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提升記憶力——即使是考試未考內容

加入我們的科學愛好者社群!

那些每天或每週進行測驗的老師——通常以犧牲他們的受歡迎程度為代價——可以從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一項新研究中獲得安慰。研究人員發現,測驗有助於學生記住他們所學到的知識——甚至包括考試中未出現的材料。《實驗心理學雜誌:通論》十一月刊發表了這項研究結果。

該研究團隊由心理學研究生傑森·陳領導,設計了三個實驗來確定測驗是否可以增強對學習材料的長期回憶。在第一個實驗中,84名學生被分成三組,閱讀了一篇關於巨嘴鳥的文章。第一組對他們剛剛閱讀的資訊進行了簡短的22題測驗,但沒有收到關於他們表現的反饋。第二組回顧了從較長段落中摘錄的22個陳述。第三組沒有進行測試就回家了。第二天,所有學生都參加了一個44題的測驗——其中包含第一天測驗中的相同22個問題和另外22個問題。研究人員發現,第一組在僅在第二天出現的問題上表現明顯更好(表現至少比其他組好9%)。

在第二個實驗中,72名學生學習了兩篇關於不同主題的文章。學生閱讀完文章後立即對其中一篇進行了12題的測驗。第二天,學生們參加了一個48題的測驗,其中包含他們前一天看到的相同12個問題,同一篇文章中的另外12個問題以及另一篇文章中的24個問題。學生們在第二組12個相關材料問題上的表現明顯優於第二篇文章的24個問題。在第三項研究中,陳操縱了學生的回憶方法——在第一輪測試中,要求他們思考與測試問題相關的所有資訊,或者只專注於答案。在第二次測試中,前一天更廣泛思考的學生在相關問題上表現得更好。


支援科學新聞報道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報道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想法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陳說,研究結果表明,課程應該透過“學習-測試-學習-測試”的時間表進行,而不是學習、複習,然後再進行測試。“重新學習一部分學過的材料不會對剩餘的材料產生增強作用——據推測,這是因為重新學習比測試更被動的學習過程,”陳解釋說。“大多數人可能在感覺對材料感到舒適之後才進行自我測試,但這可能不是最佳的學習方式。頻繁的測試,而不是重新學習,是長期記憶的關鍵。”

俄勒岡大學的心理學家邁克爾·安德森對此表示不同意。他指出,該領域超過80篇已發表的文章聲稱,測試實際上會損害記憶力,這種現象被稱為“檢索誘導遺忘”。他說,陳的研究結果可能只適用於他的研究中的特定條件。“這種說法實際上可能具有危險的誤導性,”安德森警告說。“將測試可以增強相關材料的記憶力的概括化是一個錯誤。”

陳承認文獻與他的觀點相反,但他辯稱他的研究近似於大學課程,因為它使用了“類似文字的敘述”而不是單詞列表讓受試者記憶,他說大多數反對他的研究都使用了單詞列表。“我們對檢索誘導遺忘的瞭解之一是,它是一種短暫的現象,通常不會持續一天,”陳指出,他的研究模仿了學生為考試而臨時抱佛腳的情況,參與者在兩次測試之間有24小時的延遲。之前的研究只允許20分鐘。

“對教育的最後一個啟示是,最好進行簡答題考試而不是多項選擇題考試,”陳說。“學生不太可能在多項選擇題考試中嘗試回憶相關資訊,因為他們傾向於透過首先檢視選項來回答問題,而不是試圖從他們所知道的知識中回憶資訊。” 抱歉了,思科特朗的粉絲們,看起來填空題比答題卡更能促進學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