男人、女人或兒童都是潛在的天才,但我們可以透過進行某些型別的練習,並透過最佳化我們的態度和環境——這些因素也有助於我們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他認知能力——來最大限度地發揮我們的能力。其中一些步驟看似簡單,例如提醒自己對周圍的世界保持好奇心,並有勇氣打破心理上的先入之見[參見對頁的方框]。德克薩斯A&M大學應用創造力研究所的心理學教授史蒂文·M·史密斯說,許多人認為只有少數天才能夠為人類做出創造性貢獻:“事實並非如此。創造性思維是人類的常態,幾乎可以在所有精神活動中觀察到。”

我們在對話過程中輕鬆地將合適的詞語串聯起來,這應該毫無疑問地表明我們的大腦從根本上是具有創造力的。科學家們正在努力發現的是,為什麼靈感的引擎在某些人身上似乎總是高速運轉,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卻步履維艱。

並非智力
智力不是關鍵要素。美國軍方領導人在50多年前就認識到這個看似矛盾的現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空軍試圖識別出能夠以非正統方式擺脫困境的戰鬥機飛行員。官員們想要的是那些不僅僅在緊急情況下跳傘逃生,而是更有可能拯救自己和飛機的飛行員。最初,軍方偵察員使用傳統的智力測試來識別這類候選人。但他們很快意識到,高智商在尋找有創造力的超級飛行員方面毫無用處,於是他們轉而採用更軼事性的方法。

大約在同一時間,南加州大學的心理學家喬伊·保羅·吉爾福特注意到,智力並不能反映一個人認知能力的全部。在20世紀40年代後期,吉爾福特開發了一個人類智力模型,該模型構成了現代創造力研究的基礎。一個關鍵變數是“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之間的區別。

聚合思維旨在為問題找到一個單一的、正確的解決方案。當遇到情況時,我們使用邏輯找到正統的解決方案,並確定它是明確的正確還是錯誤。智商測試主要涉及聚合思維。但有創造力的人可以從傳統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並遵循新的途徑,找到不尋常的或遠距離相關的答案。這種能力被稱為發散思維,它可以產生許多可能的解決方案。在解決問題時,個人從不同的起點出發,並根據需要改變方向,吉爾福特解釋說,這會導致多種解決方案,所有這些解決方案都可能是正確和適當的。

吉爾福特試圖找到一個可測量的“創造力商數”,類似於智商,但他的努力以及自那時以來其他研究人員的努力都失敗了。一些技術,例如託蘭斯創造性思維測驗,可以讓人感覺到測試組中的哪些人可能更具創造力[參見下一頁的方框]。但是,決定他們的眾多回答中哪些可以被定性為特別有創造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測試者的個人判斷。

今天的創造力專家並沒有使用標準化測試,而是尋找那些在發散思維方面表現出色的人似乎表現出的某些特徵。以下是主要例子

觀念流暢性。當給出單詞時,一個人可以想到的想法、句子和聯想的數量。

多樣性和靈活性。當被要求探索報紙或回形針的可能用途時,一個人可以找到的不同解決方案的多樣性。

原創性。開發其他人無法達到的潛在解決方案的能力。

精細加工。制定想法、擴充套件想法,然後將其轉化為具體解決方案的技能。

問題敏感性。識別任務中的核心挑戰以及與之相關的困難的能力。

重新定義。以完全不同的視角看待已知問題的能力。

左腦還是右腦?
吉爾福特對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的區分促使神經科學家研究這兩個過程是否發生在大腦的不同區域。他們的實驗,特別是加州理工學院的心理生物學家羅傑·W·斯佩裡在20世紀60年代進行的實驗,徹底改變了神經病學和心理學。斯佩裡與所謂的裂腦患者合作,這些患者患有對傳統藥物治療無效的癲癇病。結束他們可怕癲癇發作的唯一方法是手術切斷他們的胼胝體,胼胝體是連線大腦左右半球的纖維結構。

斯佩裡和他的同事邁克爾·加扎尼加(現任達特茅斯學院)讓患者進行了一系列複雜的實驗,從而取得了突破性的發現,即左右半球處理的資訊並不相同。斯佩裡因這項工作獲得了198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除其他職責外,左半球負責溝通的大部分方面。它處理聽覺、書面材料和肢體語言。右半球處理影像、旋律、語調、複雜模式(如面孔)以及身體的空間定向。

半球之間的功能差異是當今深入研究的主題。對中風患者的研究證實了基本的分工。例如,右半球受損,言語在很大程度上完好無損,但會損害身體意識和空間定向。但研究人員注意到另一個有趣的關聯:右半球中風的患者失去了他們繪畫、詩歌、音樂甚至下棋等遊戲的創造才能。

