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背後的思想

蒂姆·伯納斯-李發明了全球資訊網,並繼續塑造著它瘋狂的演變。他既不富有也不出名,他對此很滿意

蒂姆·伯納斯-李。


關於支援科學新聞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購買訂閱即表示您正在幫助確保有關當今塑造我們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的未來。


編者注:馬克·菲舍蒂在 2000 年與蒂姆·伯納斯-李合著《編織網路》一書後不久撰寫了以下文章。

那是 1999 年 4 月一個涼爽的早晨,1500 名計算機科學家、大學教員和行業 CEO 正湧入位於波士頓郊外劍橋市的麻省理工學院 (M.I.T.) 的一個大型體育館。他們喝著咖啡,為一場主題演講坐好,這場演講將為 M.I.T. 計算機科學實驗室 35 週年慶典畫上句號,該實驗室是推動計算機革命的眾多創造的發源地。

實驗室主任邁克爾·德圖佐斯從一個臨時搭建的舞臺上喊道:“我們的派對很棒!現在是你們期待已久的人: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蒂姆·伯納斯-李。”人群安靜下來,向前傾著身子,因為他們知道這個名字,卻不瞭解這個人。一位 43 歲的精神抖擻的英國人從陰影中走出來,在淺色短髮的映襯下露出了微笑。

觀眾們很興奮,期待著一個關於網路如何誕生的激動人心的故事。但他們沒有得到。伯納斯-李走到講臺前,發出了一個令人清醒的警告:網路尚未完成。事實上,他用沉著的語氣說,如果現在衝擊它的巨大力量不加以協調,它可能會自我毀滅。專利可能會阻止使用者在網路上自由移動,從而扼殺世界現在享有的普遍資訊訪問。專有產品可能會將一個龐大的網路分割成較小的競爭網路,從而無法在全球範圍內連結資訊。

此外,這位鬥士用鼓舞人心的語氣說,他有一個更宏偉的願景。如果發展得當,網路可以有力地將跨越地域、種族、經濟和政治界限的人們聯絡在一起,從而形成一個合作而非衝突成為變革動因的社會。但這需要更多的工作。

人群有些困惑。他們想沉浸在一個已經完成的網路中。但是它的創造者告訴他們,網路還處於青春期,而且是一個不守規矩的網路。如果要充分發揮其潛力,就需要協調一致的指導。

伯納斯-李虔誠地走到舞臺左側的臺階旁。突然,德圖佐斯跳上臺階,對他進行了一次身體阻擋,由於德圖佐斯身高 6 英尺 4 英寸,而伯納斯-李則身材苗條,身高 5 英尺 10 英寸,所以很有效。伯納斯-李驚訝地站在那裡,難以置信。鮑勃·梅特卡夫本人也是一位計算機先驅,也是 3Com 公司的創始人,他出現在舞臺右側的麥克風前。他宣佈 3Com 已承諾出資 200 萬美元,設立 3Com 創始人主席職位,這是麻省理工學院的第一個為研究人員而不是教授設立的主席職位。伯納斯-李將成為第一位擔任該職位的人。

幾位 3Com 董事會成員抬著一把黑色的紅木椅子,將其放在人群面前的中心位置。伯納斯-李帶著一絲尷尬,朝椅子走去。他慢慢地、靜靜地繞著它走了一圈,像一個好奇的啞劇演員一樣檢查著一個奇怪的、掉落的物體。他小心翼翼地坐下。伯納斯-李仍然沉默不語,睜大眼睛看著觀眾,張開雙臂,大聲宣佈:“這是一把椅子!” 全場爆發出歡呼聲。在兩分鐘內,伯納斯-李從極其嚴肅轉為面無表情。他惡作劇般的滑稽動作,以他嘲諷的方式,傳達了一個資訊,即即使受到尊敬,也不應該太把自己當回事。

