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援科學新聞業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考慮透過以下方式支援我們屢獲殊榮的新聞業 訂閱。透過購買訂閱,您正在幫助確保未來能夠繼續講述關於塑造我們當今世界的發現和思想的具有影響力的故事。
研究人員現在表示,在預防癌症方面,維生素C可能弊大於利。根據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結果,這種著名的抗氧化劑也可能產生破壞DNA的化合物。已知由這些物質引起的突變會導致腫瘤。雖然這些發現並不表明維生素C會導致癌症,也不意味著人們應該從飲食中消除維生素C,但它們可能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補充維生素C在對抗癌症方面被證明是無效的。
科學家們早就知道維生素C的作用是使自由基無害化。但有些人懷疑,它是否也會像某些金屬離子一樣,促使稱為脂質氫過氧化物的化合物降解為破壞DNA的基因毒素。為了評估維生素C的效果,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伊恩·A·布萊爾和他的同事將其新增到含有脂質氫過氧化物的試管中。他們發現,維生素C誘導基因毒素形成的效果是金屬離子的兩倍多。考慮到這一點,布萊爾評論說:“維生素C可能在癌症預防研究中不起作用,因為它造成的損害與它預防的損害一樣多。”
展望未來,研究人員計劃調查維生素C是否會在完整細胞中刺激基因毒素的產生。然而,與此同時,維生素C可以預防癌症的論點是沒有根據的。布萊爾指出,一些研究人員在建議癌症患者補充維生素C時所遵循的邏輯是“水果、蔬菜等含有維生素C;這些食物可以預防癌症;因此維生素C可以預防癌症”。“但我們傳達的資訊是,重要的是整體飲食,而不僅僅是一種抗氧化劑。”