現在積累的實驗證據證明,左半球負責聚合思維,右半球負責發散思維。左側檢查細節並以邏輯和分析的方式處理它們,但缺乏對最重要的抽象聯絡的感知。右側更具想象力和直覺,並且傾向於整體工作,將資訊拼圖碎片整合為一個整體。

考慮一首詩。當一個人閱讀它時,他的左半球分析字母的順序,並將它們整合為單詞和句子,遵循書面語言的邏輯規律。它檢查語法和形態意義,並掌握事實內容。但右半球將詩歌解釋為不僅僅是一連串的文字。它將資訊與其自身的先有想法和想象力相結合,讓影像湧現,並識別出最重要的隱喻意義。

釋放創造力
右半球的發散思維是我們創造力的基礎。好奇心、對實驗的熱愛、玩耍、冒險、思維靈活性、隱喻思維、美學——所有這些品質都起著核心作用。但為什麼創造力仍然如此難以捉摸?每個人都有右半球,所以我們都應該是非正統想法的源泉。

考慮到大多數孩子都充滿創新活力:一張桌子和一條舊毯子變成了一座中世紀堡壘,而吸塵器變成了騎士的戰馬,一把尺子變成了一把劍。研究表明,我們年輕時是創造力引擎,但我們的天賦逐漸被壓抑。學校過分強調教孩子們正確地解決問題,而不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種傾斜的系統主導著我們生命中的前20年:考試、成績、大學錄取、學位和工作安置都需要並獎勵有針對性的邏輯思維、事實能力以及語言和數學技能——所有這些都是左腦的領域。聚合思維的傾向變得越來越內在化,以犧牲創造潛力為代價。在某種程度上,大腦是一種習慣的生物;使用成熟的神經通路比詳細闡述新的或不尋常的通路更經濟。此外,未能訓練創造力會使這些神經連線萎縮。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越來越難以克服思維障礙。創造力培訓師喜歡告訴客戶:“如果你總是以你一直以來的方式思考,你將永遠得到你一直以來的東西——同樣的舊想法。”

布魯斯·米勒對詹西·張和其他像她一樣的患者的檢查,為邏輯左半球可能會阻礙創造性右半球的觀點提供了佐證。在成像技術的幫助下,米勒已經確定,額顳葉痴呆症患者主要在左半球失去神經元。患者說話困難,並且不顧社會規範。然而,正是這種缺乏抑制力使得休眠的藝術才能得以綻放。米勒將這種情況與文森特·梵高和弗朗西斯科·戈雅等創意天才相提並論,他們無視社會期望,並發展出與當代習俗背道而馳的非正統風格。偉大的藝術家通常表現出超越社會和認知壁壘的能力。

然而,假設左半球是阻礙天才的唯一障礙是錯誤的。並非每個非傳統的想法都必然是好主意;許多想法完全錯過了手頭的問題,或者只是古怪。最重要的創造性工作是有用的、相關的或有效的。正是左半球在創造性思維從右半球湧現出來時進行自我評估。正如藝術家、演員、管理培訓師和《創意大腦》(Ned Herrmann Group,1995)的作者內德·赫爾曼所指出的那樣,左腦會控制右腦。創造力涉及整個大腦。

發現之旅
創造性的突破也需要聚合思維。靈感的閃電並非憑空出現。它們植根於紮實的知識。有創造力的人通常對給定的學科非常瞭解。在從未密切參與某個研究領域的情況下提出偉大的想法並非不可能,但非常不可能。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的中心方程式E = mc2之前,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嚴謹的物理問題、數學甚至哲學。正如擁有1093項專利的傳奇創新者托馬斯·A·愛迪生乾巴巴地指出的那樣,“天才就是1%的靈感和99%的汗水。”

各種心理學家提出了不同的創造過程模型,但大多數都涉及早期的“準備”階段,這就是愛迪生所說的。準備是困難且耗時的。一旦確定了挑戰,想要解決它的人就必須從各個方面檢查它,包括新的視角。這個過程應該類似於智力發現之旅,可以朝任何方向發展。新鮮的解決方案來自於以無數種方式分解和重新組裝構建塊。這意味著問題解決者必須徹底理解這些構建塊。

德克薩斯A&M大學的史密斯強調了結合想法的能力是多麼重要。他說,特別有創造力的人有一種天賦,可以將乍一看似乎沒有任何共同點的元素聯絡起來。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對這些概念有很好的掌握。知道的越多,就越容易開發出創新的解決方案。

在這種背景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雪萊·H·卡森在2003年有了一個有趣的見解。她分析了對學生的研究,發現那些“傑出的創造性成就者”——例如,一位出版了一部小說,另一位出版了一部音樂作品——在標準心理測試中表現出比普通同學更低的“潛在抑制”。潛在抑制是一種過濾器,它允許大腦從每秒透過感官系統湧入我們頭腦的大量資料中篩選出經驗證明不太重要的資訊。這些資訊甚至在到達意識之前就被拋棄了。想想你現在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行為;你很可能已經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坐在椅子上,或者房間對面有物體在你外圍視覺中。

