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培養天才,改進資優教育

重申我們對資優教育的承諾是建設更具創新性、生產力和文化底蘊的社會的關鍵

1957年,當蘇聯人造衛星震驚世界時,福特基金會一項針對天才學生的專案——基於提前進入大學——已經進行了幾年。教育促進基金會的一份關於該專案的評估報告指出:“有些人認為,讓一個孩子比另一個孩子進步更快或接受更豐富的學術營養在心理上是不健全的,在政治上是不民主的……但是,常常被忽視的最大風險是堅持一套明顯不完善的做法的風險,這些做法正在阻礙年輕人才的發展,而歷史正處於國家迫切需要充分開發其人力資源的關鍵時刻。”

作者認為,在一個民主社會中,關注有能力的學生對於培養一批有能力的領導者至關重要,這只是眾多優勢之一。隨之而來的,透過《國防教育法案》對天才青少年投入關注和資源,導致了美國創新和科學生產力的蓬勃發展。

今天,研究人員、政策制定者和教師很少或根本不關注成績優異的學生。學校的資優教育幾乎沒有得到州或聯邦政府的資助。目前只有四個州為他們識別和服務資優學生的任務提供全額資金。許多這樣的學生在學校裡度日如年,沒有挑戰——重新學習他們已經掌握的材料。未能發展他們的才能意味著,他們中未來成為產品和服務的創新者;解決重大社會、經濟和環境問題的創造性思想家;應對國家優先事項的領導者;或娛樂、鼓舞和撫慰我們靈魂的表演者的數量將會減少。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美國對人才的忽視正在顯現,尤其是在數學方面。正如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家埃裡克·哈努謝克和他的同事在2010年報告的那樣,在參加國際學生評估專案(PISA)研究的56個國家中,有30個國家的高成就數學學生比例高於美國。PISA研究測試了15歲兒童的閱讀、科學和數學技能和知識。紐西蘭、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培養的數學尖子生比例至少是美國的兩倍。

我們認為,重新致力於資優教育對於擴大能夠為我們的社會做出突破性發現和創造性貢獻的個人庫至關重要。第一步是培訓教師和其他人識別天賦,天賦可能在孩子的智商分數中顯現,但也可能在特定領域(如數感或音樂能力)中顯現。可以透過培訓培養的社會和情感品質,如毅力、堅韌和熱情,也是日後成功的重要因素。

為幼兒提供廣泛的活動可能激發新的興趣,並使更多樣化的才能得以顯現。一旦傑出的才能出現,我們需要制定相應的計劃,包括加速課程和心理輔導,以便儘早、儘可能有力地培養其發展。這些努力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年輕人取得傑出成就。

天賦

近一個世紀以來,學者們一直在尋求理解、衡量和解釋天賦。對一些人來說,這個詞是對無休止的練習或社會優勢的結果的誤稱。然而,我們相信,非凡的能力確實存在,並且確實很重要。天賦意味著在特定領域分佈的極端高階進行表現的能力。早期,它由潛力決定和主要定義,其次是已證實的成就,然後是卓越。在小學,它通常與智商劃等號。在智力測驗中得分高於第95百分位(儘管臨界值有所不同)的學生通常被歸類為資優。

智商通常可以預測在校成績,但新的研究表明,更狹隘的學業評估可以幫助預測成年後在文學或物理學等領域的貢獻可能性。2005年,範德堡大學心理學家大衛·盧賓斯基和他的同事報告說,在成績優異的學生中,大約在13歲時測量的SAT數學和語言部分的分數(以及學生興趣測試)可以表明青少年是否會選擇在以後從事人文科學或數學或科學領域的職業。即使在數學能力的前1%(即前1%)內部的差異也與結果的差異相關,例如收入水平、專利數量以及獲得博士學位的可能性。

近年來,教育工作者已經開始超越智商分數來衡量天賦。科學或藝術的專業學校或專案根據成績測試分數、論文和項目錄取學生。小學專案可能會要求教師填寫清單,以揭示學生對學習的投入程度。隨著我們發現如何更好地識別與每個知識和技能領域相關的核心能力,這些方法將變得更加有效和可靠。

非學術領域在這方面更先進。例如,紐約的編舞家和芭蕾舞演員艾略特·費爾德在組建舞蹈團和教育新手演員方面擁有多年的經驗,他使用柔韌性、身體比例和身體記憶的指標來識別大約八歲時具有潛力的人。諸如音高感知和聽覺想象——一種認知處理音樂的方式——等特徵與音樂表演有關。在回應一項調查時,聲樂教師將音準、音色、音樂性和音高控制確定為與歌唱天賦相關的重要因素。