伯納斯-李高興地離開舞臺,並滔滔不絕地說話。他和祝願者握手。然而,他卻焦慮地注視著出口。他想回到實驗室的全球資訊網聯盟,該聯盟由 55 名工作人員組成,負責協調來自世界各地的 345 家成員公司和政府機構,從微軟到國防部不等。在那裡,作為主任,伯納斯-李將他的個人願景應用於推薦的技術標準,以改進網路。重要問題正在得到解決,而今天存在爭議。在網路的野蠻增長過程中,伯納斯-李一直是唯一不變的人,是活動風暴中的一個錨。

蒂姆·伯納斯-李一直不為公眾所知,因為他從未從網路中致富或成名。他很喜歡錢,但他的動力來自他更大的夢想。每一個點com百萬富翁,每一個在網路上搜索到一點資訊的人,都欠伯納斯-李一份情,但他並不想去索取或被奉為神明。“我很高興讓別人扮演皇室的角色,”這位不自負的發明家說。“只要他們不試圖控制網路。”

伯納斯-李是兩位計算機先驅的兒子,他們是曼徹斯特大學團隊的成員,該團隊開發了第一臺由 Ferranti Ltd. 出售的商用電子計算機。在他們在倫敦的餐桌上,父親和母親向年輕的蒂姆展示瞭解決數學問題的樂趣。他用紙板箱製作了自己的模擬計算機。一天,他從高中回家時,發現他的父親正在寫一篇關於計算機最終如何像人腦一樣進行直觀連線的演講。這個挑戰紮根於伯納斯-李自己的大腦中。

在獲得物理學學位並擔任過幾份軟體工程師的工作後,1984 年,伯納斯-李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 (CERN)找到了一份程式設計工作,這是一個位於法瑞邊境的巨型高能物理實驗室。他很難跟蹤 CERN 來自遙遠國家的 5,000 名科學家、他們相互關聯的專案以及他們不相容的計算機。因此,他在業餘時間編寫實驗程式來幫助他記住這些連線。他了解了超文字,這是一種程式設計方案,允許讀者在計算機上的文件之間跳轉。他還了解了網際網路,一個連線計算機的電話和網路線的大型矩陣。它在學術界和研究人員中用於傳送電子郵件很流行,但對於非計算機專家來說很難使用。

到 1990 年,伯納斯-李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願景:“假設儲存在各處計算機上的所有資訊都連結在一起,”他想。“CERN 和地球上每臺計算機中的所有資訊位都將對我以及其他任何人可用。將有一個單一的、全球性的資訊空間,”一種像空氣和水一樣的自然資源。留給他的任務是將超文字和網際網路結合起來。

這個任務只用了三個月就完成了。到 1990 年聖誕節,伯納斯-李在同事羅伯特·卡約和實習生尼古拉·佩洛的幫助下,有了一個粗略的網頁版本、一個 Web 伺服器(儲存網頁的計算機程式)和一個 Web 瀏覽器(查詢和檢視網頁的程式)。他設計了三種用於建立、定址和傳送網頁的協議。它們共同提供了一種簡單、可視的方式,可以使用超文字透過網際網路連結任何格式的計算機文件。

伯納斯-李和卡約在接下來的三年裡,將他們的時間分配在宣傳新生網路和改進其實際軟體之間。伯納斯-李要求 CERN 釋出他的原始碼(所有原始軟體),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網頁和瀏覽器,並使用網路,而無需獲得權利或支付費用。他不想讓網路成為他自己的,而是每個人的。這是全世界愛好者以基層方式幫助開發網路的唯一途徑。物理研究人員、超文字程式設計師和網際網路愛好者紛紛加入。

隨著商業界的參與,伯納斯-李再也無法將網路作為個人專案進行管理。他離開了 CERN,加入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科學實驗室,開始組建全球資訊網聯盟 (W3C),該聯盟將彙集公司、大學和政府開發人員,以確保他們所有的網路建立都相容。這位人道主義者想要確保網路仍然是所有人(從拉比到說唱歌手)的公共媒介,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會出於專有目的而控制它。如今,網路不僅徹底改變了商業,還徹底改變了社會本身的定義。有共同愛好、疾病、職業或政治傾向的人們可以立即形成社群,而不受物理邊界、財富、教育或時區的限制。一個人的簡單發明確實可以改變世界。

