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約翰島(美屬維爾京群島中最小的島嶼)的海灘上帶鏟子的大多數人都是遊客,他們在那裡建造沙堡,或者是在國家公園裡搭帳篷的露營者。然而,也有少數人在挖掘加勒比海過去的線索。其中一位是肯·懷爾德,國家公園管理局的考古學家。懷爾德帶著一群志願者,最近在北岸的肉桂灣遺址取得了一些非凡的發現。他的發現將發表在《加勒比考古國際大會會議錄》上。
在過去兩年中出土的數千件文物——包括骨骼、珠子、貝殼祭品、陶器、雕刻的石頭和吊墜——表明這片海灘曾經是泰諾印第安國王或酋長所屬神廟的背景。泰諾人是其他加勒比島嶼(如巴哈馬、波多黎各和牙買加)的主要民族,他們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遇到的第一個部落。然而,在懷爾德的工作之前,尚不清楚是他們、加勒比人還是阿拉瓦克人定居在聖約翰島。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今天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肉桂灣的文物幾乎不容置疑。懷爾德和他的合作者已經找到了大量的珠子和澤米斯,即神靈的石雕,它們與在另一個遺址發現的一本書中繪製的珠子和泰諾神靈的圖片非常相似。正如這裡的照片和插圖所示,澤米斯通常有三個點:一個指向天空,造物主雅雅居住的地方;一個指向地下世界和死者之靈胡皮亞;另一個指向生者的世界及其靈魂戈伊茲。
從遺址不同層級獲得的澤米斯幫助懷爾德拼湊出了泰諾宗教最有可能的發展過程。他報告說,大約在公元1000年,泰諾人似乎向神靈獻上了簡單的祭品,但到1200年,他們開始崇拜他們的祖先。從那時起的澤米斯具有看起來像蝙蝠的面孔,懷爾德認為泰諾人相信他們的祖先以蝙蝠的形式迴歸。這些澤米斯上的眼睛也與聖約翰礁灣巖畫上的眼睛相匹配,那裡有蝙蝠經常光顧的水池。
懷爾德指出,大約在1500年,泰諾人似乎將他們祖先的靈魂轉移到了他們活著的國王身上,使他成為他們的宗教中心。來自這個時期的澤米斯,是所有澤米斯中最華麗的,都戴著頭飾。志願者們還發現大量帶有孔洞的花崗岩珠子,據推測是用來插入羽毛的,懷爾德認為這些珠子是泰諾酋長頭飾的一部分。
文物的挖掘和分析將繼續進行,但看起來懷爾德及時搶救了許多線索。海灘侵蝕威脅著肉桂灣的大部分遺蹟,包括一座18世紀的奴隸房屋,接下來將進行研究。一座完全完好的泰諾神廟是一項重大的發現。“它可能不是聖盃,”懷爾德在給維爾京群島國家公園之友(一個幫助資助這項工作的組織)的信中指出,“但話又說回來,這裡不是歐洲。”的確,這是歐洲人到達之前加勒比海地區生活的一個罕見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