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誤解的陰莖

戈登·蓋洛普澄清關於精液置換理論的誤解

加入我們科學愛好者的社群!

本文發表於《大眾科學》的前部落格網路,反映了作者的觀點,不一定代表《大眾科學》的觀點。


所以,似乎人們對陰莖有著相當強烈的感受。對於我上一篇文章——“陰莖的秘密:為什麼陰莖長成那樣?”——的反應,從難以置信的(你真的在暗示黑猩猩不是濫交的嗎?——“tomrees”),到富有想象力的(陰莖!它們太可愛了,你只想捏捏它們的臉頰,給它們餅乾——“montavilla”),再到相當惱怒的(又是一個“進化心理學家”的愚蠢、有偏見的想法——“hcollins2009”)。

不知為何,當談到人類是否在過去數百萬年中進化出某些特殊特徵時,我發現人們往往會異常激動。我曾經在賓厄姆頓一家日本牛排館用餐時,與一位非常令人討厭的鳥類學家進行了一場最不愉快的對話。我想我差點被這位科學家勒死,他對我提出的喜鵲的智力可能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像人類的觀點感到非常不悅。但是,人類陰莖進化的主題似乎觸動了一根特別敏感的神經。

因此,我決定直接與紐約州立大學奧爾巴尼分校的進化心理學家戈登·蓋洛普交談,畢竟,他那備受爭議的“精液置換理論”引發了關於這個神秘器官的適應性功能如此激烈(我必須說,也很有趣)的爭論。我向他解釋說,讀者在理解他的一些核心進化觀點方面似乎存在一些困惑,也許他可以為我們提供更多關於該理論的細節,以消除任何反覆出現的誤解。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

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在瀏覽了《大眾科學》其他網際網路上的早期文章的各種回覆後,戈登和我注意到,人們對他的論點存在幾種概念上的缺陷。由於他不可能回應所有針對其精液置換理論的反駁(而且,坦率地說,其中一些太奇怪了,我根本無法理解),我將下面翻譯了一些“核心”問題。

讀者:乳膠生殖器研究沒有太大的說服力,因為模型是包皮環切的,而在現實生活中,包皮會干擾冠狀溝的精液置換功能。那麼,包皮對精液置換理論是否構成問題?

蓋洛普:包皮的長度是人類陰莖最可變的特徵之一。當大多數未行包皮環切術的男性勃起時,包皮會拉回龜頭上方,並沿著陰莖杆向下移動,使冠狀溝能夠發揮其作用,將競爭對手的精液從女性的子宮頸處舀走。由於包皮環切術會減小龜頭後面陰莖杆的直徑並突出冠狀溝,我們推測包皮環切術的做法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陰莖,使其能夠作為更有效的精液置換裝置發揮作用。是紙上談兵的推測嗎?不。可以透過比較包皮環切和未行包皮環切術的男性之間的非親生率來檢驗這一想法。我的預測是,包皮環切術的男性應該經歷較低的被戴綠帽子的發生率。

讀者:那麼,為什麼人類的陰莖進化出包皮呢?

蓋洛普:進化不是有設計的。思考大多數適應的最好方式是從成本/收益比的角度來看。我懷疑包皮提供了對龜頭的保護,而你所看到的是一種統計上的折衷。

讀者:如果陰莖真的是為了置換精液而進化的,那麼為什麼其他濫交的靈長類動物,例如黑猩猩,沒有進化出具有冠狀溝的類似設計的陰莖呢?

蓋洛普:同樣,進化不是有設計的。它是透過選擇發生的,而這種選擇的原始材料不過是隨機的基因事故(突變)。在人類生殖器設計的進化史中,存在一些其他物種中沒有的陰莖形狀突變,這導致了一種可以用來與其他男性競爭親生權的裝置。其他濫交的靈長類動物,例如黑猩猩,透過精子競爭解決了這個問題。雄性黑猩猩的睪丸是人類的三倍大,精子數量的差異也在同一數量級。黑猩猩透過在雌性生殖道中留下最大和最有效的精液量來相互競爭親生權。當涉及到基於基因事故的選擇時,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適應性問題。

貝林在這裡。最後,我應該說,那些在智力上被條件反射為反對僅僅提及人類行為的進化解釋的人,無論論點多麼令人信服,並且有經驗證據的充分支援,都可能會尖叫“只是個故事!”。一些進化理論確實有很多不足之處。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精液置換理論恰好在適應性方面非常有意義——而且我懷疑,一旦你知道你在下面處理的是什麼,你可能再也不會以同樣的方式看待陰莖了。

在《大眾科學思維》雜誌的專欄中,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的研究心理學家傑西·貝林思考了一些日常人類行為中較為晦澀的方面。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打哈欠會傳染,為什麼我們用食指而不是拇指指點,或者嬰兒時期母乳餵養是否會影響你成年後的性偏好?仔細研究最新資料,因為“貝林在思考”將解決這些以及其他關於人性的古怪問題。註冊RSS訂閱或在Facebook上加貝林博士為好友,再也不會錯過任何一期。

Jesse Bering is Associate Professor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Otago in New Zealand. He is the author of The Belief Instinct (2011), Why Is the Penis Shaped Like That? (2012) and Perv (2013). To learn more about Jesse's work, visit www.jessebering.com or add him on Facebook (https://#/jesse.bering).

More by Jesse Ber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