我第一次見到伯納斯-李是在 1997 年末的一天早晨,當時我在劍橋的聯盟討論關於網路建立和未來的書。我正等在一條像圖書館一樣安靜的室內走廊裡。牆壁上擁擠的辦公室裡堆滿了在昏暗的頂燈下發光的電腦、成堆的軟體期刊、電子裝置和腳踏車零件。在每個平房裡,兩三個工作人員背靠背坐著,一邊寫程式碼一邊輕聲交談。這裡沒有什麼真正迷人的地方,這也是部分重點。網路是為每個人而生的,並在普通的計算機上開發。輝煌之處在於創造簡單。網路由幾個基本構建塊、幾個基本理念以及伯納斯-李堅持改進的地方易於使用組成。

當伯納斯-李從樓梯間衝進大廳時,平靜被打破了。他穿著一件舊的綠色 Polo 衫、卡其褲和無線電話耳機。他精力充沛地交談著,揮舞著雙手,結束了他騎腳踏車上班時開始的談話,這是一段沿著鋪好的火車軌道行駛 12 英里的路程。當我跟著他走進他的辦公室時,他笑著回應了另一端的評論。

辦公室很實用,配有一張標準辦公桌和一張桌子,上面並排放著兩臺巨大的顯示器。螢幕上開啟著許多視窗:一個顯示他的日曆;一個顯示全球資訊網聯盟(W3C)的網站;一個則在即時顯示美國和歐洲各地員工在線上聊天中輸入的一行行文字。這裡沒有發明家的妻子或孩子的照片——這是故意的,這樣來訪的記者就無法對他們進行評論。

“啊,是的,那本書,”他用他那簡潔的英國口音說道。他的思緒以驚人的速度在不同的想法之間跳躍。與此同時,他的腦海中一直關注著螢幕,想著:“這個已經有人描述過了嗎?是否有相關的資訊?” 每當他提到一個觀點,他都會轉動椅子面向螢幕,並報出我應該檢視的網址,以便了解背景資訊。我感到胃裡一陣陣下沉。“他的想法絕對不是線性的,”我擔心地想,“而一本書必須是從第一個字到最後一個字都是線性的。”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堅持了下來。在工作進行了九個月後,我們在他家裡的辦公室會面,策劃如何使許多網路程式進化以實現他的願景,這是一個他從未完成過的練習。我來到他家,期待著一些不尋常的東西,並在車道上找到了它——一輛車頂放著綠色獨木舟的13年車齡的舊款大眾Rabbit。除此之外,這所房子很普通,是波士頓郊區的中產階級住宅。伯納斯-李穿著他那件褪色的綠色polo衫出現在門口,這次還穿著卡其色短褲。我們走到樓上,來到一個位於街道上方的狹窄二樓陽臺。房間裡散落著半打電腦,被檔案、書籍和雜物所淹沒,散發出陣陣熱氣。

在一端,兩個與W3C相同的巨大螢幕放在一個充當臨時桌子的舊門上,用檔案櫃和偶爾的桌腿支撐著。“我的姐夫是建築工人,他說這可能不安全,”伯納斯-李指出,但他已經在美國住了四年,一直沒有費心去改變它。一條與W3C網路伺服器的高速連線每天24小時保持暢通。他伸出手臂,掃開了螢幕旁邊的雜物。

他很快就因試圖用語言解釋他的想法而感到沮喪。他承認他已經不能再寫純文字了;他用超文字寫作,突出關鍵詞並連結到關於這些詞的網路頁面。這樣他就不會陷入細節,可以不斷向前推進。一些觀察者指責他患有注意力缺陷障礙,或者只是一個極客,但他都不是。他的思維方式就是這樣。