然而,我們識別和評估重要才能的能力各不相同。在田徑、舞蹈、音樂和國際象棋方面,專家們已經制定了各個年齡段可見的天賦基準。在學術界,到目前為止,只有在數學方面,我們才有可靠的方法來儘早發現潛在的天賦。

投入

在任何領域取得偉大成就,需要的不僅僅是天賦。它還需要非凡的創造力、堅韌、熱情和社交技能。創造力,即提出新穎、有用和優雅的想法或做事方式的能力,長期以來一直與天賦聯絡在一起。它可能取決於相關的技能和知識,但其本質是諸如隱喻思維、對複雜性的容忍以及解決問題的靈活性等心理過程。[有關創造力以及如何培養創造力的更多資訊,請參閱 Evangelia G. Chrysikou 的“你的創造性大腦在工作”;《大眾科學思想》,2012年7月/8月。]

成人創造力的先兆可能包括獨立思考、願意接受不同的觀點和看法,以及創造與同齡人相比新穎的專案和產品。表現出這些特徵的兒童更有可能在成年後做出創造性貢獻。1999年,印第安納大學教育心理學家喬納森·普盧克報告了對小學生時期透過託蘭斯創造性思維測驗被認定為有創造力的學生進行的多年代跟蹤調查結果。這項主要衡量發散性思維的測驗的得分在預測成年後公眾認可的創造性成就的數量和質量方面,是智商測驗的三倍。

除了能力和創造力之外,資優個體在追求目標時所表現出的投入和犧牲精神也十分突出。在1985年出版的名為《動機與成就進展》的一本書的章節中,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寫道:“天才和創新者之間統一的相似之處不是認知或情感方面的,而是動機方面的。他們共同之處是不願意或無法為其他人接受的目標而奮鬥。”

長期以來,天賦一直與高水平的內在動機聯絡在一起——也就是說,為了學習本身而參與任務。事實上,許多高學業成就者也受到外在因素的激勵和享受,例如獎盃、獎學金和其他形式的認可。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中,舊金山聯合學區學校心理學家大衛·J·科弗和我們中的一位(沃雷爾)表明,一群學業優秀的學生具有相似水平的內在和外在動機。高成就者可能比其他人更渴望知識,但也渴望名譽、財富或改變世界的力量。

高成就者可能具有卓越的任務投入度,這意味著他們願意進行學習和實踐,儘管不一定令人愉快,但對於進步至關重要。在2008年的一項研究中,當時在弗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家蒂莫西·W·柯比和他的同事證明,最有可能在三年級被認定為資優的幼兒園學生不僅表現出高認知能力,而且還表現出早期的任務導向,即“即使在教師可能沒有直接監督工作或存在干擾的環境中,也能夠完成工作”。在1990年發表的研究結果中,當時在愛荷華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卡米拉·P·本博和奧利亞·阿吉曼德使用統計方法來確定在356名根據SAT分數被認定為數學資優的學生中區分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的變數。他們的分析表明,相關領域高成就(即上醫學院或數學或科學研究生院)的最強預測因素是學生參加的可選數學和科學考試的數量,這個變數反映了對學科的投入

熱情有助於偉大的想法和表演的發展,儘管在資優教育的背景下很少對其進行研究。在一個例外中,康涅狄格學院的心理學家詹妮弗·A·弗雷德里克斯和她的同事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中考察了66名在兒童時期被認定為在學術、體育或藝術方面有天賦的高中生和大學生的素質。運動員和藝術家很容易表達他們參與的熱情,例如,告訴實驗人員:“我熱愛這項運動……我想一直打下去。”然而,在學業有天賦的青少年中,一個典型的說法是:“嗯,我並沒有感到很興奮,或者怎麼樣——我的意思是,這是學校作業。”這項研究表明,學業有天賦的孩子對學校整體上並沒有表現出太大的熱情。然而,如果調查以這種方式構建,學生們可能會對特定科目表現出興趣。

機會

儘管美國教育的目標是讓所有兒童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力,但資金的重點主要放在最弱勢的兒童身上,例如那些有殘疾的兒童,他們理所當然地被保證獲得免費的適當公共教育。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認為,學業有天賦的孩子無論教育環境如何都會成功。然而,研究表明,在大多數領域達到專業水平大約需要10,000小時的指導學習或實踐。儘管大量具有傑出智力能力的孩子被挑選出來並至少獲得了一些支援,但這些年輕人中很少有人在成年後變得傑出,這表明許多人沒有獲得充分發揮其潛力所需的指導和指導。

