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衛六是一顆寒冷的星球,表面覆蓋著由有機化合物組成的溼沙,並由液體(很可能是甲烷)塑造而成——這是惠更斯探測器收集的資料所描繪出的土星衛星土衛六的景象,該探測器於一月份登陸其表面。《自然》雜誌線上發表了一系列論文中的首批分析結果,這些論文於昨天線上釋出。
儘管土衛六表面的溫度低至零下179攝氏度,但它是太陽系中除地球外唯一擁有富氮大氣的天體。土衛六是太陽系第二大衛星(僅次於木星的伽尼米德),它在擁有複雜的天氣迴圈、液體流動塑造的地貌和火山活動(儘管是冰冷的火山活動)方面也與地球相似。事實上,它可能類似於我們星球存在的最早期階段。
但土衛六顯然也是一個奇異的世界,籠罩在濃厚的霧霾層中,並凍結在原始的富氫狀態。構成其大氣層的甲烷和氮在陽光下形成各種氣溶膠——賦予衛星橙色的外觀——然後像外星雪一樣飄落穿過大氣層,在表面留下厚達一公里的柔軟覆蓋層,表面佈滿了水冰而不是岩石。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事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事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將幫助確保有關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惠更斯號在兩個半小時的下降到地面的過程中以及著陸後一個多小時內收集了資料。探測器的各種系統包括測量大氣、風、氣溶膠、氣體和地表本身的儀器。但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歐洲航天局的聯合任務提出了與解答一樣多的問題。這些新的謎團之一是,當化學理論表明甲烷氣體應在1億年內消失時,土衛六如何繼續在其大氣中保持如此大量的甲烷。土衛六內部的某個地方必須存在一個巨大的甲烷儲藏庫,定期補充其大氣層。
當然,可以產生大量甲烷的一件事是生命,但探測器在土衛六上發現的特定碳同位素使這種可能性不大。儘管如此,即使地球和土衛六似乎沒有共同的生命,但家族相似性仍然很強。事實上,在下降到土衛六表面的過程中,惠更斯號探測到大氣中的離子擾動,表明土衛六可能像地球一樣,在夏季風暴期間經歷閃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