伯納斯-李最終惱火地說:“我必須把它畫出來。” 他匆忙地環顧房間,尋找一張足夠大的紙。當他看到貼在牆上的一張巨大的世界地圖時,他的眼睛閃閃發光。他把它拉下來,翻過來,開始潦草地畫圈,並在裡面填上技術縮略詞。他的語速加快了。每當他的思維向前跳躍一步,他就會畫一個箭頭連線不同的圓圈。他不斷給我提供網址。兩個小時後,這張三英尺見方的海報的每一寸都佈滿了潦草的字跡。

伯納斯-李很滿意。他拿出他的數碼相機,拍下這一片混亂,將相機插入電腦,並將影像儲存在那裡。他承認自己有一種對丟失任何隨意筆記或半成形想法的偏執。他一直在為他的電子剪貼簿拍攝人們的數碼照片。但他接著補充道,“如果我們在網上出版這本書,我們可以直接展示圖表,放入解釋圓圈的超文字連結,然後就完成了。”如果他對什麼事情感到不耐煩,那就是對那些抵制新資訊傳遞方式的人。

在我開車回家的路上,我突然意識到伯納斯-李剛剛繪製出了網路宏大的發展藍圖。放在我身旁的公文包裡的這幅知識性的義大利麵圖,是一部傑作。他怎麼能在深入研究技術細節的同時,在思維上實現如此巨大的飛躍呢?

一個答案來自羅伯特·卡伊奧,那位幫助建立網路的同胞。“蒂姆有一個特殊的,有很多交叉連線的大腦,”卡伊奧說。“所以,如果你在網上找不到某些東西,那是因為網路就像蒂姆的思想一樣!”

佩吉·裡默,伯納斯-李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曾任老闆說,“當蒂姆真的被帶入狀態時,他會說一句話,並用另一句他還沒完全開始說的話來結束它。這會讓滿屋子的義大利人、希臘人和瑞典人感到震驚。我們會舉起寫著‘慢下來’的紙片。蒂姆實際上是為了整理自己的思路而建立了網路。訣竅是他不再需要記住任何特定的東西,只需要知道它在某個網路中,有了正確的工具,他就可以重新進入並找到它。”

帶著這個偉大的發現,我後來在電話中迫使伯納斯-李承認,網路的運作方式與他的思維方式是獨一無二的。他耐心地說:“也許吧。但難道我們不是都這樣思考的嗎?我們都在同時遵循許多無意識的路徑。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網路如此受歡迎的原因。終於,有了一個像我們大腦一樣運作的計算機網路。”

到1999年夏天,這本書完成了。它將於9月上市。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由成員組織的代表組成的許多W3C工作組一直在忙於起草網路軟體的推薦擴充套件。由於W3C成員每年支付高達50000美元的費用才能參與會議,因此這項活動對外界是封閉的。然而,伯納斯-李也想表達,該聯盟不是一些隱藏的、指導網路的幕後黑手,而是由一個多元化社群的協作。工作人員決定讓我觀察他們的一次技術評審會議。

會議將在W3C一個小型、改造過的教室裡舉行。房間裡佈滿了白板和記號筆——現代版的黑板和粉筆。七名工作人員圍坐在中央的一張大型白色桌子旁。幾位是二十多歲,其餘的是三四十歲。順時針方向分別是伯納斯-李;公關主管珍妮特·戴利;留著金色挑染黑色頭髮和山羊鬍的分析師約瑟夫·裡格爾;來自赫爾辛基電話公司的訪問工程師瑪雅-裡塔·科伊武寧;扎著馬尾辮的程式設計師埃裡克·普魯多梅奧;今天還將擔任記錄員的黑鬍子工程師拉爾夫·斯威克;以及一位穿著牛仔褲的法裔加拿大計算機架構師丹尼爾·拉利貝特

工作人員將他們的筆記型電腦插入桌上的一個小黑盒。它連線到角落裡的一臺大顯示器。中間是一個超現代的揚聲器電話,它會接收每個人的聲音,並將來自場外人員的聲音傳遞進來。而場外人員確實來自各地:他們一個接一個地從華盛頓特區、德克薩斯州奧斯汀、法國格勒諾布林的INRIA實驗室(W3C的歐洲總部)以及日本的慶應大學(W3C的基地)撥入。這裡是早上9點,格勒諾布林是下午3點,而慶應大學那裡是前一天晚上10點。