發展這種才能的關鍵可能在於為學生提供大量追求自己興趣的機會。在2010年的一項研究中,杜克大學的喬納森·魏和他的同事評估了1467名在13歲時被認定為數學天才的個人參與各種教育機會的情況,例如學術競賽、研究學徒、學術俱樂部、暑期專案和加速課程。他們發現,那些參與更多此類活動和課程(作者稱之為更大的“教育劑量”)的人,在33歲時,在科學、技術或數學領域取得了更高的顯著成就率,例如獲得博士學位、獲得專利或獲得終身教職。

有效的人才發展在不同階段需要不同型別的教師。指導對於將能力轉化為名望至關重要。在1977年發表的一項關於透過指導獲得卓越成就的起源的研究中,當時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社會學家哈里特·朱克曼採訪了92位在1901年至1972年間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美國人。她發現,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曾與之前的獲獎者一起學習或合作。這些導師幫助他們的門生培養對重要問題和優雅解決方案的感覺,並代表他們調動資源,例如獲得資助、獎學金、工作和出版物。

透過擴充套件和補充常規課程來發展青少年才能,尤其是在低收入和農村社群,可以使孩子們接觸到新的主題和想法,並使他們能夠更深入地參與某個學科。例如,暑期專案可能會以常規課堂上通常不提供的各種主題為特色,例如四年級學生的人體解剖學和初中生的機器人技術。

這種充實活動是學校大多數資優計劃的主要內容,但擴大這些活動可能會挖掘出新的才能。例如,介紹通常直到高中或大學才學習的科目的課程,可能會讓感興趣和有能力的學生搶先一步。在某些情況下,學生可能會在資優學生的專門學校學習這些課程,例如伊利諾伊州數學與科學學院以及紐約市的布魯克林技術高中和布朗克斯科學高中。

提供的課程種類越多,我們揭示潛力的機會就越大。2004年,新聞節目《60分鐘》播放了一段關於來自哈萊姆區的有色人種低收入青少年的節目,其中四人當年代表美國參加奧運會擊劍比賽。來自貧困社群、居住在市內貧民區的學生是如何參與到如此深奧的運動中的?幸運的是,一位前非裔美國擊劍冠軍退休後搬到了哈萊姆區,並在15年前開始授課。他的工作為許多可能從未握過劍的年輕人提供了機會,讓他們發現自己有這項運動的天賦(以及追求這項運動的興趣、熱情和投入)。

抓住這些機會並表現出足夠投入的學生應該被允許參加越來越具有挑戰性的課程或比賽,無論他們的年齡如何。學業加速可能包括跳級、在單個科目中升入更高年級或提前註冊大學預修課程。它也可能包括加快課程教學速度,以便在一年內完成兩年的教材。

加速顯著提高了資優學生的成就和動機。密歇根大學當時的心理學家詹姆斯·A·庫裡克在2004年報告的幾項薈萃分析中發現,加速小學和中學生表現出的成就水平優於同齡同能力的普通資優學生。庫裡克還發現,加速學生更有可能尋求學士學位以上的學位。同年,聖保羅聖托馬斯大學的資優教育專家凱倫·B·羅傑斯報告說,參加各種專案的加速學生比他們的同齡人進步了兩個月到七個月,在學生在學年內完成多年內容的課堂上,進步幅度更大。

特別資優的學生可能從快節奏的學習環境中獲益最多。在2006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資優教育研究員米拉卡·格羅斯追蹤了60名智商在160及以上的澳大利亞青少年二十多年的教育、社會和情感發展。其中17名青少年被徹底加速,使他們能夠提前三年高中畢業。這些學生對他們的生活非常滿意,無論是在職業上還是在個人方面。相比之下,許多隻加速一年或根本沒有加速的學生經歷了嚴重的社交困難,有些人甚至高中或大學輟學。

學校幾乎從不使用加速策略。教育工作者經常以課程安排困難為由,但事實上,存在著強烈的反對加速的偏見。然而,加速應該是資優教育的關鍵組成部分。事實上,我們應該期望有天賦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地將其努力投入到特定領域。學校應該配備知識淵博的教師,即使在最早的年級也是如此,我們需要更多負擔得起的暑期專案,將一個學期或一年的課程壓縮到幾周的強化教學中。

毅力

然而,僅僅提供機會是不夠的。有才能的人必須利用這些機會。研究表明,年輕人可能會因各種原因而回避教育或課外活動,包括害怕競爭和失敗、學習和組織能力差以及害羞。因此,利用有利的環境需要某些心理優勢,其中包括應對挑戰和批評的能力以及承擔戰略風險的意願。