篩選後的資料不佔用大腦容量,減輕了神經元的負擔。但它們也無法用於你的思維過程。然而,由於創造力主要取決於以新穎的方式整合不同資料片段的能力,因此較低水平的潛在抑制是有幫助的。過濾掉一些資訊是好的,但不要太多。話又說回來,較低的潛在抑制得分與精神病有關。

潛在抑制有一個必然結果:過多的專業知識可能會阻礙創造性思維。某個領域的專家通常會將“公認的”思維過程內化,從而使其自動化。智力靈活性喪失。例如,數學家很可能會以她專業培訓中常見的分析方式來解決一個難題。但如果這個問題無法透過這種方法解決,她很可能會發現自己陷入了智力死衚衕。她必須放棄不合適的方法。

浴缸原理
為了獲得靈感而放手可能很困難。一種輔助方法是暫時遠離問題。創造力在壓力下不會繁榮。這就是為什麼如此多的天才之舉發生在實驗室之外,發生在與工作無關的情況下。傳說當希臘數學家和機械奇才阿基米德走進浴缸時,流體置換原理降臨到他身上——最初的尤里卡!時刻。有機化學家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凱庫勒夢見蛇咬住自己的尾巴;他的尤里卡時刻發生在第二天早上,當時他將苯的化學結構描繪成環狀。

創造性的啟示通常會在人們的頭腦參與不相關的活動時降臨。那是因為大腦一旦被提供了必要的原材料,就會繼續解決問題。一些心理學家稱之為精神發酵或孵化。他們推測,思想和想象力之間已經存在於頭腦中的聯想聯絡變得較弱,並被新資訊所轉化。一點放鬆和距離改變了頭腦對問題的看法——而我們卻意識不到。這種視角的轉變允許產生替代性的見解,併為一種新的,或許更具創造性的方法創造了先決條件。喘息似乎讓大腦自行清除思維障礙。在某個時刻,新組合的聯想闖入意識,我們體驗到突然的、直觀的頓悟。

我們所有人經歷過的小頓悟和小突破應該鼓勵我們相信,任何人都有可能獲得更大的尤里卡時刻。只要有充分的準備和孵化,我們的大腦幾乎是理所當然地賜予我們啟迪的時刻。關鍵在於,由於創造過程中發生的神經過程仍然對意識隱藏,我們無法積極地影響或加速它們。因此,即使是最有創造力的人,也應該練習一種最重要的紀律——耐心。

(作者) 烏爾裡希·克拉夫特是一位醫生和醫學作家,常駐德國富爾達。

(延伸閱讀)

  • 藝術創造力與大腦。Semir Zeki,《科學》,第293卷,第51-52頁;2001年7月6日。

  • 創造力與心智:發現內在的天才。T. B. Ward、R. A. Finke和S. M. Smith。Perseus Publishing,2002年。

  • 潛在抑制的降低與高功能個體創造性成就的提高相關。S. H. Carson、J. B. Peterson和D. M. Higgins,《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第85卷,第3期,第499-506頁;2003年9月。

 

(延伸閱讀)

藝術創造力與大腦。 Semir Zeki,《科學》,第293卷,第51-52頁;2001年7月6日。

創造力與心智:發現內在的天才。 T. B. Ward、R. A. Finke和S. M. Smith。Perseus Publishing,2002年。

潛在抑制的降低與高功能個體創造性成就的提高相關。 S. H. Carson、J. B. Peterson和D. M. Higgins,《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第85卷,第3期,第499-506頁;2003年9月。

藝術創造力與大腦。 Semir Zeki,《科學》,第293卷,第51-52頁;2001年7月6日。

藝術創造力與大腦。 Semir Zeki,《科學》,第293卷,第51-52頁;2001年7月6日。

創造力與心智:發現內在的天才。 T. B. Ward、R. A. Finke和S. M. Smith。Perseus Publishing,2002年。

創造力與心智:發現內在的天才。 T. B. Ward、R. A. Finke和S. M. Smith。Perseus Publishing,2002年。

潛在抑制的降低與高功能個體創造性成就的提高相關。 S. H. Carson、J. B. Peterson和D. M. Higgins,《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第85卷,第3期,第499-506頁;2003年9月。

潛在抑制的降低與高功能個體創造性成就的提高相關。 S. H. Carson、J. B. Peterson和D. M. Higgins,《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雜誌》,第85卷,第3期,第499-506頁;2003年9月。

SA Mind Vol 16 Issue 1本文最初以“釋放創造力”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16卷第1期(),第16頁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405-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