裡格爾將主持這次會議,因為它與他的領域有關。要點已經列在網上,並且顯示在斯威克透過鍵盤控制的大螢幕上。伯納斯-李和其他人也在他們的筆記型電腦上打開了一個小視窗,顯示著IRC(網際網路中繼聊天),這是一條私人的、透過文字聊天的線路。與往常一樣,W3C已經為自己的目的改進了這個工具,部分原因是為了測試它能將當前技術推向何種程度。每當有參與者發言時,斯威克都會輸入他們的名字並總結他們的評論,這些評論會出現在劍橋和國外透過網際網路撥入的員工的IRC視窗中。這樣,他們可以監控正在發生的事情,並輸入他們的意見。許多員工在他們的辦公室裡整天都開著各種IRC頻道,以跟蹤世界各地正在進行的活動。

“約瑟夫,我是丹尼,”一個聲音從揚聲器電話中傳來。“你能解釋一下語義文件中的更改嗎?”在經過幾分鐘快節奏的技術討論後,現有的小組陷入了困境。一直保持安靜的伯納斯-李鼓舞了大家。“我們必須解決這個難題,”他鼓勵道。他飛快地闡述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技術要點,興奮地做著手勢,眼睛閃閃發光,語氣歡快。斯威克跟不上速度,乾脆停止了打字。其他專家們也靜靜地聽著這位大師的講解。揚聲器電話也靜了下來。經過片刻的沉思,斯威克說:“就是這樣,不是嗎?”伯納斯-李用一句充滿活力的“瞧!”來回答。
討論繼續進行。一位來自歐洲的工作人員提出了一個不尋常的技術想法。伯納斯-李身體僵硬起來,傾向揚聲器電話,用嚴厲的聲音說:“但這是一種哲學上的差異。”他咬著嘴唇,“嘶——!”,發出一種像嘈雜的電視畫面一樣的刺耳聲音。其資訊是:網路的根本基礎是不容討論的。

小組開始討論一個新話題。伯納斯-李再次受到技術啟發,在房間裡走來走去,尋找記號筆。他開始在白板上潦草地畫圈和箭頭。斯威克驚慌失措地拿出壓力感應平板電腦,開始嘗試重新建立伯納斯-李的潦草筆跡,以便它們出現在現有成員的螢幕上。“蒂姆正在白板上畫畫,”裡格爾帶著一絲告誡地向揚聲器電話的參與者宣佈。“哦,抱歉,”伯納斯-李說,意識到他們看不到他在做什麼。

但他繼續畫著,先用黑色,然後用紅色。“你知道我不能畫彩色,”斯威克申訴道。“抱歉,”伯納斯-李不停地回答。拉利貝特說:“嘿,珍妮特,你為什麼不拍張照片呢?” 她將她的筆記型電腦(其框架中嵌入了一個數碼相機鏡頭)指向白板,並按下一個鍵。它發出了嗶嗶聲。她輸入了影像的地址,然後將其傳送到網站供其他人檢視。

會議就這樣進行著。工作人員友好地提問和爭論。伯納斯-李在一段時間裡保持安靜,當技術要點需要澄清時,他會爆發出激動的熱情,當基本原理有被違反的危險時,他會進行糾正。否則,他會在需要時用他那沙啞的喘息聲和口哨聲引導他的門徒。兩個小時後,會議結束了。工作人員拔下他們的筆記型電腦插頭,陸續離開。裡格爾將稍微調整工作組的方向。伯納斯-李和我回到他的辦公室。

珍妮特·戴利很快出現在他門外,並宣佈廣受歡迎的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臺節目“新鮮空氣”剛剛開始播出,今天的節目是與伯納斯-李進行的半小時對話。但他沒有收聽,因為我們正在交談,那樣做會顯得自私而失禮。