這些特質,以及毅力、專注和幹勁,對於進行達到頂峰所需的 интенсивное 實踐和準備也至關重要。在2001年的一項研究中,密歇根州立大學的運動心理學家丹尼爾·古爾德和他的同事調查了美國奧運冠軍的心理力量發展。他發現,成為冠軍需要的不僅僅是運動能力。它還取決於專注能力、心理韌性、設定目標的能力、競爭性、自信心、可指導性、幹勁、樂觀和情緒控制。

教練通常會教導精英運動員如何處理挫折、調整焦慮水平以獲得最佳表現以及想象成功。近年來,音樂學院越來越系統地關注這些技能。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大學預科和音樂學院課程隱含地灌輸價值觀,例如對自己的藝術和老師的深深奉獻精神,這些價值觀與成功度過音樂學院生涯有關。該學院還開設了心理技能培訓課程,以直接解決從音樂明星到成績不佳者的各種結果。

學業有天賦的學生可能會經歷競爭激烈且偶爾充滿壓力的環境。儘管這些年輕人經常表現出非凡的動機和投入,但他們很少接受額外的心理輔導來應對加速和其他挑戰的嚴峻考驗。中小學和大學教師在這方面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培訓。他們通常也沒有接受過透過激發隱喻和發散性思維或解決問題的練習來提高創造力的培訓。

學校本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來鼓勵高學業成就。儘管教師和管理人員經常公開表彰在田徑、領導能力和表演藝術方面的成就,但他們往往忽視或淡化學術成就。將有智力天賦的孩子刻板印象地定義為“書呆子”或“學霸”也背叛了對這些孩子的支援,他們中的許多人為實現自己的目標付出了非常艱苦的努力。

事實上,資優兒童是“天生的”,不需要學習或練習的想法會嚴重削弱他們的動機。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卡羅爾·S·德韋克的研究表明,認為智力和天賦是固定不變的特質可能會導致人們主要關注證明自己配得上資優或“聰明”的標籤,而低估努力在成就中的作用。相比之下,相信智力和天賦是可塑的會激勵一個人付出實現目標所需的艱鉅努力,例如成為受人尊敬的物理學家、歷史學家或哲學家。德韋克的研究表明,透過適當的指導和育兒實踐可以培養這種態度[參見卡羅爾·S·德韋克的“培養聰明孩子的秘訣”;《大眾科學思想》,2007年12月/2008年1月]。

我們提出的框架的目的是增加能夠開發創新產品和服務並提供可以改善和提升我們生活的創造性表演的個人的數量。世界需要更多這樣的人。我們並不是主張將所有服務都輸送到那些走上卓越之路的人。然而,對卓越的關注維持了對卓越的持續關注。當人們被給予將天賦轉化為卓越成就的手段時,他們會體驗到巨大的個人滿足感,同時,也為社會帶來了難以想象的利益。

(進一步閱讀)

培養年輕人的才能。本傑明·S·布盧姆編輯。巴蘭坦,1985年。

從兒童資優到成人創造性生產力的過渡:心理特徵和社會支援。P. 奧爾澤夫斯基-庫比柳斯,《羅珀評論》,第23卷,第65-71頁;2000年。

受欺騙的國家:學校如何阻礙美國最聰明的學生。N. 科朗傑洛、S. G. 阿蘇林和 M.U.M. 格羅斯。《坦普爾頓國家加速報告》,第1-2卷。約翰·坦普爾頓基金會,2004年。

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的成就及其與STEM教育劑量之間的關係:一項為期25年的縱向研究。J. 魏、D. 盧賓斯基、C. P. 本博和 J. H. 施泰格,《教育心理學雜誌》,第102卷,第4期,第860-871頁;2010年。

以傑出創新為基礎的卓越成就應該成為資優教育和人才發展的目標嗎?對政策和研究的啟示。R. F. 蘇博特尼克和 R. 里科夫,《學習與個體差異》。第20卷,第4期,第358-364頁;2010年。

Rena F. Subotnik 是美國心理學會學校和教育心理學中心以及資優教育政策中心主任。

更多作者:Rena F. Subotnik

Paula Olszewski-Kubilius 是西北大學人才發展中心主任,教育和社會政策學院教授。

更多作者:Paula Olszewski-Kubilius

Frank C. Worrell 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育研究生院教授兼學校心理學專案主任。

更多作者:Frank C. Worrell
SA Mind Vol 23 Issue 5本文最初以“培養年輕天才”為標題發表於SA Mind 第23卷第5期 (), p. 50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1112-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