對於一位與約翰·古騰堡托馬斯·愛迪生並駕齊驅的人物來說,伯納斯-李依然非常謙遜。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佩吉·裡默(她本人也來自英國)說,這其中一部分是文化因素。“這是一種非常英國式的態度。蒂姆不認為自己是一個偉大、奇特的人物。他覺得吹噓很尷尬。”他還對每個人都表示尊重。“無論職位高低,每個人都值得得到平等的對待,”裡默說。

伯納斯-李的公正態度可能源於他保持生活平衡的強大能力。他每週在家工作兩天半,部分原因是為了更親近家人。他小心地保護自己的隱私。他不會向記者談論他的個人生活。他只會說:“工作是工作。家庭是家庭。”

裡默既是朋友,也是前上司,她理解他的動機。“蒂姆強烈地認為,他家裡的每一位成員都應該得到應有的關注。如果焦點總是放在蒂姆,這個‘發明了網路的人’身上,他的孩子們又怎麼能成長為他們自己呢?他想在儘可能普通的社交環境中享受與他們相處的時光。”

這也包括他的妻子。他們在日內瓦的一個業餘戲劇社相識。她現在經營著自己的諮詢公司並協調戲劇演出。伯納斯-李不參與她的演出,因為聚光燈可能會轉移到他身上。“如果我去當保姆,會更有幫助,”他說。

凱利奧說,伯納斯-李希望他周圍的每個人都快樂。“當他搬到瑞士時,他做了紙板箱給貓保暖。但我想知道他能堅持多久。這會造成壓力。越來越多的人期待他做出決定。有時,一位導演必須做出決斷。”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少數對W3C持批評態度的業內人士聲稱,伯納斯-李是一位國王,用鐵腕統治著他的傀儡政權。但他的“臣民”並不認同。有一天在W3C吃午飯時,沒有伯納斯-李在場,高個子、紅鬍子的澳大利亞人查爾斯·麥卡錫-內維爾、身材矮小的法國人雨果·哈斯和來自日本松下的訪問研究員大戶秀孝都表示,沒有感覺到他們的主管濫用職權。“大多數時候他根本不使用權力,”麥卡錫-內維爾說。“即使有強烈的分歧,他也會確保每一個觀點都被考慮在內,就像一位優秀的執行長。”

“問題是,”伯納斯-李那天下午承認道,“我能否憑一時興起就顛倒正義的程序?不會,因為那樣會引起強烈抗議。我必須像其他人一樣,把我的想法融入流程中。我在我們網站上寫了名為‘設計問題’的超文字頁面,在那裡表達我的想法。如果某個想法成功了,那就很好,否則成員們會告訴我它很愚蠢。”

大多數時候,社群會接受他的想法。法裔加拿大人拉利貝爾特說,“他身上有一種光環,因為他所寫的關於技術方面的東西很有力量。他可以深入到大多數人無法企及的層次。”

或許,伯納斯-李更像亞瑟王的角色,與最優秀的技術人員坐在圓桌旁,他們也持有正確的社會理想。這是一個恰當的比喻嗎?“嗯,”他思考著。“騎士都是男性,不是嗎?”他這種滑稽的跳躍方式是在說,所有這些猜測都有點愚蠢。

當這本書在九月份出版時,伯納斯-李又回到了他的傳道角色。商業力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大,為期兩週的書籍宣傳巡迴活動提供了一個機會,提醒每個人,必須維護網路的原則,否則它將不復存在。

然而,這次巡迴活動將使他更加成為公眾人物,這是一個值得懷疑的榮譽。《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其他媒體紛紛發表文章。大多數媒體都對伯納斯-李沒有因他的創造而變得富有感到好奇。他們抓住了書中表達了他對一個痴迷於金錢的世界的惱火態度的同一句話:“令人惱火的是,”伯納斯-李寫道,“人們的價值取決於他們的重要性和經濟上的成功,而這種成功是用金錢來衡量的,這種可怕的觀念。這表明對全球各地為科學技術領域的下一次飛躍發展理念的研究人員的不尊重。用淨值來衡量一個人的價值,是讓我們的孩子把目光放在金錢上,而不是放在真正能讓他們快樂的事情上。”

孩子永遠是他心中重要的部分。巡迴活動的一站是哈佛商學院的75位執行長峰會。在演講嘉賓小組開始之前,還有幾分鐘的空閒時間,因此伯納斯-李盡職地與商界領袖們進行閒聊。但是,當他和社會技術作家雪莉·特克偶然聊到孩子們喜愛的《哈利·波特》系列叢書時,他立刻興奮起來。兩位家長開始熱烈討論他們的孩子是如何理解這些書的。主持人越來越不耐煩,打斷他們說小組討論真的必須開始了。伯納斯-李本樂意繼續討論下去,即使這會佔用他自己的演講時間。“重要”的商業問題在他看來並沒有比激發孩子們想象力的新穎方式更重要。但進一步拖延將是對其他小組成員的不尊重,因此他默許了。

伯納斯-李用平緩的語氣告訴那些位高權重的商界人士,幫助確保永遠不會出現一個與之競爭的網路符合他們的利益,因為那樣世界上的資訊將不再存在於一個地方。此外,所有人都應該可以訪問網路,否則我們將會錯過絕妙的想法(和潛在的市場)。任何公司或政府都不應該以任何方式控制網路上的資訊,因為改善社會的真正潛力源於人們自由互動。

實現他的願景是伯納斯-李的動力所在。他在《編織網路》中寫道:“我設計網路的目的是為了產生社會效應——幫助人們協同工作。最終目標是支援和改善我們在世界上類似網路般的存在。我們聚集為家庭、協會和公司,並在這些群體之間建立聯絡。如果我們能夠在網路中建立一種讓我們和諧協作的結構,那麼我可以想象社會將發生變革。”進一步的進步將創造一個網路,在這個網路中,人們的直覺和機器的推理以強大的方式共存。人們可以參與一種新的計算機輔助創造,這可能會產生自計算機誕生以來一直是計算領域最終目標的全腦。社會可以以“合作而不是衝突”作為其基本機制而進步。

這一願景暗示,伯納斯-李既是社會架構師,也是軟體架構師。“我沒有過多考慮創造一種特定的社會,”他說,“但我們都應該是社會架構師。”W3C本身就是一個試驗場。“該聯盟介於美國企業和網際網路文化之間,”他說。“它是完全控制和完全無政府狀態之間的中間地帶,這是對民主社會的一個合理定義。”

自從來到美國後,伯納斯-李加入了統一神教,這不是一個教堂,而是所有信仰的人們聚在一起討論、辯論,但始終試圖接受意見分歧的地方。伯納斯-李說,統一神教、歐洲核子研究中心、該聯盟和網路本身都有一個共同的神學:“當人們基於對某種更偉大願景的相互尊重而共同努力時,他們會發現巨大的自由。這會產生一臺怪異而奇妙的機器,需要精心維護,但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利用個人的聰明才智、靈感和直覺。從一開始,這就是我對全球資訊網的目標。”

拿到書後,伯納斯-李和我同意慶祝一下。他沒有選擇舉辦盛大的派對,而是選擇在下午劃獨木舟。“去瓦爾登湖怎麼樣?”他建議道,那裡是亨利·大衛·梭羅逃離 1840 年代現代社會的喧囂,重新與自然連線的隱居之所。這似乎是個合適的地方。

發明家開著一輛灰色的沃爾沃旅行車到達,車頂上放著他 16 英尺長的獨木舟。他把船放入水中,在藤椅之間放了一個防水箱,裡面裝著他的數碼相機、錄音機、記事本和兩瓶塞繆爾·亞當斯夏季啤酒。他坐在船尾。我們在湖中划船,驚歎於湖水的清澈,並尋找梭羅曾經在岸邊的棚屋。他很放鬆。他極簡主義的網路設計理念與他極簡主義的生活理念相同:保持簡單。的確,我們不是在波士頓港航行遊艇。

我們在一個陰涼的岸邊停下來,坐在沙灘上乾杯。他拍了我們和水的照片。回到W3C,行業巨頭們在打電話,但他卻抽出時間來到這個池塘邊。他回憶起在法國塞西村附近他簡陋的板房的門廊上度過的寧靜夜晚,沐浴在下方波光粼粼的日內瓦湖和上方層層疊疊的牧場帶來的寧靜之中。我懷疑他現在是否像過去一樣享受生活,每天通勤到繁華的劍橋,抵制媒體不斷要求他抽出時間,阻止強大的商業力量控制他的大眾媒介,不知疲倦地宣傳網路的更大潛力,同時解決新興程式碼的複雜性。

在他日內瓦的日子裡,他曾在業餘戲劇中扮演過古怪的角色,從《音樂人》中滑稽的配角馬切洛,到英國啞劇《彼得·潘》中粗俗、豐滿的女人,觀眾會向她發出噓聲。伯納斯-李說,“這很有療效”,他拽了拽他標準的 Polo 衫,但他不再演戲了。他過去常常逃到他在威爾士偏遠山坡上購買的一棟古老、簡陋的石頭房子裡。他的父母現在去那裡了。

伯納斯-李不會說過去的生活更輕鬆,只是不同。為了緩解一些壓力,他已將某些 W3C 管理職責轉移給其他人。現在他有了 3Com 的主席職位,他說“原則上,我可以比過去做更多的研究。昨天我花了兩個小時閱讀一篇關於高階數理邏輯的論文,這是網路發展到下一階段所必需的,所以我不能抱怨。”

伯納斯-李是否對大都市的生活感到滿意幾乎無關緊要。他將網路作為公共信託來管理。他創造了一種讓他能夠與家人在一起的局面,儘管他就是他。只要他保護和推進網路的發展,他就很滿足。也許,這就是他人生中的偉大教訓。“瞭解你的熱情所在,並堅定地追隨它,”他高興地光著腳坐在瓦爾登湖潮溼的沙灘上,而他的創造正在席捲全球。“保持樂觀和開放的心態,同時密切關注產生積極的影響。剩下的事情自然會解決。”

當太陽西斜時,我們意識到快到晚餐時間了。現在伯納斯-李催促我們前行;他應該回家陪孩子們了。他們和他在一起的時間是第一位的。當我們划船返回汽車時,高大的松樹的陰影延伸到水面上。在某種程度上,網路就像另一個孩子。它當然沒有他的血肉之軀那麼重要,但他創造了它,把它介紹給世界,現在看著它擁有了自己的身份。他想引導它走向他最初設想的成熟,而這個孩子有機會改善數百萬人的社會。哪個父母不會感到高興呢?

Mark Fischetti has been a senior editor at 大眾科學 for 17 years and has covered sustainability issues, including climate, weather, environment, energy, food, water, biodiversity, population, and more. He assigns and edits feature articles, commentaries and news by journalists and scientists and also writes in those formats. He edits History, the magazine's department looking at science advances throughout time. He was founding managing editor of two spinoff magazines: 大眾科學 Mind and 大眾科學 Earth 3.0. His 2001 freelance article for the magazine, "Drowning New Orleans," predicted the widespread disaster that a storm like Hurricane Katrina would impose on the city. His video What Happens to Your Body after You Die?, has more than 12 million views on YouTube. Fischetti has written freelance articles for the New York Times, Sports Illustrated, Smithsonian, Technology Review, Fast Company, and many others. He co-authored the book Weaving the Web with Tim Berners-Lee, inventor of the World Wide Web, which tells the real story of how the Web was created. He also co-authored The New Killer Diseases with microbiologist Elinor Levy. Fischetti is a former managing editor of IEEE Spectrum Magazine and of Family Business Magazine. He has a physics degree and has twice served as the Attaway Fellow in Civic Culture at Centenary College of Louisiana, which awarded him an honorary doctorate. In 2021 he received the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s Robert C. Cowen Award for Sustained Achievement in Science Journalism, which celebrates a career of outstanding reporting on the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 He has appeared on NBC's Meet the Press, CNN, the History Channel, NPR News and many news radio stations. Follow Fischetti on X (formerly Twitter) @markfischetti

More by Mark Fischett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